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生物入侵及其危害
薇甘菊
Contents
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的分类
生物入侵的举例
生物入侵的危害
什么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有意引种
中国从外地或国外引入优良品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早期的引入常常通过民族的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实现。原产非洲的酸豆(Tamarindus indica)以及原产中亚的葡萄(Vitis vinifera)、紫苜蓿(Medicago sativa)、石榴(Punica granatum)、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等经济植物的种子就是公元前4世纪和1世纪时分别通过古代著名的“蜀-身毒(即印度)道”和“丝绸之路”引入我国的。
此后,北宋时有芦荟(Aloe barbdensis,或A. vera var. chinensis)(它原产于非洲东北部,现于华南的沿海地区归化),17世纪时9(明朝末年)有甘薯(Ipomoea batatas)、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及西番莲(Passiflora coerulea)等经济植物被转引到中国。稍早,荷兰人曾将一些美洲种类,如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等引进台湾,上述种类中的大多数后来归化为野生植物。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海港成为外来杂草进入中国的主要入口。先后有香丝草(Conyza bonariensis)(1857)、小白酒草 (Conyza canadensis)(1862)、一年蓬(Erigeron annuus)(1886)等杂草在香港、烟台和上海等口岸登陆,并逐渐向内地蔓延。
动物入侵
动物入侵
尼罗河鲈鱼是一种体型巨大的淡水食肉性鱼类,也被人们称为维多利亚鲈鱼(Victoria Perch)。尼罗河鲈鱼能长到200公斤重,体长可达2米。1954年时,尼罗河鲈鱼被引入到了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它不仅抢走了其它鱼类的食物,有时甚至连这些鱼类都是它们的捕食对象。尼罗河鲈鱼入侵后,非洲至少有200种鱼类惨遭“灭门”。
棕树蛇原来分布于从印度尼西亚东部到所罗门群岛的岛屿和澳大利亚的北部。然而,在1950年左右,棕树蛇经军事运输由新几内亚意外引入到关岛后,就迅速“占领”了这一地区。至今当地已有至少四分之三的森林鸟类因此而灭绝,半数的蜥蜴,相当数量的蝙蝠也濒临灭绝的危险,而关岛特有的12种鸟类也因为它们的入侵而“消失殆尽”。亚洲蛤是一种栖息在南亚、东亚和非洲的淡水生物,另外在美国的淡水水域也能发现它们的踪迹。
亚洲蛤不仅对发电站、工业水系统具有负面影响,同时还会使灌溉沟渠和管道出现问题。从生态学上来看,这种物种能和当地的贻贝类物种竞争食物和空间。另外,与很多“原生居民”相比,它们似乎具有更强的忍受污染环境的能力
植物入侵
很美吗 No
植物入侵
苏门白酒草。它要排挤本地植物,影响生物的多样性;侵入农田,影响庄稼收成;成片生长后,到处都将是灰绿色,势必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园林城市建设。
水葫芦。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降低。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引进推广,在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一枝黄花。上世纪3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中国,由于其繁殖能力强,扩展迅速,占据了大面积的铁路、公路和航道两侧及堤防、坡地、废弃地等处,有的地区已侵占到苗圃、果园、林场等经济作物种植区,危害严重。
日本菟丝子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和思茅两个地州,其危害性体现在普遍性、严重性和持久性三个方面。日本菟丝子有144 种寄主,其中122 种为寄主新记录。
世界上最具有侵略性的10种生物
1、西尼罗河病毒
2、火蚁
3、葛藤
4、褐色树蛇
5、千屈菜
6、亚洲蚌
7、河狸
8、乳浆大戟
9、非洲蜜蜂
10、水葫芦
加拿大一枝黄花
水葫芦
苏门白酒草
日本菟丝子
生物入侵危害
外来物种入侵可以造成三方面危害:
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
农产品成本;
二是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特别是侵占了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
对人畜健康和贸易造成影响
危害很大
是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和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和破坏,甚至造成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如紫茎泽兰,因其传播速度快、生长能力强和繁殖率高等特点,能很快在入侵地形成单一优势种群,抑制其它植物生长,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变得单一。
是导致草场退化,畜牧业受损。紫茎泽兰曾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恶草王国”,天然草场遭到紫茎泽兰入侵3年后,其覆盖率可达90%以上,而紫茎泽兰的种子和花粉,能使马羊等牲畜患上哮喘病。
是导致农业、林业减产歉收。紫茎泽兰与庄稼争水、争肥、争阳光,入侵田边120天后,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将分别下降56%—69%、46%—53%、6%—33%。
是导致环境污染。如水葫芦,无性繁殖能力极强,能迅速扩大种群,一旦数量超过打捞能力和利用需要,多余的便会腐烂变质,使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比如滇池的水葫芦疯长,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是影响人类健康。用紫茎泽兰的茎叶下田作沤肥,可使人的手脚过敏发炎,而普通豚草的花粉能使人患上花粉过敏症和枯草热症。
防治策略
清除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然而,
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化学防治
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
化学防治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众所周知的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据美国国会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学杀虫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起作用,不会影响人类健康。但是,这些化学杀虫剂非常贵,而且需要反复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化学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例如,在佛罗里达,手工除蜗牛就是根除非洲大蜗牛时使用的方法。然而,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想象。
生物防治
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生物防治被
认为是继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之后最有吸引力的方法。现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生物学家也找到了一种水葫芦的天敌——象甲专家在实验室中发现:被放置了象甲的水葫
芦,植株明显变小、叶子变小、茎干变细、
分支减少,水葫芦的整个生长过程受到抑制。
但象甲吃完水葫芦后,是否还会去吃其他的
植物,是否会造成再次“引狠人室” 然而,生
物防治确实是目前生物学家想到的最合理的
方法。
加油!
More attention
It will be different!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