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地理》同步练习
1. 地理学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以下词语与地理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辨别方向 B.天气预报 C.为希望工程捐款 D.风土人情
2.在国际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取得好成绩,其原因是( )。
A.当地交通不便,靠步行 B.黑人身体素质好
C.生活在高原,无氧耐力强 D.国家贫穷,人们能吃苦耐劳
3.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 B.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C.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D.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
4.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身穿白色的宽大长袍,头戴头巾。与这种传统服装有关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宗教 D.审美观
5.一次朋友聚会时,小王告诉大家:“滑冰还用学吗?我们那里三岁的小孩都会。”请问小王最有可能是哪里人?( )
A.海南人 B.新疆人 C.东北人 D.北京人能力提升
6.下列现象与“地理”没有关系的是 ( )
A.夏天我们家乡昼长夜短 B.黑龙江的小麦在春天播种
C.台风“桑美”在浙江沿海登陆 D.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
7.我国南方地区传统的交通工具主要是( )
A.船只 B.马车 C.火车 D.汽车
8.“狂欢节”是哪个国家的重要节日( )
A.俄罗斯 B.伊拉克 C.日本 D.巴西
9. 有个同学说,我是一名学生,平时很少出门,每天除了在家,便是在学校,与地理关系不大。这种说法对吗?
10. 有几位企业家准备合资建一家葡萄酒厂,在选择厂址时发生了争论,有的要建在城镇附近,有的要建在葡萄园附近,到底谁的观点正确?
参考答案
【答案】 1.C????2.C????3. D???4. A????5. C?????6. D????7. A????8.D????9.这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10. 葡萄酒厂建在城镇附近比较合适。因为人类的活动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解析】 1.解析:辨别方向属于地图方面的问题;天气预报属于气象方面的问题;为希望工程捐款不属于地理问题;风土人情属于地域方面的问题。
2. 解析: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因此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们耐氧力强。
3. 解析:东北平原冬季寒冷,小麦不能越冬;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不适宜发展热带作物生产;海南岛地处热带,棉花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草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4解析:阿拉伯人大多生活在炎热干旱的沙漠气候区,这里气候炎热,多风沙,穿白色的衣服反射阳光,宽大的衣服也有利于透气。
5. 解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域的民风无不打上一方环境的“烙印”。我国南方地区的人们喜欢游泳,北方地区的人们喜欢溜冰。 6. A中昼长夜短是自然现象与地理有关,B中黑龙江的春小麦是由于当地气候影响,与地理有关,C中浙江沿海岸受季风影响常发生一些风灾,与地理有关,电子产品由于科技的进步所以更新换代,与地理没有关系。
7.由于南方降水资源丰富,大河大江也很多,因此我国就形成“南船北马”的交通习惯。因此选A。
8.由风土人情可知,南美洲的巴西有狂欢节。9. 解析:地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每天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以便决定第二天是否要增减衣物,是否携带雨具;每天吃的粮食、水果、蔬菜都来自于农业生产;家里的家用电器则来自于工业生产;周围的建筑体现了当地自然环境特色。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地理之“家”中。
10. 解析:人类的活动不能随心所欲,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在选择葡萄酒厂址时,一方面要考虑葡萄容易变质,不易储藏等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酒瓶易碎,不宜长途运输,城镇酒销售量大等因素。所以统筹考虑,酒厂还是建在城镇附近比较合适。
《我们身边的地理》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们身边的一些地理知识,地理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为何是这样子的原因。本节课是开学第一节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这门课程,应该抓住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以讨论、交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地理的殿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地理的意义。
2、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理现象的诠释,图片等的分析,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能力和爱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以及地理现象
3、四季的形成。
1、地理挂图
2、相关图片
3、地球仪
4、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观察几幅图片,并说说图片分别是什么现象。阅读课本第1页的前言部分,这段文字描写优美,就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探索地理的奥秘,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一节
【讲授新课】
师:演示地球仪,问: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大吗?你能指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吗?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为什么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长江、黄河的水为什么滚滚东流?为什么黄河的水是黄颜色的?一年里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其实这些在我们身边的问题都属于地理知识。
板书:(一)揭开地理之“谜”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例如,多媒体上四副春夏秋冬图片为什么是这样?等等,请同学讨论后提出许多来。
生:提出很多问题……
师总结:我们把上述问题归结一下,会发现上述问题中属于地理问题的占有较大比例,它们成为存在于同学心中的地理之“谜”。其实,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习了地理,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心目中的地理之“谜”。
提问:地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来历如何?请同学读第二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
过渡:其实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生产建设、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等。
板书(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生活动:看第三页的两张图,讨论回答图中的活动与地理的关系。(滑雪--在有冰雪地方才可进行; 冲浪--在海边;)
??? 提问:你还能从日常生活中列举一些地理知识的例子吗?
???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生活好、工作好、学习好,我们必须了解地理知识,必须学习地理。
板书:(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 讲述: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等方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 让学生读一读“荷兰的风车”。
??师提问:荷兰的风车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 进一步提问:风车的动力是什么?---西风
?????? 活动一:
?? ?小组探究为什么北方是旱地,南方是水田?农作物的种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等等。学生思考回答。
活动二: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答:
?? ?如何理解“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生回答:主要是南北方的气候不同所导致,尤其是温度,北方地区热量不足,南方地区热量高。
活动三:读多媒体上面的图片,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把厂址选在哪里?为什么?
生讨论。
师:可能有的同学知道答案,也可能知道的答案不一定完整,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逐步了解。
师鼓励学生:虽然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些问题,通过认真学习地理课,认真钻研地理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些地理之谜了。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
板书(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师播放一些资料,向同学们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师生共同归纳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多方面。
学生读课本第四页的两副图。
师提问:这分别是什么运动?(生:一副是足球比赛,另一副是西班牙斗牛)
??? 它们分别在哪些地区最有名?(南美洲和西班牙)
???生:读第五页的图。
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他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 提问:你对中国的哪些民族比较熟悉?他们有哪些传统的民族习惯?(学生可以随意举例,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过渡: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自然风光,不同的风土人情。
学生读课本上的图,说出这是什么内容,主要在什么地方开展?-
---师生共同总结-----体育运动的地域性。
学生读“阿拉伯人的服饰”---服饰的地域性。
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
???师启发:你能在文化艺术、宗教语言、体育运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举出例子吗?
??? 学生举例子……
师小结:地理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美丽画卷:不同的种族与民族、多样的语言与服饰、各具特色的文化与宗教、体现地域特点的民情与风俗。
总结: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地理有关,生产建设、工业、农业也与地理知识有关,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经济、政治、体育等也与地理知识有关。
随着你们的不断学习,你们将会发现,地理知识既可以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快捷;也可以让你的工作、学习更出色,还能为你的业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地理学科都研究些什么。
略。
课件25张PPT。课堂导入(一)解开地理之“谜”学习新知 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图片欣赏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系辞》里;
东汉思想家王充解释:“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地 理”一词的来源学习新知(二)地理与日常生活学习新知地理与服装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温差大的特点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那里气候炎热少雨,以沙漠为主。头巾和长袍可以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宽松的白色长袍透气且能反射阳光。学习新知地理与饮食北方南方学习新知地理与建筑甘
肃
夏
河
县浙
江
绍
兴学习新知地理与交通南
方北
方学习新知地理与体育活动滑雪——寒冷的山地
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冲浪——温暖的海边
如:我国的海南省三亚学习新知(三)地理与生产建设学习新知北方地区所的降水量大致为400——800毫米,这就决定了农业以旱地为主;南方地区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量大,气候湿润,农业以水田为主。农作物的种植需要考虑土壤、地形和气候等因素。 为什么北方是旱地,南方是水田?农作物的种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学习新知北方的代表水果——苹果南方的代表水果——柑橘如何理解“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主要是南北方的气候不同所导致,尤其是温度,北方地区热量不足,南方地区热量高。学习新知学习新知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建筑木材水果放牧旅游学习新知(四)地理与风土人情狂
热
巴
西学习新知说说这两项活动盛行的国家?美 国西班牙学习新知说说图中的节日活动分别盛行于我国哪个民族?蒙古族——摔跤汉族——赛龙舟傣族——泼水节学习新知我国南北方的文化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反映的是( )
A.地形变化 B.气候变化
C.饮食变化 D.服装差异
2.“南稻北麦”反映的是地理与( )的关系?
A.日常生活 B.风土人情
C.农业生产 D.工业生产B C 随堂练习3.“南船北马”反映的是地理与( )的关系
A.日常生活 B.生产建设
C.交通出行 D.风土人情
4. “风车之国”是( )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德国 C B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