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18-19课)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诺贝尔奖”“疟疾”“青蒿素”与这些信息相关的主要人物是( )
A.莫言 B.屠呦呦 C.邓稼先 D.袁隆平
2.中国自行建造的航母海试已经结束,标志着我国国防工业、技术达到一个高点。下列属于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国防科技成就是( )
A.原子弹试爆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
C.弹道导弹试飞成功 D.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3.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被国际农学界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屠呦吻 D.钱学森
4.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授予中国“墨子号”卫星科研团队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量子通信不仅可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对产业界和科技界产生巨大的变革。这表明我国( )
A.已经实现科技强国
B.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首位
C.科研成果得到了世界认可
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
5.见到下面三幅照片,使人们联想到(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邓稼先
6.2018年2月,新华社报道“天宫、神舟、天舟、嫦娥、蛟龙、天眼、慧眼、大飞机。…相继涌现。五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以上内容反映“新发展理念”内涵中的( )
A.绿色 B.创新 C.协调 D.共享
7.2019年1月16日,享年93岁的于敏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隐姓埋名28载,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他将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兑现了“愿将一生献宏谋”的誓言。下列成就中能够体现他的贡献的是( )
A.籼型杂交水稻 B.发现青蒿素
C.两弹一星 D.载人航天
8.伴随新中国诞生,共产党提出了方针,使文学艺术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A.共同繁荣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一枝独秀 D.独立自主
9.“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材料中“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
A.“一五计划”期间 B.“三大改造”期间
C.“大跃进”期间 D.“文化大革命”期间
10.1970年5月28日。英国(约克郡邮报)在题为【中国的胜利】的社论中说道:“这个围绕地球 的装置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它最清楚不过地表明了中国现在是个大强国,一个走在前列的强国。”材料表明这“装置”(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威胁
C.使中国路身航天强国行列
D.使中国人成功步入太空
11.“这个作家知道所有的一切,并能描述所有的一切,各种手工艺、铁匠活、建筑、开沟、畜牧和土匪的花招诡计。他的笔尖附着了所有的人类生活。……”这段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应属( )
A.莫言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邓稼先
12.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他们工作的意义在于( )
A.大大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B.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
C.消除了帝国主义侵略野心
D.使我国成为世界军事强国
13.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当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而受到攻击表彰时,他这样说: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对钱老这段话的理解是( )
A.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
B.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理应为全人类服务
C.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D.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
B.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
C.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
D.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
15.“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 )
①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②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④中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比1978年末增加6.4亿人,年均增加16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这得益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五计划
C.改革开放 D.三大改造
17.2018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下列历史事件(物品)中,能够入选该展览的有( )
①香港回归 ②深圳特区建立 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④航天员的服装 ⑤京沪高铁通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8.下列能够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使用粮票、布票买东西 ②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瓦房 ③乘坐飞机、高铁出行 ④穿中山服、解放装 ⑤看电影、逛街、吃美食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9.如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
A.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20. (?http:?/??/?www.jyeoo.com?/?history?/?report?/?detail?/?dd308a9c-458e-4134-90df-34871baa2dfb" \t "http:?/??/?www.jyeoo.com?/?history?/?ques?/?_blank?)漫画(三代赶集》反映了王军一家几代人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物质多少的变化
C.生活习惯的改变 D.传统观念的转变
二.材料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0年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22.5亿亩,其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2亿亩,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被称为“东方魔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袁隆平培育出新型杂交水稻名称是什么?(2分)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3分)
材料二 1955年,我国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方针指导下,我国国防科研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什么?(5分)
材料三 物理学家赵忠尧,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的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年之久。第一个在英国剑桥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恒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一下“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5分)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很多城市出现花园式住宅,绿地面积达50%.在农村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大幅度增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富裕地区,农民普遍住上了楼房,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家用电脑,卫生设施也不断改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居民兴起“装修热”,表明“遮风避雨”的住房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
材料三 2007年,城镇居民人居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我国居民住房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居民住房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5分)
(3)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人类未来居住的环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6分)
23.(15分)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我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材料一 “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过去“三靠'(即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货款,生活靠救济),越靠越穷,现在“靠三”(即靠三中全会路线),越靠越富。”
——20世纪80年代农村的顺口溜
(1)材料一反映出农民对我们党哪一项政策的称赞?(2分)这项政策首先从什么地方开始?(2分)
材料二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分)这一战略决策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3分)
材料三 如下图所示。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变化。(至少2点)(6分)
21.(15分)探究问题
材料一 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和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坦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啦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喂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葛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啦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据材料一、二,指出袁隆平和屠呦呦科技成果的主要共同之处。(5分)
材料三 中国和美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表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2年 2013年
发明专利申请数(%)
中国 1.02 1.78 3.77 10.17 19.68 27.80 32.66
美国 17.16 21.78 21.48 22.94 24.66 23.12 23.12
科技论文发表数(%)
中国 1.32 1.S8 2.87 5.86 8.34 15.45 19.60
美国 40.16 34.51 31.06 28.98 27.18 36.08 35.49
互联网用户(%)
中国 0.05 0.15 5.77 11.19 22.64 22.80 22.88
美国 75.75 63.18 31.79 19.96 11.30 9.93 9.80
总体知识资源(%)
中国 0.86 1.28 3.92 8.45 15.55 19.65 22.20
美国 39.90 36.63 27.85 24.28 21.34 22.71 22.45
——胡鞍钢等《对中美综合国力的评估(1990﹣2013年)》
(2)据材料三,指出1990年以来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对4个成因)(8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解答】“诺贝尔奖”“疟疾”“青蒿素”与这些信息相关的主要人物是屠呦呦。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
2.【解答】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国防科技成就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故选B。
3.【解答】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被国际农学界赞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B。
4.【解答】“量子通信不仅可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对产业界和科技界产生巨大的变革”表明我国科技实力大大增强,意味着我国的科研成果得到了世界认可。故选C。
5.【解答】题干给出的图片涉及“两弹一星,”见到下面三幅照片,使人们联想到的人物是邓稼先。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故选D。
6.【解答】2018年2月,新华社报道“天宫、神舟、天舟、嫦娥、蛟龙、天眼、慧眼、大飞机。…相继涌现。五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以上内容反映“新发展理念”内涵中的创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故选B。
7.【解答】2019年1月16日,享年93岁的于敏院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隐姓埋名28载,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他将报国之志融入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兑现了“愿将一生献宏谋”的誓言。能够体现他的贡献的是两弹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进行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选C。
8.【解答】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而1966年﹣﹣1976年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故选D。
10.【解答】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1.【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颁奖词,BCD中人物的成就都是在自然科学方面,只有莫言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获得得诺贝尔文学奖。故选A。
12.【解答】据“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可知,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的原子弹。他们工作的意义在于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故选A。
13.【解答】“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说明了个人与祖国的密切关系,结合课本内容可知,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C符合题意。故选C。
14.【解答】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衣着丰富多彩,彰显个性化,城镇中低收入的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人们的吃穿住用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故不能反映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生活水平变化的是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故选B。
15.【解答】“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当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国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因此,我们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同时,利用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还没有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6.【解答】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报告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比1978年末增加6.4亿人,年均增加16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这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城镇化率也显著提高。故选C。
17.【解答】2018年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开幕。历史事件(物品)中,能够入选该展览的有①香港回归②深圳特区建立④航天员的服装⑤京沪高铁通车。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解答】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出现在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逐步取消了凭票供应,中山服、解放服始出现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据此可排除含①④的ACD三个选项。故选B。
19.【解答】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1980年以后,外出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人数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可以在农闲时候外出打工。故选C。
20.【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漫画《三代赶集》反映了王军一家几代人进行商品交换的方式的变化(步行、拖拉机、网上购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故选A。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1.【解答】(1)依据材料一信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2亿亩,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被称为‘东方魔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艰辛探索,终于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根据材料二“1955年,我国为尽快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决策…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方针指导下,我国国防科研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连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可知,我国作出发展原子能、研制原子弹的目的是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
(3)依据材料三信息“物理学家赵忠尧,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物理学家彭恒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可知,赵忠尧等科学家为国家的强大牺牲一切的勇气,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
【答案】(1)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2)增强国防实力,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
(3)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22.【解答】(1)据材料一图一“建国初期人们简陋的房屋”图二“个性化装修的房间”材料二“很多城市出现花园式住宅,绿地面积达50%.在农村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大幅度增加,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富裕地区,农民普遍住上了楼房,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家用电脑,卫生设施也不断改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居民兴起‘装修热’,表明‘遮风避雨’的住房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要求。”可知,我国居民住房从简陋到个性化装修;花园式住宅出现;绿化面积大幅度提升;房屋质量大大提高;居住舒适化程度提升。
(2)据材料三“2007年,城镇居民人居收入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414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居民住房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有:居民收入的提高、科技的进步。
(3)据生活实际可知,人类未来居住的环境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家居、青山绿水原生态居住等。
【答案】(1)从简陋到个性化装修;花园式住宅出现;绿化面积大幅度提升;房屋质量大大提高;居住舒适化程度提升。(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居民收入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3)智能化家居;青山绿水原生态居住等。(符合题意即可)
23.【解答】(1)由材料一“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可知,这反映出农民对我们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称赞,这项政策首先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
(2)由材料二“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可知,我国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1980年我国设立了经济特区,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3)由材料三图片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科技不断进步,国防装备走向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2)实行对外开放的决策;设立经济特区。
(3)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科技不断进步,国防装备走向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4.【解答】(1)据材料一“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行水稻良种的培育,经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私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杭疟疾的青篙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篙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哟哟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可知,袁隆平和屠呦呦科技成果的主要共同之处是都领先世界,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科技的重大创新。
(2)据材料二可知,1990年以来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逐步增长,与美国的差距由较大到逐步缩小,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发生这样的变化的原因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实行改革开放,政府重视科教事业。
【答案】(1)都领先世界,与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科技的重大创新。
(2)1990年以来中国“知识技术资源占世界的比重”逐步增长,与美国的差距由较大到逐步缩小,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实行改革开放,政府重视科教事业。其原因主要有:广大科技知识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 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决策,为科技发展创造条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推动科技知识发展;党和政府重视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