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09 10:4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木兰诗》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杼(shū) 军帖(tiě) 戎机(róng) 可汗(hán)
B.辔头(pèi) 朔气(shuò) 雌兔(cí) 阿姊(zǐ)
C.云鬓(bìn) 赏赐(sì) 骏马(jùn) 策勋(xūn)
D.燕山(yān) 鞍鞯(jiān) 金柝(chāi) 傍地(bàng)
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嗽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下面句中画线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赏赐百千强
B.军书十二卷
C.女亦无所思
D.双兔傍地走
4.下面句中画线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二项是( )
A.旦辞爷娘去
B.策勋十二转
C.朔气传金柝
D.赏赐百千强
5.【2017·福建改编】下列对《木兰诗》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了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军书十二卷”中的数字“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二、填空题
1.解释下列画线词。
(1)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旦辞爷娘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
(3)写木兰出征前进行紧张、周密的准备工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的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题
1.根据《木兰诗》改编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在世界各地上映,为美国迪士尼公司赢得了巨额利润,这件事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迪,请你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响应某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倡议,七年级(1)班设计了两项“我和孝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一:探寻某市地名由来。
活动主题二: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
活动主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主题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问女何所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驰千里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出郭相扶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著我旧时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安能辨我是雄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阅读唐代韦元甫的《木兰歌》,完成练习。
木兰抱杼嗟①,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②,感激强其颜。老父隶③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④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⑤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⑥。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鞲理丝簧。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⑦。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⑧,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注释】①抱杼嗟:握着织布的梭子叹息。②戚戚:悲伤的样子。③隶:属于。这里意为“在……上写着”。④羸(间):虚弱。⑤秣:喂牲口。⑥干将:代指宝剑。⑦渝:更改,改变。⑧殊:不同。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有子复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朔风裂人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易却纨绮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与《木兰诗》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相近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元甫《木兰歌》中概括木兰从出征到凯旋的全过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与《木兰诗》相比,本文的结尾方式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B
解析:A项中“shū”应改为“zhù”;C项中“sì”应改为“cì”;D项中“chāi”应改为“tuò”。
2.D
解析:本题运用【古诗词朗读节奏划分法】。诗词一般可按意义或节奏划分,划分朗读节奏还要兼顾意义,不可把表达完整意思的词语生硬地划分开。四言诗一般是“二二”式,如“蒹蔑/苍苍,白露/为霜”;五言诗一般是“二三”式(后三个字还可以分为“二一”式或“一二”式),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诗一般是“二二三”式(后三个字还可以分为“二一”式或“一二”式),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七言诗还有很典型的四三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C
解析:A项“强”古义是“有余”,今义是“力量大”。B项“十二”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是数词,十二。D项“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C项“思”的古今意义相同。
4.B
解析:B.“策”名词作动词,译为“记”。
5.C
二、填空题
1.(1)介词,为了。买。
(2)早晨。
(3)越过。好像。
(4)靠近、临近。
2.(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综合性学习题
1.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②一个好的故事通过优秀的团队的制作、包装,就可以吸引大多数人。③证明世界各国人民对勇敢、善良、坚强、奋斗到底的人的赞美。④高额的利润必然来自成功的制作和企划。⑤艺术不分国界,文化亦可流传。(至少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事实的分析与表述能力。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活动主题三:写身边的孝行故事
活动主题四:为父母洗脚、捶背,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主题,答题时内容宽泛,只要和“孝文化”有关的活动均可。
四、简答题
1.(1)①思念。②赶马快跑。③外城。④穿。⑤怎么。
(2)①(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駿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②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像云一样的鬓发,贴上花黄。
解析:①②题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要将前后意思结合起来进行翻译。
(3)连用四个“我”,表现动作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木兰代父从军,完成了使命,又恢复女儿装扮的喜悦之情3
(4)“霍霍”是拟声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内心急切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解析:从用词准确(“霍霍”一词的表达效果)和句中蕴含的情感两方面进行赏析。
(5)诗中详写从军缘由、准备行装、出门想家、辞官还乡、亲人相见等情节,略写了征战的过程。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民歌摇曳多姿的艺术效果,使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五、阅读题
1.(1)年少,年纪小。(2)北方。(3)换。
2.(1)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2)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
3.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阅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4.《木兰诗》的结尾以兔作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了讴歌和赞美;《木兰歌》的结尾是直抒胸臆,以议论语句直接表达对木兰功绩的评价和赞美。
解析:注意本题是“同中求异”,主要考查的是对结尾抒情古式的理解。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参考译文】
木兰握着织布的梭子叹息,究竟是为了谁这么愁苦呢?想要听她说所忧愁的事情,她感激地强颜述说:老父的名字在兵籍上写着,(必须服兵役,)但是他体力已经逐日衰减,怎么经得起万里征程呢,虽然有儿子但是年纪尚小(不能够替父服役)。北地的风沙足以淹没战马的马蹄,凛冽的北风足以撕裂人的皮肤。老父本来就有病了,身体虚弱,依赖什么来照顾自己呢?木兰决定替代父亲去服役,喂饱了马后著上戎装踏上行程。换掉了华丽的闺阁衣裳,洗净了铅华的妆饰。纵马赶赴军营,豪壮地提携着宝剑。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镑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夜晚突袭了燕地部族的胡虏,抓住了于阗的晃人。将军(木兰)得胜荣归,士卒返回故乡。父母看到木兰归家,高兴到了极点反而突然生出悲哀之情。木兰能够承欢安慰父母,脱下戎装整理丝簧。昔日是烈士豪雄,如今却变成了娇美的女子的容貌。亲戚们举着酒杯来祝贺木兰的父母,(木兰的父母)到现在才知道生女儿原来同生儿子一样。门前都曾是木兰的旧部士兵,十年来一起出生入死。本来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誓死共同战斗终不改变。今天看到木兰,声音虽然相同,但容貌已经改变了。木兰的旧部士兵惊慌地不敢上前,他们徒自叹着气而已。世上哪有这样的臣子,能有木兰这样的气节情操,忠孝两全,千古的英名哪里能够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