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达标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达标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10 15:5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达标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人对生物圈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发展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与日俱增
B.人口膨胀对生物圈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破坏不断加剧
C.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影响生物圈其他生物的生存
D.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2.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曾经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后来许多地区变成了荒山秃岭。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频繁 B.寒流长期侵袭
C.人类过度砍伐 D.常年干旱缺水
3.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对保护生物圈不一定有利的是( )
A.实施计划生育 B.引进和种植国外动植物新品种
C.垃圾分类,部分回收利用 D.节能减排,减少污染
4.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是( )
A.使用纸质包装袋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焚烧秸秆 D.植树造林
5.“绿色生活”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
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6.下列说法与环境保护理念不匹配的是( )
A.焚烧、深埋地沟油
B.植树造林
C.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D.加大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治力度
7.污染已成为世界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
B.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D.臭氧层破坏、汽车尾气、塑料垃圾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控制酸雨措施的是( )
A.减少工厂废气的排放 B.减少煤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C.减少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 D.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9.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10.2018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六届“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往河里倾倒垃圾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11.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B.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
12.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一氧化碳
13.研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
A.模拟探究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14.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不就地焚烧,而用于栽培蘑菇等,其意义是( )
①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②将城市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 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5.下列哪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
A.乱砍滥伐 B.植树造林 C.乱捕滥杀 D.排放废气
16.下列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做法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砍伐森林,开辟农田 C.使用纸质贺卡 D.大力植树造林
17.中国率先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实现了连续稳定产气,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下列对可燃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清洁能源
B.替代石油使用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C.是一种高效能源
D.开采不用考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18.上海提出垃圾处理的主要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垃圾混合处理 B.垃圾回收处理
C.有机垃圾堆肥 D.炉渣综合利用
19.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
A.使用含磷洗衣粉 B.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20.近年来,雾霾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发生频繁。我市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严禁焚烧秸杆”、“严禁小锅炉取暖”等措施,使雾霾天气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某同学在“关注雾霾”主题班会上,提出的下列治霾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增加火力发电
B.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C.扩大绿化面积
D.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分)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例如:①泰安市市区——城市生态系统;②农村梯——-农田生态系统;③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④东平湖——淡水生态系统;⑤东平县稻屯洼湿地--湿地生态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填写生态系统的类型名称)
(2)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泰山的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为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还可以建立濒危物种的________。
(3)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蛇,若该生态系统被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污染,则该食物链中,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
(4)目前许多城市“雾霾”严重,下列四项中,不会引起“雾霾”的是( )
A.汽车尾气 B.工业废气 C.燃放烟花 D.城市绿化
22.(9分)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________。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降低。
23.(15分)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①取两只相同的培养皿标号为A、B,分别在两培养皿底部垫上两层吸水纸,加入等量的水使纸湿润,分别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相同的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②每天在A装置上淋几次“模拟酸雨”;在B装置上淋等量清水。③每天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记录发芽数。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本实验是一组________实验,变量为________。
(3)如果A、B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________。
(4)如果两组种子都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有 。
24.(15分)为了探究水质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鱼缸
A缸
B缸
C缸
D缸
实验步骤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加入污染的河水
加入未污染的河水

不放金鱼藻
放入同样数量的金鱼藻

分别放入10条品种、大小相同的小鱼,喂养等量相同的饲料

用透明玻璃盖密封鱼缸,置于光照下
实验结果
小鱼平均存活时间:D缸>B缸>C缸>A缸
请回答:
(1)步骤③中放入10条小鱼而不是1条,目的是 。每个鱼缸加入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同种小鱼是为了 。
(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应选用C缸和________缸作为对照。
(3)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 。
(4)若将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环境中,D缸的小鱼先死亡,请说明理由。 。
25.(9分)如图是自然界碳--氧平衡图,据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途径有多种,除去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分解、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外还有 。
(2)如图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途径主要是 。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雾霾加重、地球生态环境恶化。为了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根据上图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途径,对此我们应该

。(最少写两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解析: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2.C解析:由于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开垦,导致黄土高原变成荒山秃岭。
3.B解析:多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4.C解析:焚烧秸秆,会加重大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
5.D解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6.A解析:焚烧、深埋地沟油会造成环境污染。
7.C解析:全球性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8.C解析: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9.A解析: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关。
10.B解析:往河里倾倒垃圾会污染水源。
11.D解析:塑料袋主要的成份是聚乙烯,是造成白色污染的首要物质,限塑与减少酸雨的形成无关。
12.A解析: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多。
13.A解析:在做此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一般利用食醋和清水配制的“模拟酸雨”,与清水形成对照实验,所以我们进行的是模拟探究实验。
14.D解析:修剪下的行道树枝叶就地焚烧,是一种浪费,产生的烟还会污染空气。
15.B解析: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16.D解析:大力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环境。
17.D解析:开采可燃冰要考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18.A解析:垃圾不能混合处理,应先分类,可以做到可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19.B解析: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
20.A解析: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解析:(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少,自动调节能力越差;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3)环境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4)城市绿化能够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雾霾的形成。
答案:(1)森林 湿地(2)建立自然保护区 种质库(3)蛇(4)D
22.解析:(1)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的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话梅;⑤酸雨pH=4.0对木瓜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答案:(1)二氧化硫 话梅(2)自动调节
23.解析:本实验考查科学实验探究。科学探究要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原则。答案:(1)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2)对照;模拟酸雨(3)酸雨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4)种子的胚已破坏或是种子处在休眠期。
24.解析:(1)用1只小鱼做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2)“要探究水质对小鱼生活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是否受到污染。(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中影响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质,还有光照、氧气。(4)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
答案:(1)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控制只有一个变量(2)D(3)光照、氧气 (4)黑暗环境中金鱼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又要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D缸水中的氧气更早耗尽,因此D缸中的小鱼先死亡。
25.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中碳--氧平衡的知识,可结合图示回答。
答案:(1)生物的呼吸(2)植物的光合作用(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控制燃烧气体的排放;倡导低碳生活,植树造林(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