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18)石头书 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018)石头书 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8 09:04:45

文档简介

《石头书》同步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zú jì méi tàn duì yuán
( ) ( ) ( )
Jù jīnɡ huì shén jiǎo yìn
( ) ( )
2.在下面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上打“√”。
老师兴(xīnɡ xìnɡ)奋地说,地壳(qiào ké)会发生变化,地球上的事物都有其不同的用处(chǔ chù)。我们觉得很好(hǎo hào)奇,决心长大了要开发(fā fà)地球更多的宝藏(zànɡ cánɡ)。
3.根据要求写句子。
(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句话中把____________说成是__________,写出了石头的__________。像这样打比方的句子,我也会写:路边的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头书里的学问多。(改成感叹句)
4.下面这句话你读懂了吗?想一想,填一填。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1)“刨根问底”的意思是: 。
(2)“看懂了这些”中“这些”指什么?联系上文说说。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石头书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差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读句子,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A.川川好(hào hāo)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B.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qiào ké)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2)石头书上的“字”指的是______________;石头书上的“画”指的是_________。
(3)“学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头书里的学问”指的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
足迹 煤炭 队员 聚精会神 脚印
2.
xīnɡ qiào chù hào fā zànɡ
3.
(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石头;书;研究价值;不就像一把把大伞吗? 
(3)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
4.
(1)比喻追究底细;
(2)这些指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茂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课后能力提升
5.
(1)划去:A.hǎo B.ké
(2)雨痕、波痕、矿物 ;化石
(3)知识;人们根据这些,可以推测很多古时候的情况。如:天气、气候、地壳演变、矿产储备,而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
(意思对即可)
《石头书》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通过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小朋友与勘探队员的对话,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里面蕴含着许多学问,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一共有14个自然段,层次清楚,构思精巧。所以全文设计以问答为主,在问答中揭示有关“石头书”的含义,如层层剥笋,逐次展开。通过人物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全文以“好奇”到“奇怪”再到“刨根问底”后的“高兴”这样的孩子的情感变化为主线,使课文的各个部分衔接自然,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3.初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找出川川和磊磊的问题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
2.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对矿物、化石留下直观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并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语境,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来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石头书)
一起读课题:
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究竟吧!出示图画。
2.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识字。
2.指导学生同桌互读正字音,小组合作学生字。
(1)检查学习情况,指名读生字词。
好奇 足迹 矿物 贝壳 叔叔 奇怪 煤炭 矿石 化石 脚印 勘探队 趴着 读书 光秃秃 一册书 聚精会神 刨根问底
(2)学习多音字。
壳 好 奇 刨
(3)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 好奇 奇怪 不禁 足迹 刨根问底
(4)听读课文。
观察生字,把认为难写的字提出来,讨论如何记忆理解。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揭示课题
1.课文共有几自然段?指名读课文,纠正不足之处;
2.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石头是书呢?
(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石头上的雨痕、波痕和矿物就像书上的字,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字和画能知道许多的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所以说石头是书。)
(2)石头书上的“字”指什么?
(石头书上的“字”指雨痕、波痕和矿物。)
(3)石头书上的“画”指什么?
(石头书上的“画”指树叶、贝壳和小鱼等各种化石。)
(4)读懂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
(读懂石头书,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年前的动物、植物、气候、环境等知识,知道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变化,还可以根据石头书找到煤炭等矿藏。)
(二)梳理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部分(第6-11自然段)介绍石头书的“字”和“画”。
第三部分(第12-14自然段)介绍石头书的用处大,学问多。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出示: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1)“趴”“聚精会神”写出了什么?
“趴”“聚精会神”写出了勘探队员研究石头时的动作和专心致志的神态,正因如此才引起了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心。
(2)“聚精会神”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请你再写出几个这样的成语。
(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2.眼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头,真奇怪呀!怎么在石头上读书啊?
出示: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里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石头就是书”这一比喻点明了文题。反问句的使用,加强了语气,使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图片)谁来看着图片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3.小结:同学们,1-5小节咱们已经学完了,你知道了些什么呢?
(勘探员叔叔告诉孩子们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石头上的雨痕、波痕和矿物就像书上的字,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字和画能知道许多的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所以说石头是书。
不过,这时川川又有疑问了,他真好学,想来个打破砂锅问到底,勘探员叔叔又会告诉他什么呢? 默读6-9小节,这几小节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石头书上有字又有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呢?大家赶紧读读第七小节。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
2.出示图片加文字。边指边引。“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3.石头书上的“字”指什么?
(石头书上的“字”指雨痕、波痕和矿物。)
4.勘探员叔叔又帮川川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可说他们两个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还真没错。这不,磊磊有疑问了。(引读第八节: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5.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吗?石头上的这些树叶、贝壳、小鱼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化石。
6.介绍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之后,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7.石头书上的“画”指什么?
(石头书上的“画”指树叶、贝壳和小鱼等各种化石。)
8.你在哪里看到过化石呢?
9.说得真让人感兴趣呀!再来一起读这一节吧!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十一小节。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也许你能从中“刨”到答案。
(1)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导学生理解上下文思考。
(勘探队员根据石头书上的字、画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密林,后来变成大海。)
(2)读懂了石头书还有什么用呢?
(找矿、了解人类的发展、生物的进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班哪些同学特别喜欢刨根问底,就请你们读读川川、磊磊的话,爱解决问题的同学就读勘探队员的话。
3.指名分步读六次对话。
4.读了这些对话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
他们之所以能读懂这些知识,是因为好奇、善问。文章开头说:他们本来是在山上玩的,看到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感到好奇,就提出问题向他请教。
5.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刨根问底,深入思考)
6.今天我们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问底,了解到石头书上的学问可真不少。学到这里,老师也想和他们一样来刨根问底川川和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的学问的?
(善于观察、充满好奇、不懂就问)
7.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知识的?
(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
8.这样看来,不仅石头是一本书,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也是一本书啊!你们同意吗?
(四)观看课文视频感悟课文主旨
(五)拓展延伸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指的是______________;石头书上的“画”指的是_________。
2.“学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头书里的学问”指的是__________。
(1)雨痕、波痕、矿物;化石。
(2)知识;人们根据这些,可以推测很多古时候的情况。如:天气、气候、地壳演变、矿产储备,而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
1.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
2.全班默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
六、布置作业:
读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故事内容。
略。
课件19张PPT。石头记课文导入 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究竟吧!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3.初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及研究化石的作用;
4.通过默读课文找出川川和磊磊的问题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
5.通过欣赏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对矿物、化石留下直观印象;
6.初步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并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字词积累 duì shū guài cè yìnjì kuàng ké méi tàn 好奇 足迹 矿物 贝壳 叔叔 奇怪 煤炭 矿石 化石 脚印 勘探队 趴着 读书
光秃秃 一册书 聚精会神 刨根问底 字词积累课文讲解ké (蛋壳)
qiào (地壳)壳好奇 hào(好奇)
hǎo(好人)qí(奇怪)
jī(奇数) 刨páo(刨根问底)
bào(刨冰)? 课文讲解聚精会神:
好奇:
光秃秃:
奇怪:
不禁:
足迹:
刨根问底: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本课指勘探队员观察得很认真。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本课指川川对勘探队员的行为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①跟平常的不一样。②出乎意料,难以理解。发光的样子。
不由自主。本课指川川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脚印。
比喻追究底细。本课指川川问个不停,一直要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课文讲解课文朗读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 “我在看书呢。”叔叔笑着说。 “书?那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茂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 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课文讲解读读课文理解内容(1)为什么说石头是书呢?
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石头上的雨痕、波痕和矿物就像书上的字,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字和画能知道许多的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所以说石头是书。
(2)石头书上的“字”指什么?
石头书上的“字”指雨痕、波痕和矿物。课文讲解读读课文理解内容(3)石头书上的“画”指什么?
石头书上的“画”指树叶、贝壳和小鱼等各种化石。
(4)读懂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呢?
读懂石头书,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年前的动物、植物、气候、环境等知识,知道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变化,还可以根据石头书找到煤炭等矿藏。课文讲解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
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部分(第6-11自然段)
介绍石头书的“字”和“画”。
第三部分(第12-14自然段)
介绍石头书的用处大,学问多。梳 理 课 文 结 构课文讲解“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方法。
“石头就是书”这一比喻点明了文题。
反问句的使用,加强了语气,使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课文讲解 “趴”“聚精会神”写出了勘探队员研究石头时的动作和专心致志的神态,正因如此才引起了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心。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课文讲解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石头上的这些树叶、贝壳、小鱼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化石。课文讲解 (1)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勘探队员根据石头书上的字、画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密林,后来变成大海。
(2)读懂了石头书还有什么用呢?
找矿、了解人类的发展、生物的进化。课文讲解读了这些对话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
他们之所以能读懂这些知识,是因为好奇、善问。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刨根问底,深入思考。
川川和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的学问的?
善于观察、充满好奇、不懂就问。
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知识的?
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课文讲解欣赏朗读课堂练习1.石头书上的“字”指的是_____ _____ _____;
石头书上的“画”指的是_________。
2.“学问”的意思是__________;
“石头书里的学问”指的是: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雨痕、波痕、矿物 化石 知识 人们根据这些,可以推测很多古时候的情况。如:天气、气候、地壳演变、矿产储备,而这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课堂小结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