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数和合数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4.培养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什么是因数?(学生回顾因数的含义。)
2.了解自然数的分类,以及分类的依据。
思考后汇报:自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分类的依据是:看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是2的倍数就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3.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来进一步探究自然数。(板书课题:质数和合数(1))
二、自主探究,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按顺序正确地找出1~20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学生找出1--20各自然数的全部因数。
2. 引导学生按照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根据自己找出的1~20各自然数的因数进行分类,完成教材中的表格,观察后说出分类的依据。
(1)只有一个因数的是:1
(2)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是:2、3、5、7、11、13、17、19
(3)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4、6、8、9、10、12、14、15、16、18、20
3. 师生共同总结概念。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 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
三、动手实践,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首先排除1,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排除2,3,5,7的倍数(2,3,5,7除外)。这样剩下的数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2.出示100以内的质数,加强学生对100以内质数的认识。
自己默读100以内的质数,熟记20以内的质数。
三、同步练习
1.填空。
(1)12的因数有();25的因数有()。
(2)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3)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最小自然数是(),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是(),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最小自然数是()。
2.把下面各数写成几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1)21=()+()+()+()
4.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质数,并且周长是36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习评价】
自评 ☆☆☆ 师评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答案:
1、(1)1,2,3,4,6,12 1,5,25
(2)0 1 2 0 4
(3)3 4 9
2、(1)2 3 5 11
4、 36÷2=18(厘米)
18=7+11
11×7=77(平方厘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