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6.5 宇宙航行1、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重点)
2、运行速率与轨道半径之间的关系(难点) 如今,人们的通信手段越来越多样,加强了世界的联系。要保证稳定通畅的通讯,需要同步卫星进行信号的传递。手机等便携设备的导航定位功能已经非常全面,要实现精确的导航,同步卫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问题1:
怎么样才能把物体发射上天空,且不再落回地面?创境激情 初步感知 思考1: 地球是个球体,如果抛出速度很大时,我们还能将地面看作平面吗?如果速度继续一直增大,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牛顿的设想英国科学家牛顿(1643-1727) 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设想抛出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不会落回地面。 牛顿设想自主合作 探究规律问题2:抛出速度要达到多大,物体才能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呢?1、第一宇宙速度二、宇宙速度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
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思考2:第一宇宙速度应该有多大?如何计算?方法一:方法二:V=7.9km/s轨道半径越大,卫星的线速度越小。讨论1环绕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自主合作 探究规律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的环绕速度讨论2轨道越高,卫星的环绕速度越小,是否发射也越容易呢?要使稳定后运动轨道半径越大,卫星的发射速度
要求越大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小的发射速度2、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物体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
说明:若速度大于7.9km/s
而小于11.2km/s,物体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不是圆,是椭圆,但还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
3、第三宇宙速度:v=16.7km/s,物体会挣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外。脱离速度逃逸速度描述卫星运动的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1)由 得:v=(2)由GMm/r2=mω2r 得:ω=
(3)由GMm/r2=4π2 得:T=2π
可见:V 、W 、T 与 r 为 一 一对应关系三、同步卫星 (通信卫星) 1、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的人造卫星,它在轨道上跟着地球自西向东同步地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T=24h.
2、同步卫星的高度h(距地表的距离)
由F引=Fn有:解得:h≈5.6R3、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由解得:v≈3.1Km/sR6.5Rθ至少需要3颗。思考:要想使同步卫星信号能够覆盖完整个赤道,至少需要多少颗同步卫星? 为了卫星之间不互相干扰,大约3°左右才能放置1颗,这样地球的同步卫星只能有120颗。
空间位置是一种极其有限的资源。要实现信号覆盖全球,不仅需要同步卫星,还需要倾斜轨道卫星、极地轨道卫星。赤道轨道极地轨道倾斜轨道 探索宇宙的奥秘,奔向广阔而遥远的太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那么梦想成真了吗?
请大家阅读P44--P45的内容。四、梦想成真三、梦想成真1957年10月4日
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4月12日 苏联 加加林 东方一号载人飞船第一艘载人飞船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美国 阿波罗11号升空,
19 日进入 月球轨道,
20日下午4时17分着陆,10时56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面第一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将我国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8年9月27日,我国宇航员翟志刚第一次在太空出舱。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小结: 一、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
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二、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7.9km/s,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是在轨道上运行的最大速度.三 、同步卫星
定点在赤道上空,周期T、高度h、线速度v一定。 1.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
B.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动速度
C.它是能使卫星进入近地圆形轨道的最小发射速度
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近地点的速度 D练习 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可以是( )
①11.2km/s ②7.9km/s
③6km/s ④16.7km/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D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