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期末单元复习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课件+练习(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期末单元复习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课件+练习(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06 15:55:54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七年级人教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三章 第一节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A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呼吸道和肺      B.气管和肺
C.鼻腔和肺 D.呼吸道和气管【解析】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点悟】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变式题】 [2016·青岛]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解析】 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具有湿润气体的作用,温暖空气的是毛细血管。BA [2017·青岛]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与呼吸道作用无关。故选A。【点悟】 理解呼吸道几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是解此题的关键。B 肺泡数目多的意义是(  )
A.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
B.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C.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加
D.使气体流通速度加快【解析】 肺泡数目增多,其表面积之和就大,因而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1.当空气中灰尘较多时,可能会引起人打喷嚏,试着说明其原因和意义。
【答案】 当空气中灰尘较多时,吸入鼻腔的灰尘会刺激鼻黏膜,人会做出打喷嚏的反应。打喷嚏的意义在于清除吸入鼻腔中的灰尘和细菌,以保证吸入肺部的气体清洁。
2.有些青少年喜欢大声喊叫,有些女生兴奋时更喜欢喊叫,这种习惯好吗?
【答案】 不好。这样做不仅会造成噪声污染,还会引发喉部疾病,影响发声甚至呼吸。3.因为呼吸道有洁净空气的作用,所以空气质量不会影响人的健康,这种看法对吗?
【答案】 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某些有毒物质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因此空气质量会影响人的健康。呼吸道保健常识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卧室、电脑室、教室等。
2.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游乐场、影院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到医院就诊时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5.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抵抗力下降。
6.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7.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喷洒含氯消毒剂再擦拭。A一、选择题1.[2016·赤峰]如图是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对于相关结构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A.①具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B.②是形成痰的场所
C.③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④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解析】 ①是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B2.[2017·郴州]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解析】 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北欧人的鼻子要比非洲人高挺一些,这有利于对吸入寒冷空气温暖作用,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B 3.[2017·曲靖]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食不言”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吃饭时飞沫四溅,不卫生
B.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C.有说有笑影响进食
D.影响营养物质吸收【解析】 人吃进去的食物和气体都要通过咽,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如果边吃饭边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A4.[2017·衡阳]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口→鼻→喉→气管→支气管
C.咽→口→鼻→喉→支气管
D.支气管→口→喉→鼻→气管【解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5.下列不属于呼吸道疾病的是(  )
A.哮喘 B.肺癌
C.尘肺 D.阑尾炎【解析】 阑尾位于人体腹部的右下方,是消化道上小肠和大肠连接的部位,此处的炎症叫阑尾炎,所以阑尾炎是消化道疾病。DD6.[2016·三明]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的主要器官 B.过滤全部有害物质
C.干燥和温暖气体 D.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解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7.[2017·贵港]能使我们发出声音的声带,位于下列的哪一个器官内(  )
A.鼻 B.咽 C.喉 D.气管C【解析】 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来的。B8.[2017·丰都]为了预防肺结核病的传播,应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痰形成的场所是(  )
A.鼻腔 B.气管、支气管 C.喉 D.肺【解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二、非选择题9.[2016·绥化]如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呼吸系统是由________和肺组成的。
(2)图中的①能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______、清洁。
(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中的
[②]______。
(4)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A.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气管→支气管→肺
D.鼻→支气管→气管→喉→咽→肺呼吸道湿润咽B【解析】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2)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3)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故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咽。
(4)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那么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可见B正确。10.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但人体排出的CO2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同学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是: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请回答:(1)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乙瓶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丙瓶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实验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验证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无变化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解析】 (1)甲瓶处是空气的进入端,要证明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就要从吸入的气体中除去二氧化碳,以防止它干扰产物的判断,由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可以吸收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进入丙后,由于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如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则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2)一段时间后,乙瓶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无变化,因为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
(3)一段时间后丙瓶内澄清的石灰变浑浊,原因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4)由以上实验可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课件26张PPT。七年级人教生物 第四单元 第三章 第二节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_______。
(2)过程肺舒张收缩缩小增大降低排出进入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A [2017·郴州]人在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解析】 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呼气时相反。可见A选项正确。【点悟】 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产生了呼吸运动。A [2016·长沙]生物体的结构都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  )
A.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B.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肺的扩张
D.肺的收缩【解析】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点悟】 掌握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是解题关键。C [2017·临沂]下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
肌处于收缩状态
B.B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
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C.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小变大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为0【解析】 曲线图中,AB段表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曲线图中,BC段表明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点悟】 解决此类问题要掌握肺在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 1.冬季教室不打开门窗,时间久了,会觉得头晕,精神不振。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冬季教室不打开门窗,时间久了,教室内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人体会觉得头晕,精神不振。
2.人的呼吸过程主要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我们吸入的氧都去了哪里呢?
【答案】 进入人体内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组织细胞处被利用。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有机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3.慢跑与打篮球哪个耗氧量大?为什么?
【答案】 慢跑耗氧量大。因为慢跑没有打篮球激烈,所消耗的氧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而打篮球较为激烈,供不上的氧,要靠肌肉细胞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补偿,总耗氧量就较少。
4.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肺?
【答案】 不吸烟、不被动吸烟、去空气污染的场所戴口罩、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等。三手烟
“三手烟”:是指香烟发散、滞留在墙壁、家具、衣服
甚至头发和皮肤上的有害微粒和气体。“三手烟”所含
的有毒成份包括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以及
十一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因此“三手烟”还被称为依附在墙
壁、衣服、椅垫、地毯甚至吸烟者头发和皮肤上的隐形杀手。
预防措施
1.烟灰缸放茶叶渣除烟味:烟灰缸是“三手烟”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有效吸收香烟味道。捏取少许放置在烟灰缸内,就可将香烟里的有害气味和颗粒除去。
2.橘子皮除烟有奇效:与茶叶功效相仿的还有橘子皮,也是去除屋内或烟灰缸除烟味的一个不错选择。还可以点几根蜡烛,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碳,也能吸附屋里的烟味,可以尽快有效消除室内的“三手烟”。
3.少与吸烟的人接触:吸烟者身上的衣服、皮肤和头发上均有“三手烟”,一旦与之密切接触,势必会给身体健康带来损害。B一、选择题1.[2017·玉林]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鼻 B.肺
C.喉 D.气管【解析】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2.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收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胸廓的扩张与收缩【解析】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收缩减弱,因此影响了肺泡的收缩、扩张功能,使肺内气压变化较小,故影响了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3.[2017·南充]关于人体的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
B.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比氧气略多
C.边吃饭边说笑,容易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D.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解析】 人呼出的气体中,并不是二氧化碳比氧气多,而是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相对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多。但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仍然大于二氧化碳的含量。B4.[2016·玉林]通过呼吸进入血液中的氧,最后被组织细胞中的某个部位利用,这个部位是(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细胞核  D.细胞质【解析】 当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5.[2017·邵阳]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内,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解析】 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由于毛细血管壁与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故二氧化碳进入肺泡需要经过二层细胞。故选B。BA6.刚下水游泳时,如果水漫过胸部,会感觉呼吸有些吃力,这是因为(  )
A.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
B.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不易进入
C.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易进入
D.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减小,气体不易进入A7.[2017·北京海淀]人体进行呼吸时会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产生于(  )
A.细胞 B.血液
C.肺泡 D.气管和支气管【解析】 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C8.[2017·苏州]下图为某校模拟装置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
B.该装置中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D.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解析】 该装置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图中的小气球代表肺,玻璃瓶壁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中小气球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此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乙图小气球舒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二、非选择题9.[2017·玉林]如图中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1)曲线____表示在静坐状态下的呼吸情况,曲线____表示跑步后的呼吸情况。
(2)从两幅曲线图的对比中可知,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使肺活量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从而增强肺的呼吸功能。AB增加【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曲线呼吸频率较低,呼吸深度较小,因此表示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况;B曲线呼吸频率较高,呼吸深度较大,因此表示剧烈的运动时的呼吸状况。
(2)经常参加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能使肺活量增加。10.下面左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右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左图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曲线________段;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_____状态,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由________变________。
(2)右图中______(填数字)过程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完成的。AB收缩小大2气体扩散作用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选择题
1.促进森林古猿进化成为人类的根本原因是(  )
A.火的使用
B.地面的猛兽较多
C.森林的大量消失
D.群体生活
2.你能区分事实和观点吗?下列陈述不属于观点的是(  )
A.“露西”少女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B.“东非人”已经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C.在东非的大裂谷带发现了许多早期的古人类化石
D.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
3.与类人猿相比,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4.能够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是因为古人类能够(  )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吃各种食物
5.现代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请推测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导致类人猿的不断退化的结果
B.类人猿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导致类人猿数量不断减少
C.类人猿内部不断斗争的结果
D.类人猿的繁殖能力越来越低下的结果
6.人类的起源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科学家根据各种证据推测,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下列不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最早发现的森林古猿的一块右上颌碎片化石具有若干人类的特征
B.森林古猿演化来的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并能使用天然工具
C.“露西”骨骼化石既有南方古猿特征又是一具人科动物化石
D.迄今为止发现的化石表明森林古猿有巨猿、西瓦古猿等几个分支
7.有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起源于现代类人猿
B.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无关
C.人类是神创造的
D.吃熟食,改善营养,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
8.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哺乳动物可能是黑猩猩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环境的不同
二、非选择题
9.[2018·威海]下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表示的物种名为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已有证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____________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人类进化过程中身体内部结构发生的重要变化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限时训练】
1.C 2.C 3.B 4.C 5.B 6.D 7.D 8.A
9.(1)森林古猿 (2)森林大量消失 (3)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 (4)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复杂(或产生了语言) 大脑越来越发达
10.(1)较近 最近 (2)大猩猩、长臂猿、猩猩 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 (3)森林古猿 B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呼吸系统结构模式图,对于相关结构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具有清洁气体的作用
B.②是形成痰的场所
C.③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D.④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2.[2017·郴州]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生活在北欧的人比在赤道附近的人鼻子高挺些,通气路程加长,能使到达肺的气体更(  )
A.多 B.温暖
C.干燥 D.氧气浓度增加
3.[2017·曲靖]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食不言”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
A.吃饭时飞沫四溅,不卫生
B.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C.有说有笑影响进食
D.影响营养物质吸收
4.[2017·衡阳]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口→鼻→喉→气管→支气管
C.咽→口→鼻→喉→支气管
D.支气管→口→喉→鼻→气管
5.下列不属于呼吸道疾病的是(  )
A.哮喘 B.肺癌
C.尘肺 D.阑尾炎
6.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的主要器官
B.过滤全部有害物质
C.干燥和温暖气体
D.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7.[2017·贵港]能使我们发出声音的声带,位于下列的哪一个器官内(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8.[2017·丰都]为了预防肺结核病的传播,应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痰形成的场所是(  )
A.鼻腔 B.气管、支气管
C.喉 D.肺
二、非选择题
9.如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呼吸系统是由____________和肺组成的。
(2)图中的①能将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__________、清洁。
(3)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图中的[②]______。
(4)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字母)。
A.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C.鼻→气管→支气管→肺
D.鼻→支气管→气管→喉→咽→肺
10.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排出CO2等气体。但人体排出的CO2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某同学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是: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请回答:
(1)甲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乙瓶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丙瓶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实验可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限时训练】
1.A 2.B 3.B 4.A 5.D 6.D 7.C 8.B
9.(1)呼吸道 (2)湿润 (3)咽 (4)B
10.(1)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验证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无变化 吸入的气体中没有二氧化碳 (3)变浑浊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