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伟大作用在于(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新华社电文曾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作的战略决策是( )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3.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
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
4.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 )
A.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
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D.彻底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
5.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中心转移 B.解放思想
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
6.“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对象是( )
A.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普通农民 B.培育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团队
C.研制“两弹一星”的科技工作者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贫苦大众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C.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D.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8.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以“松绑”为契机的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了。这里的“松绑”主要指( )
A.实行公私合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行企业股份制 D.鼓励企业兼并
9.关于右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缩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按劳分配的单一分配制度
D.逐步把大中型企业转化为小型企业
9.A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中内容之一为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故选A。
10.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比喻道:“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其中“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设立经济特区????????????????????B.?拨乱反正????????????????????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南方谈话
11.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
12.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海南岛为(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特别行政区
13.根据下面“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1984年 把青岛、烟台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 把山东半岛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3年 把济南、淄博、潍坊等8地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14.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15.习近平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在( )
A.中共十二大上 B.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
C.中共十五大上 D.中共十六大上
17.它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这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的内容(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
1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反响巨大,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和建设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初心”是( )
①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追求“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 ③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 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⑤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9.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 )
A.全面发展经济 B.全面改革开放
C.全面反腐倡廉 D.全面从严治党
2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①建设创新型社会 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
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a)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图(b)反映的事件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2)我国“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主要是指在农村实行哪一制度?“80年代中后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
(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4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决策,让数亿农民成功解决了温饱;让座座城市神话般崛起;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构想,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世界上还能有谁,提出这样的伟大理论,成为引领中华民族前进的光辉旗帜。
——改编自一位伟人纪念堂中的留言
(1)材料一中让中国走向富裕的“伟大决策”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2分)
材料二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是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人民民主专政,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是什么。这一“有力武器”是谁提出的?(2分)
材料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3)材料三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依据材料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现实意义。(3分)
(4)邓小平自称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你如何评价他?邓小平是中国新时代的形象,他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3分)
参考答案
1.A 2.D 3.C
4.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所学可知,1966—1976年,我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刘少奇案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说明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要避免类似事件,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后,因刘少奇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这一举动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5.D 6.A 7.C 8.B
9.A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和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中内容之一为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故选A。
10.C
11.A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84年可知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开放14个沿海城市。故本题选A项。
12.A 13.C
14.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1984年,又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所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较快,故选D。
15.B 16.D 17.D 18.B 19.D
20.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1)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
(3)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4)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热爱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