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专题-浙教版七(下)科学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练习(无分值)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专题-浙教版七(下)科学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练习(无分值)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10 20:0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专题-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
A.阳光下大树在地上的影子 B.平静的湖面映出“蓝天白云”
C.水池里的水看起来变浅了 D.圆形鱼缸里的鱼看起来变大
2. 如图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3. 在做“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束光沿MO射向镜面,则反射光的方向是( )
A.OD B.OC C.OB D.OA

4. 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多次敲击声
5. 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
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
6.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倒影 B.“折断”的笔 C.手影 D.日食
7. 如图2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
D.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
8. 右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和思考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用的是较厚的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
B.两支蜡烛完全相同,实验时都需要点燃
C.该实验在较亮的环境下观察效果较好
D.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对称性
9. 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10.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5厘米,在透镜左侧l0厘米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15厘米处放一个平面镜,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一个正立实像
B.一个正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虚像
C.一个正立虚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倒立虚像
D.一个正立实像,一个倒立实像,一个正立虚像
11.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
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
12.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沿光具座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10cm,调节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看到( )

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实像
C.缩小的虚像 D.放大的虚像
14.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光线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是( )
A.30° B.45° C.60° D.90°

15.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
16.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17.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音调 响度 B.音色 响度 C.音色 音调 D.音色 音调 响度
18.如图为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隔着一滴悬浮的水球时被拍摄的一幅照片,由此可知王亚平通过水球(可看成凸透镜)成的像位于( )
A.王亚平与水球之间 B.水球内部
C.拍摄相机的胶片上 D.水球与拍摄相机之间

19.林雨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0.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在其右侧边沿的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向下射出一激光束,在 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二、填空题
21.2014年度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奖“安波利斯摩天楼大奖”评比结果揭晓,位于湖州市南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被评选为全球十大最佳摩天楼建筑第三名。整栋建筑犹如一枚气质非凡的白金指环优雅地镶嵌在太湖水岸。如图为酒店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像,此像的性质是等大的 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2.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一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__________、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__________(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23.大厦玻璃幕墙反射强光刺眼是由于光的_______反射造成的。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24.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 。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这说明了 。
25.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都说明了____ ____原理。
26.在观看音乐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要想矫正近视眼,应戴一副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
27.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的报纸上,用筷子在塑料纸上滴一个小 水珠(直径约5毫米),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是_______________(填 “缩小”、“放大”或“大小相等”)的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小水滴起了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的作用。
28.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
(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 .(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 .
三、作图题
29.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0.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在图中,画出平行于凸选镜主光轴的入射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31.从空气射向水面的入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所示,给出了反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32.现手边有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小王欲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已知A、B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 ??凸透镜(选填“A”或“B”)。
(2)小王在图31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①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
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
答:? ?????????????????????????????????????????。
33.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⑴ 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
⑵ 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错误的。
⑶ 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术你的实验方法。
简要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和透镜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将光屏移动到90cm处时,在光屏上看到了清晰的烛焰像。这时,所成像的是一个倒立、 、实像。
(2)接着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前后移动光屏,小明 (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完整的像。
(3)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像如图,可以通过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凸透镜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另一个同学小科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从红到紫的色带,他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科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哪种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请写出你的推断及理由


期末复习专题-浙教版七(下)科学(第二章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B A B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A B B A D A C
二、填空题
21. 虚像
22.绿 复色光
23.(1) 镜面 (2) 远视
24.(1)热觉(2)不好,理由略(3)感冒了,鼻腔堵住了(或鼻黏膜受损) 嗅觉可以影响味觉
25.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6. 音色   凹 
27. 放大 虚 凸透镜
28.(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 由高变低 (3) 真空不能传声 .
三、作图题
29.
30.
31.
四、实验探究题
32.(1)B
(2)①大;②减小
(3)不全面,应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进行试验
33.⑴ 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不能点燃火柴(2分)
⑶ 用直径不等的凸透镜做实验,测量火柴被点燃的时间(2分)(只要提到“不同直径”、“测量时间”等关键词就算正确)如果各次实验测量的点燃时间不等,则猜想正确,反之则错误(2分)
34.(1)等大 (2)能 (3)向下
(4)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比较大,因为红光比紫光偏折角度小








PAGE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