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能力提升练习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能力提升练习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10 11: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 20世纪50年代,我国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华同学对此进行了概括,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制度: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工业方面: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
D.农业方面:经历了土地私有到公有制度的大变革
2.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主要调整的是( )
A.公私关系
C.产销关系
B.劳资关系
D.进口与出口的关系
3. 刘少奇说: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文革”全面发动
B.“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4.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但是,-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施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
5. 中国进行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乂建设始于(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6.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这首词追思了一位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他是( )
A.王进喜 B.时传样 C.雷锋 D.焦裕禄
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一个火红的年代。 在这个年代,各行各业涌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模范人物。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留下了一些振奋人心的豪言壮语。比如:“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两句话出自下列哪位人物之口? ( )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焦裕禄
8.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以下名字:文革、建国、援朝、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些人中年龄最小的应是( )
A.建国 B.文革 C.援朝 D.跃进
9.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D.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10.下列选项中搭配不当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 中共十九届中央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2. 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D.国家通过没收全部资产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13. 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①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②修建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③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产出原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 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这一“划时代意义”指的是( )
A.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彻底改变了我国以农业为主、工业落后的局面
C.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 回望“文化大革命”,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是( )
A.完全回避,避而不谈
B.完全赞赏,继续推行
C.认识到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
D.认识到虽有不足但在人类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6.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与这一时期对应的政策有( )
A.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B.开展文化大革命
C.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推动改革开放
17.下列关于1950年 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土地改革的实行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土地改革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③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 1959年至1961年, 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 )
A.“十五年内超过英国”的口号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19. 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建成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建成投产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20. 有资料表明,“文化大革命” 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二、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共7章60条,它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基本政策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在我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哪次会议制定的?



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是人民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称“五四宪法”。“五四完法”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
(2)“五四宪法” 的性质是什么?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文化大革命” 后,国家加强法制建设,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将此前的宣誓词“拥护宪法”修改为“忠于宪法”,新的宣誓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3)请列举一例,说明“文化大革命”践踏了宪法尊严,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事实。当前,国家提倡“忠于宪法”有何现实意义?



22. 60年的峥嵘岁月,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积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6月毛泽东创作《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材料二: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材料三: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1)材料一表达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满腔的热情,他写作之时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时期?其中“一桥飞架南北”的“一桥”指什么?



(2)据材料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哪三项内容?



(3)材料三中的民歌创作于1958年开展的哪-次运动中?同年我国在农村还开展了哪一次运动?


23.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遇到一些困难,请你为他们答疑解惑。
材料一:在这个历史阶段(1949年10月1日~1956年),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956年我国取得的胜利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置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展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三:这十年中(1956~1966年),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一个良好开端,在指导方针上也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哪-事件?根据以上材料指出“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原因?给我们哪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