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33张PPT+学案+3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件33张PPT+学案+3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5 20:39:36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重工业与轻工业对应,是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材料等工业。
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生活资料的工业部门。如:食品、纺织、家具、造纸、印刷、日用化工、文具、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工业等。
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重工业落后
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侮我们的落后。”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毛泽东
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
1.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1952年8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商谈关于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关问题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
四、三、二、一
二铁
一桥
三公
四厂
50年代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
新建成的鞍山无缝钢管厂生产的无缝钢管
重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鞍钢无缝钢管厂、七号高炉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在整个50年代,鞍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一个象征。鞍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长春一汽制造的我国第一辆由毛泽东命名的解放牌汽车,它的问世,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重工业: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制造的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重工业: 沈阳飞机制造厂
重工业: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生产的我国第一台620-1普通车床
沈阳第一机床厂始建于1935年,解放后一五计划期间曾被列为国家156 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
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鹰厦铁路
宝成铁路

交通: 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交通: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


武汉长江大桥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鹰厦铁路


宝成铁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1953年到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工业生产指数:美国2.8% 英国4.1%, 中国18%
钢:美国3.9% 英国5.7% 中国31.7%
原煤:美国0.4% 英国负增长 中国14.4%
发电量:美国9.1% 英国7.8% 中国21.6%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一五”计划前后我国工业生产简况对比
时 间 钢产量(万吨) 发电量(亿度) 煤 炭 (万吨) 原 油 (万吨) 棉 布 (亿公尺)
1952年 135 72.6 6649 43.6 38.3
1957年 535 193 13000 146 50.5
增长 百分比 296% 166% 96% 235% 32%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什么时间颁行的?
什么机构制定的?
宪法全称是什么?
基本内容有哪些?
宪法地位是什么?
产生影响有哪些?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时间?
机构?
全称?
内容?
地位?
影响?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有利于传递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推进依法治国;
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形成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刘少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周恩来:国务院总理

“一五”计划
新宪法

法律保障
工业化的起步

一切权力
属于人民

集中力量
发展重工业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内容】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_____________的起步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仍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
2.目的:为了有计划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4.主要成就:
(1)概况:以__________帮助兴建的156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领域快速发展。
(2)重工业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大工程、长春____________、沈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建成投产。
(3)交通运输:新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铁路;________青藏、________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___________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5.影响: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
1.召开:_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
2.内容:
(1)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4年)
①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地位: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影响: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举国家领导人:选举__________为国家主席,_________为副主席,__________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____________为国务院总理。
3.历史意义: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建设奠定了基础。

【学习内容】
1.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它的中心是
A.沈阳第一机床厂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3.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和l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这一时期,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钢厂、无缝钢管厂相继开工,中国第一座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武汉长江大桥飞架大江南北。?
(2)材料二中“这一时期”是什么时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三 1954年9月20日,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五时五十五分,大会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1917张,同意票1917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大会是什么会议?伟大的文献叫什么?有何地位?这场会议和这部文献对中国的民主建设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