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鱼游到了纸上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6 08: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鱼游到了纸上》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感悟认真和用心做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感悟用心做事”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鱼游到了纸上”这一举止特别的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让鱼游到了自己心里,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感知课文,以“鱼游到了纸上”为线索,让学生从青年观鱼、画鱼和与作者交谈的情境中,发现人物品格,并受到感染。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青年勤奋专注、执着追求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重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适当想象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难点)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和视频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大家一起来齐读题目鱼《游到了纸上》。古人常说学起于思。读了这篇课文的题目,同学们有怎样的疑问或者说有什么想法?
预设问题: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2鱼一般都是画在纸上呀?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己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篇一件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我看同学们都已经读完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来看看这几组字词,你们都会读了吗?
第1组:清澈 花岗 聋哑 绣花(要求读准字音)
第2组:一丝不苟 融为一体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第3组: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这两个词在文中都是描写什么的?)
2.概括文章内容
字词,我们都已经掌握了。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回答:1作者在公园认识了一位青年,他画鱼画的非常好,后来通过交谈知道了,是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2作者在玉泉观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常专心,画鱼画得活灵活现。
3.文章叙述顺序
同学们,青年在画鱼之前进行了观鱼,画鱼之后作者和青年在纸上交谈,可以总结为笔谈。那么,通过初读课文我们还知道了本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是:观鱼—画鱼—笔谈
4.刚才同学们说,鱼游到了纸上。结合预习你知道在游到纸上之前先游到了哪里呢?
预设:先游到青年人的心里
板书:心里 纸上
三、研读课文
1.品读观鱼,“鱼游到了心里”
现在,我们在跟随作者好好读一读课文,看看鱼是怎样游到青年心里的?要求:默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让你感觉到鱼游到青年心理的语句。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哪些词语值得关注?
预设:境界 忘我 呆呆 静静
相机提问:“忘我”是什么意思?生:忘记了自我。
老师进行多人追问:还会忘记什么?生1:回家,生2:吃饭,生3:睡觉……师:这些在他身边的一切人和事情都被他忘记了,就是这种境界。
(音乐配读)同学们,在这美丽的西子湖畔,“泉白如玉”的西子湖边,游人们一边观鱼一边品茶,只有这位青年,一起读:他老是一个人……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位青年像这样呆呆地、静静地看鱼只有这一次吗?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笔谈部分找一找。
生读语句:学画一年多,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看鱼,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
师:同学们,一年中的每一个星期天都来这里呆呆地、静静地看鱼,才让鱼游到了自己的心里。谁能用你的朗读读出你的感受?生读
找学生评价,让学生再次读:他老是一个人……从来不说一句话。
是啊!同学们,就是这样“忘我”的观察,让我们感受到:鱼游到了青年人的心里。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老是一个人……从来不说一句话。(配音乐)
那鱼又是怎样游到纸上的呢?让我们再来看看画鱼的部分。
2.品读画鱼,“鱼游到了纸上”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5~9自然段,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纸上的句子。
预设回答: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绣花姑娘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出示该语段,这一语段中哪些词语给你启发?
预设回答:工笔细描 一丝不苟 细致 挥笔速写 很快
师:好,同学们找的很认真,我们一起先来看看这两个词语: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刚才我们说这两个词语跟上面有关系?生:画画的方法。
我们能不能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说一说呢?生在读语段
这两种画法有什么特点,看看纹终是怎么说的?
生分别找出句子来读。
师:好,我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知道意思再来读课文就更有味道了。
现在,请女生来读“工笔细描”部分,男生来读“挥笔速写”部分。
我们还可以这样读,同学们和老师来配合,同学们读黑字部分,老师读红字部分。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哪一部分属于作者想象出来的?
大家准备好了吗?1、2……
好,谁来回答刚才的问题。生答:红字部分是想象。
相机板书:想象
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可能有点难,没关系,我们再来细细读一读。
(2)细读“工笔细描”部分
找三个学生分别读工笔细描部分,第一个读整句“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绣花姑娘那样细致”;第二个读前半句“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第三个读全部“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绣花姑娘那样细致”
同学们,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接着问,有没有见过姑娘绣花?预设:见过。谁来说说姑娘绣花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姑娘绣花是一针一线认真地绣。那青年工笔细描地画鱼呢?预设:青年是一笔一画认真地画鱼的。这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预设:细致、认真。
师:是呀!不论是青年工笔细描还是姑娘绣花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认真和细致。作者不仅写到了自己看到的,又写到了自己想象到的。让这位青年细致画鱼的样子一下子呈现的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同学们,那挥笔速写又是怎样的呢?生读“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3)细读“挥笔速写”部分
谁见过鱼在水里游动的样子?那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同学们要认真地看,看完告诉我鱼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播放视频)看完回答问题
预设:1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摆动尾巴;2鱼在水里时而游得快时而游得慢。
师:同学们还看到了什么样的鱼?
预设: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师:刚才短短的视频里我们就看清了鱼在水里的样子,那你们说这个青年观察到鱼在水里不同的姿态了吗?
预设:观察到了
师:那作者把这些姿态都一一写到课文里了吗?
预设:没有
师:那么作者只是写了一句“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就这一句话,足以让我们想象出鱼的不同姿态。我们再来看整个段落,作者写了自己看到的和想象到的。
好,同学们。在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这样一个语段: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在这个语段中,也有作者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请你来分别读读两个部分。
请学生读
师:好,同学们,在课文的7~9自然段,还有一个语段,既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有描写了他想象到的。请分别找出来读一读。
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看着三个语段,这三个语段都有作者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这两者之间怎样联系起来呢?有哪些词语可以帮上我们呢?
预设:像、好像、仿佛、似乎
四、练笔
出示图片和视频,进行学生练笔。要求:选择你感兴趣的图片或者视频,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五、课外延伸
观察课间同学们的活动,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用上“像”、“仿佛”、“好像”、“似乎”等词语。
六、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心里 纸上
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