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预测】“一带一路”及对外交往相关知识汇总
什么是“一带一路”
? ? ? ?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知识梳理
一、丝绸之路(汉朝)
1、陆上的“丝绸之路”
(1)路线: ?长安→穿过河西走廊→西域→西亚、中亚→欧洲
(2)交流:
汉:丝绸、漆器等物品,技术(开渠、凿井、铸铁)→西域
西域: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汉
(3)作用: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
2、海上丝绸之路
??????路线: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
3、【开放性题型】如今要使“丝绸之路”重显往日辉煌,你能提出哪些建议?
? ?保证交通的便利,治安的良好。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 二、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是宋元时期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 元朝时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 宋代的海陆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和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交通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陆路和海外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三、郑和下西洋(明朝)
1、最根本的原因:明朝国力强盛
? 条件:先进的航海技术,高超的造船技术,郑和及船员吃苦耐劳的精神
2、目的:宣扬国威,换取珍宝
3、过程:
1405年-1433年(明成祖),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亚非30多个国家)
?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4、意义: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互相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5、评价:郑和下西洋,规模大、时间长,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之一。
04
四、对外开放
●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
(1)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2)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4)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5)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
(1)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开放区到内地
(2)特点: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2、时间:2001年12月
3、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考纲拓了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