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07 17:5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导入新课



科技文化领域的杰出人物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航天飞船发展的成就;认识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2.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学习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
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后,思考:
1、我国 “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一星” 的成就是什么?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成就?
新课探究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代表科学家
①邓稼先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努力带领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钱学森
(3)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思考: 阅读材料,“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受到什么启发?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假如你是国家科工委的发言人,请你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新闻发布会】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②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③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创设情境
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

杨利伟走出舱门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材料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袁隆平的贡献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意义: 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一)看材料,回答问题。

贡献: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973年10月,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的籼型杂交水稻。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
材料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材料中提到的青蒿素是谁发现的? 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屠呦呦。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看材料,回答问题。
屠呦呦在实验室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合作探究:
分析一下旧中国科技落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的落后导致科技落后。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党和政府又重视科技,所以发展很快。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毛主席题词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红岩
青春之歌
东方红
茶馆
材料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文化发展最稳定、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之一,文化园地展现出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电影、曲艺、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思考:结合上述史料,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2)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获这一奖项。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课堂小结
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
“两弹一星”
神舟系列飞船
漫步太空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农业、医学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文化
科技文化成就
达标检测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1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2.“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C
A
4、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种恶性疾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患者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明了( )
A.青蒿素 B.抗生素 C.青霉素 D.头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