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例1》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1,并能用等式的性质1解形如x±a=b 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1解方程并理解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小球、方块。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齐喊口号:快乐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
师:那么现在我将来检查你们进步了没有!
一、复习已知
1.方程的定义
教师:什么是方程?
学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师生小结:两个必备条件:式子中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1) b+13=42 (2) 4x<36+17
(3) 23.4÷12a (4) 26=x+2.4
(5) x+8.5 (6)y÷2.5=0.6
3.回忆等式的性质1:
填一填
如果a=b,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
a+3=b+( )
a-( )=b-c
师:谁来填一填?
师:一起说说等式的性质1?同学回答。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记得并且理解了已学的内容啦!请给自己一次热烈的掌声。
师:今天,我们将来迎接新的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生:时刻准备着!
师:我们将来学习解方程例1。 板书:解方程例1
二、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图列出方程)
教;谁来回答?
学生1;x+3=9
师:一起来看他对了没有?课件出示正确答案:x+3=9
学生:对。
师:请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学生:拍三次掌1、2、3.
探究算理
1.讨论算法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x等于多少吗?
学生:6。
师;答案是6,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同学1:9-3=6,所以x=6,
同学2:6+3=9,所以x=6,
同学3:在方程左右两边都减掉3,右边还剩下6,
所以x=6。
师;同学们都很棒,答案都对。
2.研究第三种想法
师:我这里有一台天平现在我想请同学3上来为我们演示他的算法。
同学3:上台用天平演示,边演示边讲解(根据方程x+3=9,我在天平左边放一个方块x和3个小球,在天平右边放9个小球;我想知道方块x是多少我就把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小球,就知道方块等于6个小球。)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x+3-3=9-3
追问:你怎么想到是拿到三个球,而不是拿一个或者二个呢?
学生;
尝试验算:
板书:左边=6+3=9=右边,所以我们就说x=6是方程的解,
师:想一想: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学生讨论)
师生小结: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就叫做解方程。
师:同学们请通过两个定义想一想,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
小结;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3.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解方程的书写要求。(结合课件讲解)
解方程:x+3=9
解:x+3-3=9-3
x =6
师;x =6是……
学生;方程的解。
师:求解的过程就是……
学生:解方程。
师:刚才我们重点研究了第三种解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用到了什么知识呢?
(结合课件讲解)
小结:等式的性质1: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去掉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这么快就学会了解方程,哪位同学愿意上来试一试下面这一题呢?
4.尝试:解方程并检验。(请学生板演并讲解)
x-15=0.25
学生4:板演
师:请你给大家讲一讲你的好方法。
学生4讲解。
师:在此题中我们运用了哪个知识点呢?(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相等。
师:注意在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四、巩固练习:
1.后面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 ( x=4.4,x=10.8)
(2)x-0.4 =1.6 ( x=2,x=1.2)
2.解方程并检验(请学生解答)
(1)x+32=76 (2)x-1.5=4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并求解。
猪:75kg 狗 x kg 羊25kg
五、课堂小结
1.定义:
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基本技能:
学习了形如 x ±a=b 的方程的解法,即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
检验的方法,即把解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看能不能使左右两边相等,相等即正确,反之则错误。
技能训练
(3)3+x=5.4 (4)x+0.3=1.8
(5)x-6=7.6 (6)x-8=16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 第1、第2、第3、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