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暑假临近,愿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与你陪伴。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
请回答下面问题:1、《三国演义》把蜀国的 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
2、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先生”和“凤雏先生”的分别是哪两位?
你对《三国演义》知道多少刘备、诸葛亮、关羽孔明 庞统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其中涉及到三国中的哪两个人物 :(周瑜) (小乔)4、孙刘联军和曹操集团之间的一场战役,曹操战败,三国鼎立局面基本形成。这 以少胜多的经典,是后人品味三国文化最为津津乐道之处。这场战役是
5、曹操因人进献一吉祥物,劳师动众的搭建了一座巨台,其名为?
6、七擒七纵是孔明用在谁身上的
(赤壁之战)( 铜雀台 )(孟获)把下列歇后语补充完整:
万事俱备 ——( )
周瑜打黄盖——( )
刘备招亲 ——( )
司马昭之心——( )
张飞穿针 ——( )
三个臭裨将——( )
马中赤兔 ——( )只欠东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弄假成真路人皆知大 眼瞪小眼赛过诸葛亮人中吕布根据意思写出成语或熟语1、比喻那种懦弱无能、没法使他振作的人。
2、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扶不起的阿斗赔了夫人又折兵3、原意是刘禅安于逸乐不思亡国。后形容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4、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
乐不思蜀说曹操曹操就到5、三国时关羽身陷曹操阵营,心里想着刘备。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比喻坚持节操,忠贞不二。 人在曹营心在汉1、为什么关羽比张飞死得早
2、三国中谁的轻功最高
3、曹雪芹走正步
4、曹雪芹种树
5、曹雪芹磕瓜子脑筋急转弯红颜薄命说曹操曹操到曹操曹植 曹仁 《三国演义》写了什么?东汉末年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西晋
(司马炎)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战争: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文学作品的生动形象性
史传作品的客观公正性文学笔法和史家笔法的不同之处文学笔法讲究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往往在历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传说和作者的想像。读起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史家笔法叙事简约,“唯书其事”,通过记事记言,客观公正的记录历史,文中一般没有褒贬评论。名著的价值展示了东汉末年天下大,群雄并起,斗争
错综复杂,百姓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 表现
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
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望。给予我们最宝贵的人生启示?历史不能改变,人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手中。表现了怎样的历史观、社会观?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思想:《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人 物 篇提示:他是三国英雄中少有的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者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曹操小档案:
名 字:曹操,字孟德
曾用名:吉利,小名阿瞒,本姓夏侯
谥 号:魏太祖武皇帝
籍 贯:沛国谯人(今皖亳州)
生卒年:155——220
主要成就: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人生信条: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评 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是忠义的化身,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 诸葛亮“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茅庐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提示一: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提示二:他为水军大都督时,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 故 事 篇请你写出以下故事(任选一个)
1、煮酒论英雄
2、三顾茅庐
3、空城计东汉末年的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恰逢煮酒正熟,派人请刘备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他们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曹操突然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刘备问,那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刘备灵机一动,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胸无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三国演义>>中最精辟的话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既生瑜,何生亮”
四、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五、“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与 高考作文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 赤兔之死
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 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得分: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