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语文人教版 七年级下
新知导入
(一)泊秦淮
杜 牧
题目解读
“泊”,停泊、靠岸之意。“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现实之忧。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 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诗人不禁无限感伤。
新知讲解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新知讲解
朗读节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 《后庭/花》。
新知讲解
注 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新知讲解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新知讲解
翻译诗歌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新知讲解
诗歌赏析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新知讲解
1.诗中运用的形象的动词描绘了一幅迷茫、冷落景色的诗句是哪两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表达诗人关心国家命运而无比忧愤的诗句是哪两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课堂提问
3.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请做简要分析。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4.“犹”字蕴含了哪些丰富的内容?
形象地写出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路走下去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
课堂提问
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课堂小结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新知导入
李商隐(八一二-八五八),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开成二年(八三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补宏农尉。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有着独特成就,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大家的评价又极为分歧的诗人。
作者简介
新知讲解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背景简介
新知讲解
注释
①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
②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③才调:才气。
新知讲解
汉文帝求贤若渴,竟然在宣室接见了曾经被放逐的臣子贾谊,贾谊的才华确实还是是那样无与伦比。可叹的是,空有了文帝挪前席位与臣子近如此投机的交谈,因为他们探讨的不是天下民生大事,而是那些虚妄的鬼神之事。
参考译文
新知讲解
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
新知讲解
第三句承、转交错,是全诗枢纽。承,即所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触的画面。这种善于选取典型细节,善于“从小物寄慨”的艺术手段,正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绝招。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的渲染,才把由“求”而“访”而赞的那架“重贤”的云梯升到了最高处;而“转”,也就在这戏剧高潮中同时开始。不过,它并不露筋突骨,硬转逆折,而是用咏叹之笔轻轻拨转——在“夜半虚前席”前加上可怜两字。
新知讲解
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辞锋极犀利,讽刺极辛辣,感概极深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
新知讲解
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
课堂小结
(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宋
新知导入
题目解读
诗人来到一个叫松源的地方,正是早上,来到一个叫漆公店的地方喝茶。
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哲理诗,然后就能较快地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新知讲解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新知讲解
朗读节奏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新知讲解
注释
【1】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莫言:不要说。
【3】赚得:骗得。
【4】错喜欢:白白的喜欢。
【5】拦:阻拦,阻挡。
新知讲解
参考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新知讲解
“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新知讲解
“赚得行人空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新知讲解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也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新知讲解
其中 “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透露出来,诗人如实的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此而沮丧不振。
新知讲解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新知讲解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中的“赚”字运用最精巧,请作简要分析。
“赚”字明显带有一种白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黙的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课堂提问
2、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课堂提问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的前半部议论,后半部描摹,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课堂小结
(四)约客
赵师秀
新知导入
赵师秀(1170~1219) 南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逝于临安。有《赵师秀集》2卷,别本《天乐堂集》1卷,已佚。其《清苑斋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
新知讲解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
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
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
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
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新知讲解
诗歌前两句写景,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寄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
新知讲解
诗歌后两句于叙事中抒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百无聊奈、烦躁不安、茫然若失的复杂心情。窗外的雨,密密匝匝,池塘的蛙,聒聒噪噪,桌上的灯,摇摇曳曳。为了先前的约定、为了诺言、为了友谊,尽管夜已深,人已静,灯芯上的灯花拨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诗人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等待着“客”的到来,而有约在先的客人却一直未能露面。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内心可谓“别是一番滋味”,那种焦虑与无奈之情更是“剪不断,理还乱”。
新知讲解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答案: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课堂提问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课堂提问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