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7 11: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红楼梦》
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前80回曹雪芹定稿创造,后40回由高鹗整理续写。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红楼梦》在艺术上达到极高的水平,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已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曹雪芹
作者:前80回,作者曹雪芹,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特色:《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价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9世纪初年流行语
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是文学史上的瑰宝。一部现实批判主义文学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红楼梦》问世不久,曾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了三十年,被人们视为珍品。“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后,立即流行南北。从清代一些文人笔记的零星记载中,看到《红楼梦》已成为当时人们谈论的中心。京师流传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两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有的现象。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昆曲发源于600多年前,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代嘉靖年间,杰出的昆曲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大胆改革,吸收了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形成了新的声腔,广受欢迎。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水磨调”,这就是今天的昆曲。
代表作:《牡丹亭》
孔尚任(1648-1718)清初诗人、戏剧作家,代表作《桃花扇》。
孔尚任和《桃花扇》
中期以后:昆曲逐渐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
结果: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弱。


京剧形成原因
乾隆年间, 北京剧坛上演各种地方戏, 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戏班进京后, 迅速适应北京观众的需要, 同时吸收其他地方戏剧, 特别是湖北地区汉调的优点, 在艺术上进行革新, 在同治、光绪年间, 形成了京剧。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剧种。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黄色寓凶狠残暴。


京剧脸谱颜色
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京剧脸谱


京剧的几大史实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
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但末融合了丑,成为四大行当。

末 行
在京剧形成之初,舞台上确实有末这一行,而且由专攻末行的演员来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员兼演。因为末与衰派老生非常相近,而且后来一些擅于演老生的演员兼演末戏,一些演末的演员兼演生行戏,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并入了生行。
丑 行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生 行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旦 行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京剧欣赏:
同光十三绝
(背景音乐节选自京剧《苏三起解》)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明清时期,小说戏曲为什么出现繁荣景象?
一、市民阶层的壮大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文化专制的结果
材料一 明代统治者对市民阶层的阻遏政策, 刺激了广大市民阶层反抗封建专制的强烈愿望。广大市民阶层为维护自己的应得利益, 同统治阶级展开了长期的斗争。当两者间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后,便出现了很多官逼民反的现象。
——《明代市民阶层审美趣味及其对明代绘画艺术影响》
材料二 《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用活字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文学
京剧
曹雪芹《红楼梦》
洪昇《长生殿》
昆曲
汤显祖《牡丹亭》
孔尚任《桃花扇》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作者、成书时间、影响)
1.(2016 ?玉林中考)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2.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这本著作的作者是( )
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罗贯中
B
C
3.明清时期,成为城乡人民重要文化活动的是( )
A.诗歌朗诵 B.武术表演
C.戏剧表演 D.小品表演
4.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出现了一批优秀剧作。其中两部传世之作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这两部剧作是( )
①《牡丹亭》 ②《长生殿》③《桃花扇》 ④《窦娥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B
5. (2016 ?安庆开发区模拟)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 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元世祖时期
6.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京剧形成于( )
A.康熙年间 B.乾隆年间 C.雍正年间 D.道光年间
C
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