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分科考试语文答案
题号 1 2 3 8 9 10 11 15 16 17 18
答案 C D D D B C A B B D C
4.(6分)①插叙沙漠中迷路前后的经过,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②交代陷入困境的情况,为下文对峙白热化以及“我”竭力护壶等情节做铺垫;③引出主要人物,刻画肇教授的老练、善谋的形象。(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5.(6分)运用比喻,将沙漠比喻为如来佛的手掌,形象的写出沙漠的茫茫无际,突出了我们内心的无助与无奈。(修辞手法2分,修辞效果2分,内心感受2分)
6.(6分)①机智老练,困境中他集中水统一分配,绝境中他以沙充水,使大家终不放弃,走出沙漠;②舍己为人,绝境中他以水予人,自己缺水而亡,体现了博大的胸怀。(答出一点得3分,答出两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7.(6分)考察队员表面上靠以沙充壶的所谓的水走出沙漠,实际上靠这壶“水”激发的勇气、信念走出困境。他们的经历启示我们:精神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遭遇困境,要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其他观点符合文意的酌情给分)
8.D.申:反复陈述
9.D.意义:在,用法:状语后置
10.C.树:种植
12.①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3分,“或”“止”各1分,句意1分)
②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3分,“违”“胜”各1分,句意1分)
13.CE。(5分)C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不对,E项“杜甫诗被称为诗圣”不对
14.(6分)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古诗词默写
(1)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2)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3)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15. B (说shuì 沁qìn )
16.B.对象错搭
17.D。(3分)A项,中途易辙,应改为“将知名人士或普通百姓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结合”。B项,成分残缺,应在“研究成果”后加上“的阅读方式”。C项,主客颠倒,应为“我们对郝景芳以及她的小说《北京折叠》是非常陌生的”。
18. C。(3分)A项“笑纳”为敬辞,不能用于自身;B项“垂念”为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D项“原物璧还”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
19.评价:学习能力强,有学科优势,但偏科现象严重。
建议:应重视人文学科类科目的学习,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全面发展。(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0.有端午节特点,句子通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