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下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版历史七下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7 10:4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进入展馆后,我被一幅巨型画卷所吸引,它的名字叫做《盛世滋生图》,是一幅描绘清朝前期生活场景的画作。 当时的生活场景为什么会如此繁荣呢?
《盛事滋生图》(局部)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自主学习,梳理基础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105—106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红楼梦》的作者、排印面世的时间。
2、《红楼梦》的主要内容、社会意义。
3、《红楼梦》写作的艺术特色、文学地位。
为了多方面了解《红楼梦》,我观看了周汝昌教授在《百家讲坛》中的有关于《红楼梦》的点评。但我对于点评不太理解,《红楼梦》就是一本小说,为什么说它婉转隐晦?难道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吗?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名著采用的都是正面且单层次的写作手法,《红楼梦》则不一样,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曲折婉词以及正话反说。红学的研究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更重要的是与原著作者心灵的碰撞。”
——周汝昌点评于《百家讲坛》
《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图
贾府最高权位者
贾府的实际施政者
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男性
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
材料一
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
——《红楼梦》第十七回
大观园的建筑风格如何?由此可见贾府里的生活怎么样?
奢华
材料二
《红楼梦》
大观园
(视频节选于87版电视剧《红楼梦》第16集)
通过观看视频中刘姥姥与贾府众人生活场景的展示,从此段《红楼梦》视频中,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什么矛盾?
贾府众人
象征
统治阶级
刘姥姥
象征
被统治阶级
矛盾
生活奢靡
生活贫苦
材料三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
节选
人物简介: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老婆婆,只靠两亩薄田度日。早年间与贾府王夫人有些关系,因此在生活困难时拜访贾府寻求帮助。
《红楼梦》主要人物结局概况
贾母去世
王熙凤被休,悬梁自尽而亡。
贾元春芳陨寂寞深宫中
贾宝玉出家
做了和尚
林黛玉抑郁多病而死
贾府最高权位者
贾府的实际施政者
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男性
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
材料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从上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红楼梦》的主题意义怎样认识?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
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
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蛎螭璎珞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名著采用的都是正面且单层次的写作手法,《红楼梦》则不一样,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曲折婉词以及正话反说。红学的研究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更重要的是与原著作者心灵的碰撞。”
——周汝昌点评于《百家讲坛》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本写作手法高超的小说,同时它也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使命。
为了多方面了解《红楼梦》,我观看了周汝昌教授在《百家讲坛》中的有关于《红楼梦》的点评。但我对于点评不太理解,《红楼梦》就是一本小说,为什么说它婉转隐晦?难道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吗?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京剧,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道光年间被称为“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如今被誉为“国剧”。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京剧的发展
——以徽调、汉调为基础
(19世纪中期)
京剧十二生肖脸谱
程砚秋剧照
梅兰芳
梅兰芳剧照
程砚秋
尚小云
尚小云剧照
荀惠生
荀惠生剧照
京剧艺术名家
(背景音乐节选自京剧《苏三起解》)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时,博物馆正开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月活动”,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