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2.学习隋唐史后,某班级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面选项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繁荣与开放 B.积贫积弱
C.文明初露曙光 D.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危机
3.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从世家豪族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皇权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赞的人物是( )
A.唐高宗 B.唐高祖 C.唐太宗 D.武则天
5.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安定,政治清明 B.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包容 D.唐朝文教昌盛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 )
A.杜甫 李白 B.白居易 韩愈
C.杜甫白居易 D.杜牧 李白
7.如图中所示农具是唐朝发明的,它们分别属于( )
A.图一是耕作工具,图二是灌溉工具
B.图一是耕作工具,图二是纺织工具
C.图一是交通工具,图二是纺织工具
D.图一是耕作工具,图二是交通工具
8.唐朝初期为了增加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太宗答应了吐蕃首领的求婚将一位公主远嫁西藏,唐朝接待吐蕃求亲使者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
A.吏部 B.户部 C.工部 D.礼部
9.小明在复习了中国古代历史后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立的两座高峰
B.青瓷、白瓷、唐三彩都是唐朝著名的陶瓷器
C.魏征、房玄龄和姚崇、宋璟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臣
D.鉴真作为遣唐使是中日交流的卓越代表
10.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
11.如图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 ▲ ”处应该填写(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12.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13.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
A.禁军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14.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
A.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B.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C.在流通过程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的使用
D.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15.“联选儒臣(文官)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武将)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的举措( )
①造成了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6.看到如图所示的这幅图,读到这句诗,你就会对一位人物再次产生敬仰之情,同时也会对另一位人物产生憎恶之恨。诗句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是( )
A.寇准和秦桧 B.岳飞和赵高
C.寇准和宋真宗 D.岳飞和秦桧
17.下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由此可知(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C.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8.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19.《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各部
C.建立蒙古国 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2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诸侯争霸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政权并立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60分)
21.(23分)运用史学方法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古今,从无同一型的史读史者于同中观并、并中观同,则往往得新理解焉。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先生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人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他曾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她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政绩的好坏作为对地方州县官员升贬的标准
天校元年(690)年),“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他下令加强而且严格执行官吏的考选办法:并经常以有才识的京官外放为都督刺史,又以有政绩的地方调京任用,来增加他们的行政经验和办事能力。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据统计,玄宗执政期间,全国共建56个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于唐朝所修工程总数的20%以上。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能够维持百年盛世的原因。
材料三:
(3)诗中的“千里长河”此河在当时的分别连接抵达了南北的什么地方?是哪位皇帝下令开凿的?
(4)材料三中两位作者谁的观点更符合史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此河”的开通有哪些意义?
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责人御,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
﹣﹣摘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帷”,席地坐赏花宴饮。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頂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
﹣﹣李城《盛唐社会风貌》
材料三: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吻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两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城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分别概括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社会风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形成这样的社会风貌的原因有哪些?
23.(25分)北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
【在和平下共处】
材料一: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在并立中共存】
材料二: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3)填写出下列大写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及小写字母代表的都城名称:
A. ;B. ;C.
a. ;b. ;c. 。
【在碰撞中交融】
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4)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答】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符合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故选:A。
2.【解答】公元6世纪至10世纪,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隋朝创立科举选官制度,焕发出社会发展的活力。隋唐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进一步发展,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更为密切。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故学习隋唐史后,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繁荣与开放。
故选:A。
3.【解答】科举制度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故选:D。
4.【解答】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她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选:D。
5.【解答】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由于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所以唐朝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但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唐朝经济繁荣。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故选:B。
6.【解答】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生动感人,人们称他为“诗仙”;杜甫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
故选:A。
7.【解答】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图一是耕作工具,图二是灌溉工具。
故选:A。
8.【解答】依据所学,三省六部制中,吏部负责选用、考核官吏,户部管理户口、赋税,礼部掌管礼仪,兵部负责军政,刑部掌管刑法、诉讼,工部负责土木兴建。故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在当时应由礼部官员进行接待。
故选:D。
9.【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D项鉴真作为遣唐使是中日交流的卓越代表,表述错误,鉴真不是遣唐使。符合题意。
故选:D。
10.【解答】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
故选:B。
11.【解答】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在政治上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如力排众议重用武则天时代的富有改革精神,熟悉吏治重臣姚崇为相,改革了一些弊政。尤其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使朝政很快出现了新局面。注意发展经济,提倡文教,自己注意勤俭,烧毁珠玉锦绣,以示决心,终于使得天下大治,后世史学家称其统治前期为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
但在唐玄宗统治后期,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还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时间是755﹣763年,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安史之乱”,它标志着唐朝从此日趋衰落。907年,唐朝灭亡。
故选:D。
12.【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辽、西夏和金并立的知识。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
故选:D。
13.【解答】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转运使。宋太祖在地方,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选:D。
14.【解答】依据图片内容可知,a、b图货币属于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c是宋朝时期出现的纸币,上述图片反映的是货币在金属货币的流通中逐渐出现纸币。
故选:B。
15.【解答】从题目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这项政策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但不利于军队作战能力的增强。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的重文轻武政策,它造成了重武轻文的局面和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的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B。
16.【解答】题干中诗句“青山有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涉及的人物是岳飞和秦桧。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诗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佞臣”中“忠骨”和“佞臣”分别是指岳飞和秦桧。
故选:D。
17.【解答】题干给出的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南方人口增多并逐渐超过北方人口,由此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选:C。
18.【解答】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期,阿拉伯商人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
故选:B。
19.【解答】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并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建立元朝时忽必烈的历史功绩。
故选:A。
20.【解答】依据题干信息“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统治着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是在北宋的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西夏是统治着宁夏等地区与宋并立的政权,金灭辽和北宋后与南宋对立。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60分)
21.【解答】(1)据材料一“天下古今,从无同一型的史读史者于同中观并、并中观同,则往往得新理解焉”可知,梁启超先生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法。
(2)据材料二“唐太宗(626﹣649年在位 )”“人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立,太宗吸取隋朝灭亡教训,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太宗能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政治效能;重视官员的培养和选拔,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主张按法律办事,使国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据“女皇武则天(690﹣705在位)”“她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政绩的好坏作为对地方州县官员升贬的标准。‘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在位)”“他下令加强而且严格执行官吏的考选办法;并经常以有才识的京官外放为都督刺史,又以有政绩的地方官调京任用,来增加他们的行政经验和办事能力”“据统计,玄宗执政期间,全国共建56个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于唐朝所修工程总数的20%以上”及所学知识可知,后继者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时,都能够重视人才、注重官吏选拔、考核,重视发展生产,将唐帝国逐步推至顶峰。
(3)诗中的“千里长河”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
(4)材料三中两位作者,皮日休的观点更符合史实,胡曾只看到了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二皮日休不但指出了大运河的南北交通中的积极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同时指出了开通大运河的消极影响,说明皮日休看问题比较全面。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
(1)历史比较法。
(2)唐朝初立,太宗吸取隋朝灭亡教训,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太宗能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政治效能;重视官员的培养和选拔,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主张按法律办事,使国家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时,都能够重视人才、注重官吏选拔、考核,重视发展生产,将唐帝国逐步推至顶峰。
(3)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隋炀帝。
(4)皮日休;胡曾只看到了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二皮日休不但指出了大运河的南北交通中的积极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功绩,同时指出了开通大运河的消极影响,说明皮日休看问题比较全面。
(5)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
22.【解答】(1)由材料“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可知,体现了唐朝时期音乐、饮食、服饰融合了胡人的风格;由材料“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顶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可知,体现了妇女常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由材料“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可知,体现了唐朝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传播唐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在唐朝做官,外国人在唐朝定居。
(2)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兼收并蓄、社会风气开放的盛唐社会风貌。
(3)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气象万千,博大开放,自信包容,形成这样的社会景象的原因有:政治稳定,制度先进,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发达,国力强盛;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故答案为:
(1)材料一看到唐朝时期音乐、饮食、服饰融合了胡人的风格;材料二看出妇女常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材料三看出唐朝主动吸收外来文化并传播唐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人在唐朝做官,外国人在唐朝定居。
(2)反映了唐朝民族交融、兼收并蓄、社会风气开放的盛唐社会风貌。
(3)①政治稳定,制度先进,人民生活安定;②经济发达,国力强盛;③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3.【解答】(1)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来看,它结束战争,使辽宋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
(3)观察“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可知,A是辽,都城在上京,B是北宋,都城是东京(开封),C是西夏,都城是兴庆府。
(4)由材料三“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可知,辽和西夏效仿中国的官制,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辽和西夏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
故答案为:
(1)契丹族;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2)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来看,它结束战争,使辽宋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
(3)A:辽; B:北宋; C:西夏。a.上京;b.东京(开封);c.兴庆府。
(4)措施:效仿中国的官制,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贡献:开发了我国的边疆地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