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期末复习 试题选萃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语文期末复习 试题选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30 19: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语文期末复习 试题选萃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的空格中。(任选4个) ① 晚上,花园内灯火辉煌,蓦地,从空中传来阵阵隆隆的hōng响声,似闷雷惊zhé,寻声追去,但见一组组五彩缤纷的焰火如朵朵色彩斑lán的菊花于苍qióng下,堪与园内的各种花儿相pì美。
(摘自2006年6月《文化周刊》
(轰 蛰 斓 穹 媲)
②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
xīn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 (---选自《提醒,是一种特别的爱》)
(欣 晰 盏 缕)
③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tiào望着月光下的kuàng野:起伏的山luán,河岸边的山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xián,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行进,lí明即将到来。——曾卓《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眺 旷 峦 弦 黎)
2、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① 闭门(gēng) ② 瞭( )望 ③ (jùn) 逸 ④ 嗜( )好
(羹 liào 俊 shì)
3、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千峰竞秀 前扑后继 飞虹滴翠 一筹莫展 融汇贯通
浮想联篇 朝辉夕阴 莫名其妙 川流不息 刻苦磨练
(“扑”改成“仆”; “虹”改成“红”;“汇”改成“会”;“辉”改成“晦”)
4、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选段,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一)①语文学习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参与,主动接触并了解语文方面丰富的资源,把握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②对生活中有意义的留心和思考、有准备的交往或体验,都会成为可贵的学习资源,正所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生活中“输入”得多,考场上才能“输出”的多。
提示:(1)句①须添加一个词。(2)句②在标点和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加以修改。
〔修改参考:(1)在“实践”后加上“机会”;(2)删去“生活”前的“对”;(3)把“或”改为“和”;(4)把“恭”改为“躬”;(5)把“躬行”后的“。”调到引号外。〕
(二)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不可置疑,座着毕竟比站着舒服。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泊而摇摇晃晃,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致,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呢?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修改参考:①可将“无可置疑”改为“无可非议”或“无可厚非”。②“座着毕竟比站着舒服”句中的“座”应改为“坐”。③将“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句中的“年纪大”删去。④把“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句调到“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泊而摇摇晃晃”之前。⑤“推崇备致”中的“致”改为“至”。⑥“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句之前加“加给他们让个座”。〕
5、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欠恰当的一项是(C )(2分)
A、场上球员个个成了防守专家,令一向善长防守的活塞一筹莫展。
B、哈顿在达尔文之前就独立形成了生物进化中物竞天择的观点。
C、太让人感动了,听了他的事迹,我便浮想联翩地流下了眼泪。
D、田启文也像周星驰等许多曾经的好伙伴一样,最终以分道扬镳的结局结束了10年的合作历程。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宋江、鲁智深、诸葛亮、李逵都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
B、“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的利益而死呢 ”一句中“是屈辱而死呢”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C、科学家格奥尔基说:“创造性思维就是以不同于常人的方式看同样的事情。”像“第一个看到无用的锯末想到可以用它压制成引火燃料的人”的例子,“一个农民望着紧挨他的田边新修的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看见铺好的铁轨和驶过的火车,他想,所谓铁路不过就是铁轨和火车”的例子,都充分证明了格奥尔基的话。
D、《飞红滴翠记黄山》是旅游风光片的解说词,属于文艺性的说明文,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介绍了黄山的风光和特点,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的手法。
7、默写(一)(每空1分)
①泪眼问花花不语, 。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 。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 。
④ ,为伊消得人憔悴。
⑤这正如地上的路; , , 。
⑥诗言“志”,请写出一句这样的诗句:
⑦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同时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保持“ , ” 的心态。
⑧《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⑨美国插手中国内部事务,一次又一次怂恿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加入的世界卫生组织。当然,他们的图谋均告失败。这充分证明了“       ,       。 ”的道理。(用《孟子》中的语句作答)
⑩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的成语是“      ”,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的成语是“      ”,常用来比喻不了解外界情况、十分闭塞的成语是“      ”,常用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      ”。 (豁然开朗 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
8、默写(二)默写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者、篇名。
①晓战随金鼓, 。( 《塞下曲六首》)
② ,愁云惨淡万里凝。
③ ,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与朱元思书》)
④浮光跃金, 。( 《岳阳楼记》)
⑤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而, 。(
《陈涉世家》)
⑥中无杂树, , 。(陶渊明《陶花渊记》)
⑦ ,月如钩。 。(李煜《相间欢》)
9、名著阅读。
某校九(1)班开展“走近名著”语文实践活动,老师推荐了《格列佛游记》这部作品,让大家制作读书卡片。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卡片中需要填写的内容。
读书卡片类别:小说 书名:《格列佛游记》 作者: 最喜欢的故事情节: 。(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俗语)
(作者:斯威夫特 情节参考:在小人国中,臣民们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明争暗斗,如为吃鸡蛋是先打破小头还是大头,分大端派和小端派。)
10、中国文化离不开酒。自古文人墨客因酒而诗情勃发,写出多少佳作美文;历代风流人物借酒抒发豪情,创出无数丰功伟绩。请你写出《水浒传》中可以用作酒广告的一句话:
11、下面的广告用语好不好?请结合所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衣店:衣衣不舍。 蚊香片:默默无蚊。 空调:终身无汗。
茶杯:有杯无患。 洗衣机:闲妻良母。
(参考答案:好:把成语通过谐音运用到广告中,形式新颖。使广告和语文学习更贴近,很有趣味。不好:这些改头换面的成语会给我们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效应,尤其对初学成语者影响很大。)
12、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答案: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
13、仔细揣摩下面两段文字,按照其内容和形式再仿写一段话。
如果你能使一朵鲜花快乐,请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请不把生活的污秽随意践踏它,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参考答案: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请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去一抹新绿。)
14、阅读下面两段小诗,回答问题。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次凄艳的花影儿/编制成你的花冠。
①、“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与贺知章的两句咏柳名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请用你积累的诗歌知识,简要谈谈这两段小诗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①不知道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②语言轻柔婉美,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实干人的感情。)
15、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说说美国人和中国人在儿童教育上的不同。
中国人:小时候,父母先在自己的嘴里把饭嚼烂,再喂进孩子嘴里。稍大后,就一勺子一勺子喂,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看到祖母端着碗追着孙子喂饭的情景。吃什么,吃多少,父母说了算,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而对孩子吃饭的吃相却毫不在意:咂嘴喝汤;满嘴含饭,边嚼边讲话;剔牙打嗝;……都无关紧要。
美国人:当孩子自己能拿动刀叉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管;稍大后,吃什么,是饥是饱,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不过问。如果明明不饱,为了贪玩而挨饿,也是活该。
却注重孩子吃饭的吃相,吃饭是很讲究规矩:吃东西嘴巴不能发出响声,不能端起盘子放在嘴边,吃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刀叉有响动,就必须向父母道歉。
〔参考要点:①美国人注重孩子的吃相,规矩;中国人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吃什么、有没有吃饱)②美国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个性;中国人对孩子不放心,什么都管,因而造成对大人的依赖性。(4分。两点全答到可得4分;只答到其中的一点得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6、“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制定‘十一五’ 规划。与前十个‘五年’明显不同,第十一个‘五年’由‘计划’变成了‘规划’。”从“计划”到“规划”,字面上有了一字之差,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计划,指令味浓;规划,指导性强。“计划”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对未来时期的活动所作的部署和安排”,而“规划”更指较全面、长远的计划,更具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规划是展望未来、创造新生活的契机。因而,将“计划”发展为“规划”顺势应时的战略之举。(意思对即可)
17、下面三段都是关于怎样“读人”的材料,请仿照前面两段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补充第三段材料,并就此归纳出怎样“读人”才能读出幸福。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没有那种动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需要静下心来,先反思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
你的归纳:
(没有统一答案。示例:千万别反感他。因为有人肯于分享你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归纳: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18、“快餐” (英语中称"fast food"),是80年代的外来语。全球化趋势给我们带来“快餐”的同时也带来了“快餐文化”。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说说 “快餐文化”的内涵。
材料一:耗资3亿美元打造的《指环王》成功“加冕”奥斯卡,它完全秉承了纯商业电影的模式,注重技术的元素,注重给观众全方位的感官震撼,让人感叹好莱坞“造梦”方式的出神入化之时,却难以令人心灵震撼。只因模式化的情节,狭隘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穿帮”镜头。
材料二:周星驰《大话西游》里面的一句台词“如果一定要加个期限,那就是一万年”已在很多部电视剧中重复;有个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于是报刊以“将××进行到底”为题的报道屡见不鲜;随电影《指环王》而生的同名游戏也进入玩家眼帘。
材料三:《红楼梦》这部“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巨著已被改编成抛珠洒泪的脂粉之作;《飘》这部南北战争的壮丽史诗也被压缩成类似琼瑶《一帘幽梦》式的爱情故事。
材料四:在大学生中进行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比例的调查,有60%以上的大学生未完整阅读过任何一部中国四大古典小说或任何一部西方名著。知道海涅、泰戈尔的人很少;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和《西游记》,但经常把它们的作者张冠李戴。
(参考答案:快餐文化的文化含量稀薄,蓄意炒作、相互复制、膨化发泡是其特征。其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贫乏,传统经典、历史文化的无知。)
19、下面是一名战士写的对“家”的诠释,请仔细揣摩它的内容和写法,发挥你的想像,再仿写一句。(2分)
家,是查铺时连长的轻手轻脚;家,是藏在鸿雁传书里的长相思;
家,是
家,更是紧握的钢枪和冲天而起的雄鹰。
(参考示例:是生病时战友的关切眼神;是父亲脸上刀刻般的皱纹;是母亲头上那满眼的白发。)
20、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对出下联。
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千万名科研人员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用科学技术攻克了数万个难题,自主设计制造了“嫦娥一号”。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顺利升空;10月31日“嫦娥一号”第四次变轨,奔月而去;11月26日第一张月球照片成功传回。这一刻,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探月的梦想终于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上联: 科 学 攻 坚   万 道 难 题 悉 数 破 解 。
下联: 。
(参考示例:嫦娥奔月 千年梦想一朝飞跃)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2.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反:同“反”,返回
C.有时见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柯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负势竞上:凭依 皆生寒树:耐寒
8、翻译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
4、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5、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    水    的特点,反映出作者 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参考答案:1、D 2、蝉儿长久地鸣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田园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奇(高、险); 异(清、急); 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生活情趣; 安宁、闲适的生活。〕
(二)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和《范仲淹罢宴》,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选段)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罢宴》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fèng liǎn 帮助办丧事)棺椁(用来办葬事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浊浪排空( ) (2)春和景明( )
(3)长烟一空( ) (4)吾谁与归(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于“古仁人之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结尾是一个问句,你能说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与上文“乃寓居士人卒于邠”中的“卒”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太祖乃悟,卒用其人。B.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C.卒皆夜惊恐。D.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6、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冲向天空;阳光明媚;全部;归依,在一起。2.(1)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2)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3、以物喜,以己悲。(或“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4、表达了作者学做“古仁人”的决心;也表达了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5、 D 6、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贵为一方之守的范仲淹居然为一名穷书生的不幸而情动如此,不仅撤宴,还丰厚地救济他,可见他体恤民生多艰,心系百姓疾苦,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第一问漏掉一个短语可以不扣分,但答其它句子的这一问不得分;第二问意对即可。)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于虎,今吾子又于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吾尝疑乎是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③无苛政       ④今吾子又于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苛政猛于虎也      B.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昔者吾舅死于虎       辍耕之垄上
C . 余闻而愈悲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故为之说       
3、翻译下面句子。
1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于虎,今吾子又于焉!                                     
4、纵观甲乙两段内容,根据文中表达的意思填空:
1)“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中“是”“之”均指什么?
2)[乙]妇人那么悲伤,却不愿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3)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写作目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答案1、(略)2、D 3、1)(略)2)以前我公公是被老虎咬死,我丈夫也是被老虎咬死,现在我的儿子同样死在老虎的口下4、1)苛政猛于虎也 2)无苛政 3)(略)〕
(四)阅读《绿》和《囚绿记》节选,回答问题。
(甲)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朱自清,写于1924年)
(乙)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陆蠡,写于抗战爆发后的上海“孤岛”)
1、下面对两段文字中有关“绿”的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通过对梅雨潭水“绿”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B. 乙文借对常春藤之“绿”的赞美,表达了对生命、希望、快乐的追求。
C. 甲乙两文都直接倾吐自己对绿的喜爱之情,都想从“绿”中汲取精神力量。
D. 甲文与乙文不同的是,甲文通过写“绿”表现一种刚健美,而乙文表现的是忧郁美。
2、作者是如何通过想像来突出梅雨潭之绿的“奇异”之处的?(可直接用原文)
3、乙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对绿的喜爱?请简要概括。
4、甲文和乙文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举例分析说明。
5、 茅盾以“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来评价小说《百合花》,曾卓以“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来评价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请你也当一回小小评论家,选择甲文或乙文,也以“ 的 ”的句式写一句评语,并简要说明理由。
评语:
理由:
〔参考答案:1、D 2、以“绿”为裙,轻盈的舞女能临风飘举。以绿为眼,善歌的盲妹,能“明眸善睐”3、(1)靠近小圆窗,与绿对语;(2)长时间静坐窗前留恋这片绿色;(3)天天望着常春藤的生长,听雨声,看舞姿。
4、相同:都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甲文:“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乙文:“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不同点;甲文用类比手法,突出梅雨潭绿的不明不暗,不淡不浓。乙文用刻画场面抒情,突出我对绿的喜爱。如作者与绿对语,写得深情款款(说成画面描写也可)。(1)靠近小圆窗,与绿对语;(2)长时间静坐窗前留恋这片绿色;(3)天天望着常春藤的生长,听雨声,看舞姿。三幅场景只要能选择一幅举例分析5、如:评乙文,评语:优美清丽的语言。理由:如“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一句中用一系列常用的动词“看”、“攀”、“看”等。〕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