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5 15:0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6分)
(1)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2分)
(2) ,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2分)
(3)草树知春不久归, 。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2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zhìbèn( )地转过身子。
(2)总之:都是些fán suǒ( )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3)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xiāng qiàn( )在门框里。
(4)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shùn jiān( )发现,父亲老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脏话粗话,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
B. 同学之间要团结,不要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闹纠纷。
C. 今天放映的这个电影没头没尾,让人看得莫名其妙。
D. 学习语文就应该多读,只有念念不忘,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党的历史表明,群众路线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在句末加上“与否”)
? B.睡前玩手机、玩电子游戏会影响人的睡眠周期,青少年应避免睡前不玩手机。(将“周期”改为“质量”)
? C.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将“完善”和“建立”调换位置)
?D.各大卫视的综艺娱乐节目给全国观众和亿万群众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删去“全国观众”或“亿万群众”)
5.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3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6.七年级某班开展以“日行一善”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8分)
(1)班委会决定于5月19日8点在学校礼堂举行以“日行一善”为主题的班会,班长向明打算邀请学校德育处的王老师做嘉宾,请你代向明写一个邀请函。(4分)
(2)孙华同学5月20日打算回老家,但是他不知道老家当天的天气情况。请你根据下面的孙华老家的天气预报给他发送一条短信。(4分)
5月20日,白天多云转阴,午后有阵雨,最低气温15℃,最高温度24℃,空气质量指数为346,重度污染,有霾。
二、阅读与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5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7.展开联想与想象 (?http:?/??/?www.mcqyy.com?/?xiangxiang?/?" \t "_blank?),描绘一下“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所展现的画面。(2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睨之,久而不去( ) (2)以钱覆其口( )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吾射不亦精乎?

(2)康肃笑而遣之。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选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归田录》。
B. 第一段主要是动作描写。写了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也写了卖油翁对其箭术的不屑一顾。一个自傲,一个鄙视,为第二段写两人的交锋埋下了伏笔。
C. 第二段主要是以二人的对话展开情节。接着卖油翁亲自“酌油”,用事实向陈尧咨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D. 文章中陈尧咨的态度经历了同情、愤怒到佩服的过程。
(三)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2~14题。(10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2.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阿长来问《山海经》是因为她对这本书充满好奇。
B.选文中的阿长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C.阿长给“我”买来的四本《山海经》是那时“我”最心爱的宝书。
D. 选文写阿长对“我”极其疼爱,表明了她很善良、很朴实。
1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说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3分)

1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我”为什么这样说?(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0分)
那一支赤豆冰棍
刘仁前
  ①50年前,我就读于村子上的不完全小学,我们叫它“村小”。村小只有四个年级,两个复式班,每位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我的第一个课任老师是刘老师。她给我们讲过什么课文,教过什么算术题,我已不记得,但她对学生的疼爱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②我家在偏离村庄中心较远的一处垛子上,从家到村小上学,需要过一条宽大的乡河。这里无人摆渡,过河时拽拉渡绳,上渡船,之后再拽拉渡绳,让渡船靠岸。雨雪天,西北风一刮,河水针刺一般,用我们村民的话说,会“咬手”了。我们几个一起上学下学的小伙伴,谁也不愿意去拉渡绳,只得轮流值渡。每每这样的时节,刘老师都会把我们几个学生送过河,然后搓搓冻得通红的双手。
  ③那时,村小的两三个老师午饭都是到学生家“代伙”。老师每到一家,家长们都精心准备。那个年月物质匮乏,也就是比平常多炖个鸡蛋,到村上豆腐坊多拾几方豆腐,抑或是平时转漕沟、钻芦荡得来的鱼虾之类,舍不得吃,腌着呢,这时候拿出来烧煮烧煮。
  ④刘老师每次到我家吃完饭,都会留下“伙食费”,母亲总是一番推让,直至刘老师板着面孔说:“仁前妈妈,你再不收,我就不到你家来代伙了。”母亲这才收下。她能做的,也只有从自留地上多采摘些茄子、架豇之类,做出几样清爽的蔬菜。
  ⑤想来,算是对我母亲那份热心的回馈,刘老师把我带到了她城里的家中做了一回客。这趟行程填补了我人生的两个空白:一是我终于到过了兴化城,再一个就是,我吃到了平生第一根冰棍,而且是赤豆冰棍。
  ⑥那是夏天的一个休息日,我跟着刘老师走在深深、长长的,青砖铺就的街道上,我好奇地东张张,西望望,不一会儿小脸儿就晒得通红。刘老师掏出手帕给我擦汗,自我责备着:“带把伞就好了,看这小脸儿都要晒熟了。再坚持一会儿,等到备战桥,老师给你买冰棍儿好不好?”
  ⑦来到水泥桥面、造型美观的备战桥,这才知道乡下桥的简陋、粗糙。那垂柳依依的海池河,那刷得洁白的河边护栏,那装有灯泡的路灯,无一不让我着迷。最是那古色古香的“拱极台”,刘老师说是兴化历代文人雅集的地方。《论语·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即“北极”。“拱极台”之名由此而来。知道这些,当然是若干年之后的事了。也是在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孔尚任曾在此修改过他的《桃花扇》。
  ⑧一到备战桥,卖冰棍的就多了起来。但见有人背着木头箱子,手持醒木一样的东西,在箱子上敲出“啪啪啪”的响声,一边叫卖着:“冰棍——卖冰棍——”
  ⑨“买两支冰棍,要赤豆的。”刘老师拽住我的手,在一个卖冰棍的跟前停了下来,递过去四分钱的钢镚儿。
  ⑩吮吸一口赤豆冰棍,真的凉爽到心里去了。这也太神奇了,如此炎热的夏天,哪里来的冰?兴化城人,也太厉害了吧!
  (11) “怎么样,好吃吧?”刘老师摸摸我的头。就在这时,让我十分懊恼的事发生了。凉冰冰、甜津津的冰棍,我还没舍得吮吸几口,竟然从手中掉落了,那扁扁的棍子,依然紧紧地捏在我的手上。刘老师听到“啪”的一声,转身看我时,泪水已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了。“傻小伙(我们那里乡民的叫法,跟儿子一词仿佛),你怎么不吃呢?你不吃,它不就化了?”
  (12)“没事,老师再给你买一支。”刘老师用手帕给我擦掉眼角的泪,又擦擦我后脑勺的汗,把我搂到她的跟前,安慰道。刘老师的怀抱跟妈妈的一样,柔柔的,软软的。
  (13)50年过去了,我的心里一直活着一位剪着齐耳短发,面庞圆润的中年女性,她就是刘书萍老师,我启蒙路上的第一位老师。
  (14)刘老师,愿您在天国一切都好。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9月08日?)
15.概括补充文章所记叙的关于刘老师的主要事情。(每空不超过10个字)(2分)
雨雪天送“我们”过河→ →带“我”进城 → 。
16. 文中的刘老师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3分)

17. 任选角度,给下面这个句子作批注(2分)
没事,老师再给你买一支。”刘老师用手帕给我擦掉眼角的泪,又擦擦我后脑勺的汗,把我搂到她的跟前,安慰道。

18.文章以“那一支赤豆冰棍”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五)(10分)
挑 水
岸 鱼
①记忆中,村外堰塘后有一口老井,那是我们挑水的地方,要走两里多地。
  ②年轻的父亲,挑着两只水桶跟玩儿似的,扁担颤颤悠悠,水桶一上一下,父亲脚法轻盈,步子矫健,一口气把水缸装得满满当当。年少的我,有时候也和父亲一起,父亲在前边安步当车,我在后边小跑着才能跟上。那时候还养着小灰狗,小狗撒着欢,一会儿跑到前面,一会儿跑到后边,一会儿窜到地里,无忧无虑,高高兴兴。
  ③到了井台边,父亲让我往后边站,我偏喜欢往井沿边上凑,父亲把水桶挂在扁担的铁钩上,放下去,手腕猛地一抖,水桶便口朝下底朝上倒扣下去,父亲顺势一提,水桶便满了一大半,再把整个水桶往上一拉,使劲往下一放,桶便“扑通”一声进入水中,父亲双手把住扁担,交换着两只手,把一满桶水打上来,然后如法再打上另一桶。渴了的我,便就着水桶猛灌一气。然后我们往回走,有在地里干活的人,口渴了,就招呼一声,俯身下去,就着水桶狂饮一气,一边说着“好喝”,一边议论着庄稼的长势,年成的好赖。
  ④后来我大了一点儿,也叫唤着要挑水,父亲给我弄了两个小半桶,我勉强挑起扁担,却把握不住平衡,两边的桶不是左边落地就是右边落地,半桶水洒下不少,父亲在旁边看着,一边笑一边纠正我的动作。摇摇晃晃、歪歪扭扭地走了几步,我还是被压得弯腰勾肩。再大些,我终于可以挑起两桶水了,虽然依然是跌跌撞撞、踉踉跄跄的,但咬牙坚持着。旁边的老奶奶看见了,笑话我是《朝阳沟》里的银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再后来,外出求学,在家的时候少了,挑水的机会也少了。
  ⑤村里的条件在慢慢变好,房屋也你一家我一家地往路边挪,离水井越来越远。有的在自家院里打了水井,有的打了压水井,还有的打了机井,装了电泵,可以将水直接抽出来。
  ⑥我和妹妹都说打个机井吧,父母没同意,说是浪费钱。父亲去年过了六十,虽然挑起水来依然没问题,可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轻松随意了。特别是这两年回去,发现父亲确实是一年比一年弱了。我想起小时候用两只手去扳父亲的大拇指,却怎么也扳不动,那时的父亲是多么强壮有力。
  ⑦如今,儿子已经可以和我打闹了。不知不觉间,家里的担子落在了我的身上。前几年,我在有意无意间,还拒绝着这副重担,还在青年的尾声里不舍得离开,做了许多任性的事。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人到中年的责任,是我接过父亲肩上扁担的时候了。
(选自《襄阳晚报》2017年06月12日)
19. 文章主要讲述了哪几个有关挑水的情形?请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20. 父亲身上主要体现出了怎样的特点?(2分)
21. 文章结尾句有怎样的含义?(2分)
22. 文章以“挑水”为题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3分)

三、写作(50分)
23. 按要求作文。
走过岁月的四季,我们一路向前走;穿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的民族向前走。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向前走。向前走,需要满怀的激情;向前走,需要理性的思索。向前走是成长,是希望,是信念,是责任,是挑战,是突破……
请你“向前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500字。


第三单元综合素质检测(二)
1.(1)弹琴复长啸 明月来相照 (2)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3)百般红紫斗芳菲 惟解漫天作雪飞
2.(1)滞笨 (2)烦琐 (3)镶嵌(4)瞬间
3.D(“念念不忘”的意思是指对某物的思念之情从不改变,不是念念就不忘记的意思)
4.B(删去“不”)
5.示例:一块碎石组成不了雄壮的山川,一滴水珠汇集不成辽阔的海洋
6. (1)示例:
邀请函王老师:您好!我们班5月19日8点将在学校礼堂开展以“日行一善”为主题的班会,想邀请您前来做嘉宾,希望您能参加,不胜感谢。七年级某班班长 向明5月18日
(2)孙华,你老家5月20日午后有阵雨,要记得带雨伞;有雾霾,最好戴上口罩。
7.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得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想起家乡 (?http:?/??/?www.mcqyy.com?/?zuowen?/?t?/?jiaxiang2251.html" \t "_blank?)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 (?http:?/??/?www.mcqyy.com?/?zuowen?/?t?/?leishui43831.html" \t "_blank?)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8.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9.(1)斜着眼看 (2)盖 (3)放下
10.(1)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精湛吗? (2)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1.D(“同情”应为“反感”)
12.A(不是因为她对这本书充满好奇,而是出于她对“我”的爱)
13.运用夸张的修辞,形象地表达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喜悦和感激的情态,强化了“出乎意料”的表达效果。
14.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让“我”产生了感激和“新的敬意”。
15.到“我”家“代伙” 买冰棍给“我”吃
16.关爱学生,知识渊博,亲切和善,热情大方。
17.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细腻地刻画出了刘老师对“我”的细致入微的关爱,表达了“我”对老师的热爱和怀念。
18.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物“那一支赤豆冰棍”为题,点明并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个“那”字,表明是对往事的回忆。这个文题,既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对刘老师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19.年轻的父亲轻松挑水;年少的“我”艰难学挑水;年老的父亲还坚持挑水。
20.父亲身上主要表现出了勤劳、节俭的特点。
21.人到中年,必须担负起家庭的重任,既要照顾好老人,又要培育好孩子。
22.文章以“挑水”为题,简洁明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了父亲的美好品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23. 参考例文:
向前走
人生道路上,失败就像大大小小的石子,总会伴随着你,但人必需学会向前走,向前看。
  我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他们都是高三学生,临近高考倒计时,他们都努力地复习备考,都相信自己能考上顶尖的大学。但是,成绩出来他们都傻了眼,这两位平时的尖子生考出了仅仅达本科线的成绩,这对他们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之后的生活仿佛都失去了意义。
  不过,这两位命运相同的考生对待失败却是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位考生在家反思了一段日子,很快甩掉失败,又投入到了学习中,比之前更努力,更认真。上课全神惯注,回到宿舍废寝忘食地学习,他的四年大学生活变得十分有意义,也为他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基础。
  而另一个呢?一蹶不振,认为学习不再有什么意义。整天浑浑噩噩地生活,虚度了大好年华。上课不听,作业不写,整天沉迷于游戏中。对于学习不再有以前的激情,他就这样轻易被失败击垮,在四年大学生活里一事无成。
  后来,第一个人成为公司董事,生活得十分开心;第二个人呢,就这样默默无闻、消沉地度过平庸的一生。为什么他们的人生差距这么大呢?是因为第二个人的智力比第一个人差吗?是他的基础不如第一个人吗?都不是,是因为他们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
  其实,面对失败的两种不同态度就像岔路口分手的兄弟,走得越远,差距越大,而失败就如一面墙,它挡住了成功的光辉,只有鼓起勇气翻越它,才会成功;如果一直面对这面墙,不愿翻越,那么,我们的一生只能死守这次失败,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