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试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1.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明故官是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现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右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西安市 D.南京市
2.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
A.废除行省 B.废除丞相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3. 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态(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制度,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4.下列一组漫画描绘了我国古代臣子上朝礼仪的变化:由宋以前的坐到宋太祖以后的站,到了明代只能是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的重要特点是(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C.内阁取代了宰相 D.丞相制度废除的结果
5. 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隋朝
6. 下面是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邮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①宣扬国威 ②加强对外联系 ③开发南洋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7.“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8. 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 )
A. 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 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C. 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D. 在我国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的蒙古族军队
9. 公元1553年,获得了在中国澳门暂时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日本
10.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收集了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11.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资治通鉴》
12.明代末年我国出现了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它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等大类,它是(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农桑辑要》
13.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长城是为了防御哪个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 )
A. 匈奴族 B. 契丹族 C. 女真族 D. 蒙古族
14. 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这三殿名称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故宫兴建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16.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下列原因中不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是( )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C.起义军纵横10余省 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7.下列各项不属于努尔哈赤政绩的是( )
A.统一女真各部 B.创立八旗制度
C.建立后金政权 D.改女真为满洲
18.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
A. 珠江流域 B.广东省
C.海南岛 D.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
19.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县( 今山东宁津县 )大柳镇的统泰升记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100多人。江宁( 今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这充分表明(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20.明清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高涨,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用的戏曲班社被外人称为“徽班”,由此可见戏曲发展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相关( )
A.皇帝的扶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家创新和改进 D.民间艺人口口相传
21.人们常常用“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或用来自谦或自嘲。这个典故应出自(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22.从汉代丝绸之路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再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宣扬大国形象和风采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23.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服从于列强的侵略
24.如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与此图有关的是( )
A.元曲 B.昆曲 C.杂剧 D.京剧
25.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
二.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 缮写。”
——《檐曝杂记》
材料三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材料四 : 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2分)
(2) 材料二中“军需房”指清朝的哪个政治机构? 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 依据材料三分析明朝采取什么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弊端。(2分)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2分)
(5) 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1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二: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既有交往又有冲突,“交往”是什么?有什么意义?(2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1分)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1分)
(3)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1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正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力量,也有利于周边。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毫不含糊,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希望,不论是域内国家还是域外国家,都能多做有利于地区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否则对谁都不利。
——李克强谈周边问题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中国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位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事迹。(1分)
(2)为巩固西北和东北边疆边疆,清朝前期统治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是怎样加强管理西藏的?(3分)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清朝又是怎样管辖台湾的?有何意义?(2分)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试卷 姓名: 班级: 成绩:
2.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2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C A C B A A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C B C D D A B
21 22 23 24 25
D C A D D
1.明故官是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现在,明故宫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右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D )
A.北京市 B.上海市 C.西安市 D.南京市
2.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主要表现是( C )
A.废除行省 B.废除丞相 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
3. 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态(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C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废除丞相制度,强化君主专制 D.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4.下列一组漫画描绘了我国古代臣子上朝礼仪的变化:由宋以前的坐到宋太祖以后的站,到了明代只能是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的重要特点是( A )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
C.内阁取代了宰相 D.丞相制度废除的结果
5. 我们现在食用的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时从外国引进的( C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隋朝
6. 下面是郑和下西洋的纪念邮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B )
①宣扬国威 ②加强对外联系 ③开发南洋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7.“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 )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B.明朝国力强盛
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8. 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 A )
A. 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 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C. 来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 D. 在我国北方边境进行骚扰的蒙古族军队
9. 公元1553年,获得了在中国澳门暂时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日本
10.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收集了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 C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11.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珠联璧合,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如图反映了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面貌,最有可能出自( B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资治通鉴》
12.明代末年我国出现了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它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等大类,它是( C )
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农桑辑要》
13.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长城是为了防御哪个少数民族贵族南下侵扰( D )
A. 匈奴族 B. 契丹族 C. 女真族 D. 蒙古族
14. 2017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共同参观故宫前三殿,这三殿名称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故宫兴建于( C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 2012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B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16.明末民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下列原因中不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是( C )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C.起义军纵横10余省 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7.下列各项不属于努尔哈赤政绩的是( D )
A.统一女真各部 B.创立八旗制度
C.建立后金政权 D.改女真为满洲
18. 清朝前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下面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的文字是( D )
B. 珠江流域 B.广东省
C.海南岛 D.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
19.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县( 今山东宁津县 )大柳镇的统泰升记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佣工人100多人。江宁( 今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万人。这充分表明( A )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
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经济的侵略
20.明清时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的高涨,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用的戏曲班社被外人称为“徽班”,由此可见戏曲发展主要与下列哪个因素相关( B )
A.皇帝的扶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家创新和改进 D.民间艺人口口相传
21.人们常常用“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或用来自谦或自嘲。这个典故应出自( D )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22.从汉代丝绸之路到明朝郑和下西洋,再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实施,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C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宣扬大国形象和风采
C.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23.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 )
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服从于列强的侵略
24.如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与此图有关的是( D )
A.元曲 B.昆曲 C.杂剧 D.京剧
25.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D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
二.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太祖)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 :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 缮写。”
——《檐曝杂记》
材料三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
材料四 : 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2分)
(2) 材料二中“军需房”指清朝的哪个政治机构? 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 依据材料三分析明朝采取什么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有什么弊端。(2分)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什么影响(2分)
(5) 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1分)
26. 【答案】
(1)明朝。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2)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3)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考中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4)文字狱;文字狱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二: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请回答:
(1)明朝的对外关系中既有交往又有冲突,“交往”是什么?有什么意义?(2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中国选择了陆地”?(1分)这些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1分)
(3)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1分)
27. 【答案】
(1)郑和下西洋;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3)从开放转向封闭。对外开放就会国富民强,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挨打。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国正在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是第一要务,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发展强大起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力量,也有利于周边。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也毫不含糊,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希望,不论是域内国家还是域外国家,都能多做有利于地区稳定的事情,而不是相反,否则对谁都不利。
——李克强谈周边问题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中国涌现出了许多民族英雄,请列举两位明朝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事迹。(1分)
(2)为巩固西北和东北边疆边疆,清朝前期统治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清朝是怎样加强管理西藏的?(3分)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清朝又是怎样管辖台湾的?有何意义?(2分)
28.【答案】
(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
(2)在西北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在东北边疆1685年1686年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还击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3)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 “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清政府还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设置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