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7 12:2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盛世滋生图》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当时的生活场景为什么会如此繁荣呢?
《盛世滋生图》(局部)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既然清朝前期的人们没有了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压力,那么当时的人们会选择什么方式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诉求呢?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期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曹雪芹
探究一:《红楼梦》
1、作者与概况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晚年,曹雪芹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 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排印面世。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得硕亭《草珠一串》
到了现在,研究《红楼梦》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做“红学”,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叫做“红学家”,“红学”也逐渐成了世界性的研究。
——《中国通史故事,第四卷》
《红楼梦》文化价值高,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2、《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主线: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红楼梦》的主要内容
1、贾宝玉和林黛玉为什么能相知相爱?
2、为什么贾宝玉不能娶林黛玉?最终结局如何?
3、通过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揭露哪些社会问题?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种种罪恶,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说明了封建统治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两弯似蹙(cu)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ye)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3、《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教材第112页,课后活动:
1、《红楼梦》问世后,据载: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矣。
——程伟元《红楼梦序》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1、艺术性高。《红楼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繁多,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2、思想性强。作者重点塑造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
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探究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1、明朝万历末期,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2、清朝前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昆曲:(昆腔、昆剧)---江苏苏州昆山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9-110页,简述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
苏州昆剧古戏台
①京剧产生契机:



②京剧产生标志:


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1790年)徽商出面组织
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
1、产生过程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京剧
生 旦 净 丑
2、京剧的角色
京剧四大行当
生:男性角色,演员扮相俊美,干净。
旦:京剧中各种女性角色
净:又称“花脸”,饰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角色。
文花脸代表角色:包公 武花脸代表人物:项羽
丑:“小花脸”,大多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性格机敏、 滑稽,并不全然指性格上的丑陋。此行当的扮相多为鼻梁上涂抹一块白粉。
代表角色:九品芝麻官,衙役,绿林好汉等。
3、京剧的脸谱
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关羽。
黑色:表现公正无私,如包公
白色:大多表现阴险、狡猾、居心叵测。如曹操。
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
《玉堂春》(苏三的冤情)
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国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为什么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
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单项选择题
1.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课堂达标检测
D
C

3.《红楼梦》第23回中提到“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这里面说到了两部我国戏曲史上的杰作。其中《牡丹亭》的作者是( )
A.施耐庵 B.吴承恩
C.汤显祖 D.罗贯中
C
3.下图《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剧种.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汤显祖是该剧种最著名的剧作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④后来该剧种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