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春天》说课课件+说课教案(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找春天》说课课件+说课教案(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7 11:21:26

文档简介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
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
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
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
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
本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因此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想象力丰富,容易接受新知,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但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有的放矢的帮助。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媒体的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2、情景教学法
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这春天的美好,在教学时,利用远教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采用优美语言,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这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阅读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淡化教师的讲,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合作读、赏读等多种形式来理解感悟课文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法。本课是一篇重欣赏和感悟的文章,学生应该在识字的基础上,能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美丽,探索自然的美好。
自读自悟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每个学生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每个学生结合文本从“看、听、闻、触”四个方面描述孩子们是怎么找春天
的,准确找出春天的信息。
3、每个学生初步学习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准确地识别比喻句中的本体
和喻体,从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
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每个学生欣赏春天的图片,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2、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每个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中描写春
天的句子,感受春天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心对大自然的热爱。开展“寻找春天”
的语言实践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把自己的口头语言转化成一篇小
作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每个学生应学会感受大自然,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主动发现和观察身
边细微的事物,改变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来想象和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诗意点:用孩子的眼睛、孩子的语言、孩子的心去发现和寻找春天的美丽
主问题:春天在哪里?
一、设境导入—自我想象,述说春景
二、初读有声—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三、点读生疑—自主探究,领略春意
四、精读悟神—自主朗读,感悟春情
五、赏读出形—自主创造,描绘春天
4、我看到(找到)了 ,春天在 。
1、过了欢乐的春节,我们迎来了新一学期,也唤醒了沉睡的春姑娘。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欣赏春姑娘的美丽身姿。
(展示图片)
3、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 (板书:找春天)
2、轻轻地 ,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语言去迎接她的到来吧!谁来赞美一下春姑娘。(言语实践)
一、设境导入—自我想象,述说春景
(1)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动作演示认识“遮、掩、躲、探”。
(2)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现“羞”,在朗读课文中认识。
(3)运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识记:躲、触、鹊。
(4)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羞、嫩、触”的意思,也可以查字典了解字的意思。
(5)让学生先观察字的 结构特点,发现规律,再指导他们临写。重点指导“探、躲、溪”:躲字,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写的瘦一些。探,右半部分秃宝盖不易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撇捺要舒展。溪字,右边较复杂,撇下面是点点撇,不是三个点。
二、初读有声—自主识字,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在觉得难读的字做上符号。再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
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
再运用媒体对生字进行直观的教学,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他们的朗读中对于难读准字音的利用媒体进行一一范读,这样学生就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了识字任务。对于写字,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完成写字任务,通过媒体演示难写的字。这样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三、点读生疑—自主探究,领略春意
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读课文4到7段
1、这4段写我们在 春天。
2、我们找到了 。
我们找到了 。
我们找到了 。
我们找到了 。
我会连,你能吗?
(一)
小草是春天的 琴声
野花是春天的 音符
嫩芽是春天的 眼睛
小溪是春天的 眉毛
(二)
小草 丁丁冬冬
野花 吐出嫩芽
树木 开一两朵
小溪 探出头来
阅读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精读悟神—自主朗读,感悟春情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走出家门,跑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在对比教学中更深刻地体会这些关键字词的意思,从而让学生体会孩子们当时的急切、向往、喜悦、兴奋的心情。
例: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北风呼啸,小明躲在暖和的被窝里,妈妈来叫他起床,小明慢慢地从被窝里探出一颗小脑袋,刚感觉到冷气就赶紧缩回去了。
我们找到了!小草感受到春风的抚摸,从沉睡中醒了过来,悄悄破土而出,多像春天的眉毛啊!
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
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找到了!早开的野花随风摇曳,犹如春天的眼睛慢慢张开,向过往的人们传递春的信息。
我们找到了!枝桠间吐出点点嫩芽,像绿色的音符在树枝间跳跃,向人们宣布春的到来。
我们找到了!溪水挣脱了冬天的束缚,快乐地奔流,丁丁冬冬,歌唱着春的乐曲。
3、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2、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如:小草短短的,那是春姑娘挺着的鼻梁吧?
风儿轻轻地吹着,那是春姑娘的小手吧?
小雨轻轻地下,那是春姑娘薄薄的纱衣吧?
学生自己用优美的语言,自己的想象来解读比喻句,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句子仿写,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将自己和文本中的孩子们融为一体。通过不同的方式,使情与景交融,心与物同构,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春光的美好,找寻春天的乐趣,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那种兴奋、高兴、迫不及待的心情自然而然就会流露出来。
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春天呢?(仿写)
读春天: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读出春天的美。
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说春天:结合生活实践描绘自己看到的春天。
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赛:
五、赏读出形—自主创造,描绘春天
说春天
春天是一个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
小树穿上了绿装,小花换上了彩装,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画春天
小组合作画春天,画好后让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这个设计融合了眼(看)、口(说、唱)、手(演、写、画)、脑(思)等感觉器官,让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和动觉学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自主体验和悟的基础上直接与文章展开对话,充实学生的人生经验。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口头表达、朗读朗诵、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能力,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把课内与课外,课文与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还原成了学生的生活需要。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下册的课文《找春天》,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策略、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带领学生“找春天”,让学生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二、说学生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重点,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轻松学习。本课是一篇重欣赏和感悟的文章,学生应该在识字的基础上,能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美丽,探索自然的美好。???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会认会写9个生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建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来想象和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课程导入(情景教学法)
??首先我会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关于春天的美丽的图片,可爱的动画,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同时运用语言解说: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孩子们想去找她吗?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里?大家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找春天啊?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跟着老师一起发现春天的美妙,找寻春天的脚步。
(2)整体感知(自主识字法)??
?这一阶段我会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觉得难读的字做上符号,在他们的朗读中对于难读准的字音我会进行范读和教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我的带领下完成识字任务。同时我会将比较难的字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解释,让学生不止会识,还会记和写,比如“躲”,我会解释为把身体藏在几棵树后面,这样的通俗解释,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识记和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3)领悟细节(朗读感悟法)
阅读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
①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自由朗读)
②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针对性阅读)
③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交流性阅读)
④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要求学生细细体会,并且通过师生间的比赛阅读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比赛阅读)
⑤接着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仔细品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在细细地品味课文后,同学们就能感受到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我会鼓励同学们一起齐唱儿歌《春天在哪里》,从课文和歌曲中共同感悟春天的美好,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春天。(仔细研读)

五、课内延伸(合作探究法)?????
歌曲唱完之后,趁着同学们兴趣高涨,我会告诉学生:
①可让小朋友先说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特别是一些拟人、排比的句子,可采用边读变体会,边读边说,边读变仿照的方法,让小朋友掌握这些句子的好。比如:小草短短的,那是春姑娘挺着的鼻梁吧?……风儿轻轻地吹着,那是春姑娘的小手吧?……小雨轻轻地下,那是春姑娘薄薄的纱衣吧?……最后再让小朋友说说读完课文后,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并延伸到课外,春天还是什么样的。作业是准备默写生字,背诵课文。
②以小组为单位积累描绘春天的词语。这些都是孩子们可以脱口而出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桃红柳绿、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莺歌燕舞……不仅可以扩大学生们的词汇量,还能在具体情境中对这些词语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③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在大家的朗读声和歌唱声中春天好像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动动手,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
六、板书设计(清晰明了)
??????????????????????


1.找春天

9个生字: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
?????
??????????????
美好


春天在哪里???????可爱?????春天在我们的心里
???????????????
温暖

七、布置作业:
(1)准备默写生字。
(2)背诵课文。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果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