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5卢沟桥烽火(1)附答案
轻松做做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中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展示的是( );第二幅插图展示的是( )。
A.英勇的中国守军手握大刀向日寇的头上砍去,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画面
B.经过岁月洗礼的卢沟桥如今的风貌
2.请你抓住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理清这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九一八”事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天晚上→________________。
二、拼音写字我能行。
línɡ chén nà hǎn jiān miè
三、我能用“√”选出括号中正确的字或读音。
(妄 忘)图 喝(hē hè)问
(畜 蓄)谋 咽(yān yàn)喉
(为 伪)装 调(diào tiáo)集
四、我会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1.英勇的中国守军( )起明晃晃的大刀,( )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 )出了县城。
2.在南非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中,德国队的克洛泽( )队友从左边路( )过来的球,用右脚轻轻一( ),球( )入了球门。
五、读句子,判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感彩。
1.爸爸一边用手摸着我的头,一边轻声地安慰伤心的我。( )
2.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
3.中国守军真厉害,把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消灭了。( )
4.日本军官真厉害,说起话来气势汹汹的。( )
六、填字组词,对号入座。
同( )敌忾 ( )羞成怒 震耳欲( )
如火如( ) 猝不及( ) 万籁俱( )
1.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
2.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
3.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
4.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
七、轻松选择趣无穷。
连续 继续 持续 陆续
1.他( )三年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
2.洪亮的钟声( )响了五分钟。
3.战斗开始了,伤员被( )从火线上抬下来。
4.昨天的稿子还没完成,我得回去( )写作。
八、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心读读
卢沟桥我知道。
金朝皇帝于1192年建成卢沟桥。起初命名为广利桥,后改名为卢沟桥。
卢沟桥建成后,可谓是行旅如织、车马相接,有许多文人墨客和旅行家为之倾倒,他们吟诗绘画,撰文作赋,描摹石桥景色,抒发羁旅情怀,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作品。清朝的乾隆皇帝更是亲提“御笔”,写下了“卢沟晓月”。
参考答案
轻松做做
一、1.B A 2.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三、妄 蓄 伪 hè yān diào
四、1.举 冒 冲 2.接 传 捅 进
五、1.褒义 2.贬义 3.褒义 4.贬义
六、1.猝不及防 2.恼羞成怒 3.如火如荼 4.同仇敌忾
七、1.连续 2.持续 3.陆续 4.继续
八、1.我从“只得”一词上体会到守桥士兵因敌我悬殊不得不退守宛平县城的无奈。2.我从加点词上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责任感和作出反应的迅速。3.我从加点词中体会到各地民众、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
PAGE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5卢沟桥烽火(2)附答案
轻松做做
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这次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讴歌了我国军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顽强精神。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根据文意,把相应语句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表现日本侵略者对发起这场战争早有预谋的语句是( );表现日本侵略者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的狰狞面目的语句是( );表现中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的语句是( );在威武不屈的正义面前,表现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的语句是( )。
A.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B.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C.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D.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
E.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三、课外类文阅读。
卢沟桥的狮子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
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正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有489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为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也许( )( ) 淘气( )( )
2.短文的第1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短文围绕这个意思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叙述。
3.文中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用波浪线画下来。
4.根据短文内容来回答。
(1)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背背
临江仙·忆“七·七”
张正皋(ɡāo)
满腔怒火忆“七·七”,倭寇野蛮入侵。
卢沟桥畔起枪声。生灵遭涂炭,遍地起狼烟。
八年鏖(áo)战惊环宇,九州多是豪英。
军国主义赴黄泉。嗤(chī)跳梁小丑,振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
轻松做做
一、1.1937年7月7日 滔天罪行 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
二、C A BD E
三、1.可能 一定 顽皮 老实 2.这些狮子真有意思 大小 形状 4.(1)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是多得数不清,而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2)因为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它记载了日军侵华的罪行,也记载了反击日军侵略的爱国将士的英勇事迹。它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说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PAGE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6半截蜡烛(1)附答案
轻松做做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A.抗日战争期间;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保卫战期间)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 )。(A.杰奎琳;B.伯诺德一家人;C.伯诺德夫人)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 )。(A.伯诺德夫人家;B.楼上;C.柴房)
4.这篇课文的叙事线索是( )。 (A. 保护情报的过程;B.德军搜查的过程;C.半截蜡烛)
二、拼音写字我能行。
xī miè lóu tī chú fánɡ
三、语境注音我能行。
1.这座山藏( )有丰富的宝藏( )。
2.这件事很重( )要,要重( )新研究。
3.管理处( )的人说,这件事要严肃处( )理。
四、填空。
1.“截”表示“割断、切断”时可以组成:截断、______等词语,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截长补短、________等成语;“截”做量词表示“段”时,可以组成:半截、____________等词语。
2.“诺”表示“答应;允许”时,可以组成:承诺、______等词语,这让我们联想到:轻诺寡信、________等成语;“诺”表示“答应的声音”时,让我们联想到:诺诺连声、________等成语。
五、结合语境用给出的字组词填空。
1.在民族( )的时刻,他挺身而出。
2.一场( )似乎过去了。
3.他挽救了陷于( )之中的人们。
4.她终于想到了一个( )的主意。
5.小燕子的歌声真是( )动听。
6.小明灵活机智,( )地解决了问题。
六、我能根据要求写句子。
1.三人都参加了工作。(把这句话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多义词造句。
(1)微弱(小而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弱(虚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轻松选择趣无穷。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1.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 )
2.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 )
3.“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
4.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 )
5.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 )
快乐玩玩
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点燃蜡烛,并将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参考答案
轻松做做
一、1.B 2.B 3.A 4.C
二、熄灭 楼梯 厨房
三、1.cánɡ zànɡ 2.zhònɡ chónɡ 3.chù chǔ
四、1.截取 斩钉截铁 一截 2.许诺 一诺千金 唯唯诺诺
五、1.危亡 2.危机 3.危难 4.绝妙 5.美妙 6.巧妙
六、1.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都参加了保密工作。 2.往往越危险的地方由于不会被重视反而越安全。 3.(1)蜡烛发出微弱的光。(2)他微弱的身体已经不起风浪了。
七、1.C 2.B 3.A 4.D 5.B
PAGE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6半截蜡烛(2)附答案
轻松做做
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读课文后作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A.这篇文章的重点是揭露德军的野蛮、狡猾和残忍。( )
B.这篇文章的重点是表现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时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我们应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
2.填空。
这篇文章的叙事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中最能让我们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气氛的紧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课文的第5~7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读句子,比较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2)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保护半截蜡烛中藏着的绝密情报,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各想到了怎样的办法?为什么只有杰奎琳的方法能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一两句简洁的话赞扬杰克或杰奎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类文阅读。
俘 虏
普鲁士人都躺在地上了,枕着自己的大风衣,发出了六种不同的,但都是骇人的鼾声。
忽然响了一枪,那枪声是非常震耳的,可以叫人相信放枪的地点就靠着房子的墙外。那些兵立刻都站起来了。不过枪声又响了两下,随后又是三下。楼上的门突然开了,年轻妇人赤着脚走下楼来,手里端着一只烛台,神色像是张皇得很。她说道:“法国兵来了,至少有两百人光景。要是他们在这儿找着了你们,他们就会来烧这所房子了。赶紧到地窖里去躲躲吧,并且不要弄出响声。倘若有响声,我们就都没有性命了。”
那个神色张皇的中士喃喃地回答道:“我很愿意,应该从哪儿走下去?”
年轻妇人连忙托起了小洞上的那块厚的四方木板,六个人就一个跟着一个,凭着脚尖去探索梯子上的落脚处往下走,最后都从那条螺旋形梯子下面失踪了。
不过,在最后一顶铁盔的尖子消失以后,年轻妇人就盖上了那块沉重的榆木板——这木板厚得像是一堵墙,硬得像是一块铁,有铰链,有锁簧,她用钥匙把那监狱式的锁簧旋了两转。于是她就开始笑起来,她带着一阵想在这群俘虏的头上跳舞的疯狂欲望,不声不响然而乐不可支地笑了起来。
1.解释下列词语。
俘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骇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神色像是张皇得很”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表现年轻妇人欣喜若狂的句子,说说她为什么这样做。在你心目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玩玩
《半截蜡烛》和《俘虏》这两篇文章故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你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角色朗读,也可以任选其一,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参考答案
轻松做做
二、1.我能从“厉声”体会到德国中尉的凶恶,从“娇声”体会到杰奎琳的可爱以及面对敌人的从容镇静。2.大儿子杰克想到了拿蜡烛去柴房抱柴火;小女儿杰奎琳想到了拿蜡烛回房间睡觉,因为她的要求相对于伯诺德夫人、杰克想的方法更合理而且德国少校也有一个这样大、这样可爱的女儿,让德国少校感到亲切,减少了戒心。
三、2.年轻妇人的神情会让普鲁士士兵认为年轻妇人很惊慌,使普鲁士士兵信以为真。 3.于是她就开始笑起来,她带着一阵想在这群俘虏的头上跳舞的疯狂欲望,不声不响然而乐不可支地笑了起来。第二问略。
PAGE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1)附答案
轻松做做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A.解放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2.本故事的主人公是( )。(A.聂将军;B.日本小姑娘;C.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3.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 )的体现。(A.中日人民深厚的友谊;B.关心弱小;C.具有同情心)
二、拼音写字我能行。
niè ěr wú ɡū pú sà
三、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
1.看到晶莹的露( )珠,她露( )出惊喜的神情。
2.扎( )着小羊角辫的护士正在给病人扎( )针。
3.临行( )前,她向来送行( )的人不断地招手。
四、在恰当的反义词下面画“√”。
慈爱——(狠心 凶狠) 开始——(结束 结果)
残忍——(善良 善事) 激烈——(平静 平常)
五、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1.美穗子见聂将军和善可亲,便接过梨慢慢地吃起来。
和善可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至仁至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省略号的作用我知道。
A.表示说话的断续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让人思索 D.表示引文的省略 E.表示重复的省略
1.“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人了。”( )
2.“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
3.“原来如此……”( )
4.她不会说中国话,只是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 )
5.信中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 )
七、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聂荣臻将军怎样的特点。
1.然后,又慈爱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这些语句,我真切地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妨试试
成语填空。
面
面
面
面
一
一
一
一
参考答案
轻松做做
三、1.lù lù 2.zā zhā 3.xínɡ xínɡ
五、1.指聂将军和蔼善良、可亲可敬。2.八路军最仁爱,最讲正义。
六、1.A 2.B 3.C 4.E 5.D
七、1.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聂将军和善可亲的特点。 2.加点的词语表现了聂将军的细心、仁爱的特点。 聂将军友善、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情怀。
不妨试试
一无所有 举一反三 万众一心 表里如一
春风满面 耳提面命 人面兽心 面面俱到
PAGE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课时同步练习-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2)附答案
轻松做做
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1.读一读上面这段话,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杀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由亲友抚养长大。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1)活菩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日友谊的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说说聂将军为两个日本小姑娘做了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中日是敌对的交战国,聂将军关心日本小姑娘,是不是敌我不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反复品读聂将军说的话和写的信,然后说说聂将军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类文阅读。
聂荣臻勤奋读书
1917年,聂荣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九如镇立高等小学。秋天,考入江津中学。从这个时候起,聂荣臻立志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和民众有用的人。
进入中学以后,聂荣臻对读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方法。他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上课专心听讲,下课认真复习。一盏用墨水瓶做的油灯,成为他的小伙伴。晚自习以后,他们相伴夜读,直到很晚。许多星期天他都舍不得荒废,学校偏僻的过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他面壁而立,凝神背诵课文的身影。
读书时,他从来不放过任何问题,也不轻易去问同学或老师,而是反复思考,或者到图书室查阅资料,直到弄懂为止。他的作文基础很好,擅长写政论文章,凡此类作文,常常是下笔千言,深有见地、文笔流畅、论理精辟。
1.聂荣臻独特的读书“风格和方法”指的是什么?请你用“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短文是从哪几方面写聂荣臻勤奋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说聂荣臻写的文章“深有见地”,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说一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这一见地反映了聂荣臻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心读读
聂荣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899年出生在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7岁入私塾接受启蒙,四年后正式进学堂读书。1917年夏天,聂荣臻以优异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聂荣臻十分珍惜在这里的学习机会,他在自己课桌的右下角庄重地刻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名句作为座右铭。他每天一丝不苟,发愤求索,学习成绩优秀,成为同班学生中的佼佼者,他的作文有时被抄录张贴,让其他同学观摩阅读。
参考答案
轻松做做
一、2.侵华战争是日本法西斯头目挑起的,他们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但广大的日本人民是无辜的,与中国人民一样,他们也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不能株连无辜,罪及孩子。
二、1.(1)这里指聂将军在非常时期能救助两位日本小姑娘,他有菩萨般的慈善心肠和宽广襟怀。(2)聂将军爱憎分明,发展了中日人民的友谊。2.解救孩子;照顾孩子;送还孩子。3.不是,因为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法西斯头目,而并非日本士兵和日本人民,所以我们不应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体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4.爱憎分明、慈善仁义,有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的人。
三、1.他刻苦学习,善于思考,上课专心听讲,下课认真复习。 2.珍惜时间,昼夜苦读;善于思考,勤于钻研。 3.由于聂荣臻经常读书,善于思考,擅长写政论文章,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见解十分深刻。 “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充分表现了聂将军爱憎分明的特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