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朝君权的加强
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掌握“八股取士”。
2.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朱元璋其人其事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他和秦始皇一样,给后世留下了严重的“相貌疑云”。不管他长得丑与帅,他的聪慧、胆识和做出的贡献,是我们毋庸置疑的。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时间:
建立者:
朝代:
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明太祖老年像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明朝
应天(南京)
明朝疆域图
知识串联
1.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答: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换位思考:
在地方
材料一: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地方
明朝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材料二: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宰相胡惟庸?
在中央
洪武十三年(1380)正
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
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
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
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
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
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
住缰绳,急不能言,拼
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结果发现胡惟庸家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1.读史料: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明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唐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秦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
废丞相,权分六部
门下省
中书省
改革机构,强化皇权
强化皇权的措施: 目的:为巩固统治
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分封皇子,监控地方。
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分散兵权(目的),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作用)。
军事方面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坐
站
跪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目的: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材料三:朱元璋的烦恼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啊。
总结: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印
锦衣腰牌
朱元璋还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目的:监视臣民。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东厂,明成祖在北京东厂胡同成立的特务机构,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
东
厂
腰
牌
东
厂
木
印
课外阅读
钱宰玩牌
有个很有名的故事。洪武年间,吏部侍郎钱宰见朱元璋,朱元璋问他昨晚干什么了,这官员说,和同僚玩牌,可是丢了牌,结果不欢而散。结果朱元璋拿出了一张牌,钱宰一看,正是丢了的那张。也就是说,你不知道当时打牌的那些哥们哪个是锦衣卫。很可能你手下人就是锦衣卫,这都无法得知。
据史书《稗史汇编》记载,明朝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影响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
①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目的:加强对思想的控制
②考试范围: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③答题标准: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朱熹,南宋儒家代表人物。
2.答题格式
明朝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图为考场和看榜图)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破题]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承题]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起讲] 故特谓之曰:毕生阅历,…… [入手] 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 [起股] 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 汲于行者蹶,需于行者滞,…… 一于藏者缓,果于藏者殆,…… [中股] 则尝试拟而求之,意必诗书之内有其人焉。…… 则又尝身为试之,今者辙环之际有微擅焉,…… [后股]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与尔也。 [束股] 惟我与尔揽事物之归,…… 惟我与尔参神明之变,…… 有是夫,惟我与尔也夫,……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钳制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3.“八股取士”的弊端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甲:我严格按着《四书集注》上的观点来答题。
假如甲乙是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的考生。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谁会高中状元?
乙:我要别出心裁,创新观点。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束缚了思想,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甲很可能高中状元,乙要是写得过分,有可能锒铛入狱;
四、经济的发展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概况)
1.农业的发展表现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西红柿 辣椒
花生 向日葵
四、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丝织品山茶禽鸟图
景德镇青花瓷
3.商品经济的活跃(图为北京城《皇都积胜图》)
明朝的商品经济,也相当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上面两图晋商故里,下面两图微商故里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课后活动
答:利: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强化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弊:废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名全国政务最后都集中在皇帝身上,遇到了重大问题无处商量;军国大事由皇帝有人来裁决,决策难免失误,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国家兴衰维系于皇帝的个人素质,不利于国家和政府效能,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八股取士
废行中书省,
设三司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皇族
总结归纳图说历史
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的建立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的变化
答题观点:《四书集注》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答题格式:八股文
经济的
发展
农业:引进原产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景德镇青花瓷)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明朝的统治
随堂训练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D.内阁
A
D
C
4.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A
5.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