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B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6-10 17:5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单元测试AB卷】
第20章 数据的分析 B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一组数据:-3、-1、2、6、6、8、16、99,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
A.6和6 B.8和6 C.6和8 D.8和16
2.一组数据:3,4,5,x,7的众数是4,则x的值是( )
A.3 B.4 C.5 D.6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
B.8,9,9,10,10,1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
C.如果x1,x2,x3,…,xn的平均数是x,那么(x1-x)+(x2-x)+…+(xn-x)=0
D.一组数据的方差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平方
4.春节期间某商家不小心把单价20元/kg的大白兔糖2kg与单价15元/kg的小白兔糖3kg混在一起,为了保持原来的利润,则混合后的定价至少为( )
A.20元/kg B.19元/kg C.17元/kg D.18元/kg
5.某班体育委员对本班学生一周锻炼(单位:小时)进行了统计,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该班这些学生一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 )
A.10 B.11 C.12 D.13
6.一组数据2,3,5,5,5,6,9.若去掉一个数据5,则下列统计量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中位数 D.方差
7.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抢微信红包成为了春节期间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某中学九年级二班班长对全班40名学生在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金额进行统计,并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红包金额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30,15 B.15,15 C.30,30 D.15,30
8.为考察甲、乙、丙、丁四种小麦的长势,在同一时期分别从中随机抽取部分麦苗,获得苗高(单位:cm)的平均数与方差为:x甲=x丙=13,x乙=x丁=15:s甲2=s丁2=3.6,s乙2=s丙2=6.3.则麦苗又高又整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要从甲、乙、丙三名学生中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对这三名学生进行了10次数学测试,经过数据分析,3人的平均成绩均为92分,甲的方差为0.024、乙的方差为0.08、丙的方差为0.015,则这10次测试成绩比较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10.九(1)班一次数学测试的平均成绩为80分,男生平均成绩为82分,女生平均成绩为77分,则该班男生、女生人数之比为( )
A.1:2?????????????????????? B.2:1???????????????? C.2:3?????????????????????? D.3:2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若一组数据6,7,5,x,1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为___________
12.a,b,c,d,的极差为m,a+x,b+x,c+x,d+x的极差为________
13.聚奎中学“元旦艺术节”的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决赛中,参加比赛的 10 名选手成绩统计如图所示,则这 10 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
14.如图,在一次跳远比赛中,参加女子跳远的20名运动员成绩如下表,则这2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 _________米.
15.已知一组数据a1,a2,a3,a4的平均数是2017,则另一组数据a1+3,a2﹣2,a3﹣2,a4+5的平均数是________.
16.数据1、2、3、3、6的方差是______.
17.要了解某地农户用电情况,抽查了部分农户在某地一个月中用电情况:用电15度的有3户,用电20度的有5户,用电30度的有2户,那么平均每户用电__________.
18.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均为170cm,方差分别是S甲2,S乙2,且S甲2<S乙2,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______.
19.有一组数据11,8,10,9,12的标准差是________.
20.若2,4,2x,4y四个数的平均数是5;5,7,4x,6y四个数的平均数是9,则x2+y2=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60分)
21.(6分)某市甲、乙两个汽车销售公司,去年一至十月份每月销售同种品牌汽车的情况如图所示:
(1)请你根据上图填写下表:
销售公司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众数

5.2
9

9
17.0
8
(2)请你从以下两个不同的方面对甲、乙两个汽车销售公司去年一至十月份的销售情况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结合看;
②从折线图上甲、乙两个汽车销售公司销售数量的趋势看(分析哪个汽车销售公司较有潜力).
22.(6分)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游客人数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景点
A
B
C
D
E
原价(元)
10
10
15
20
25
现价(元)
5
5
15
25
30
平均日人数(千人)
1
1
2
3
2
(1)该风景区称调整后这5个景点门票的平均收费不变,平均日总收入持平,问风景区是怎样计算的?
(2)另一方面,游客认为调整收费后风景区的平均日总收入相对于调价前, 实际上增加了约9.4%,问游客是怎样计算的?
(3)你认为风景区和游客哪一个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
23.(6分)某学校招聘教师,王明、李红和张丽参加了考试,评委从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打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各项的满分为30分),
最后总分的计算按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数:教学理念的分数:教材处理能力的分数=5:2:3的比例计算,如果你是该学校的教学校长,你会录用哪一位应聘者?试说明理由.
24.(6分)如图,甲、乙两人在一次射击比赛中击中靶的情况(击中靶中心“×”所在的圆面为10环,靶中各数字表示该数所在圆环被击中所得的环数),每人射击了6次.
(1)请用列表法将他俩的射击成绩统计出来;
(2)请你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做出分析,从两个不同角度评价甲、乙两人的打靶成绩.
25.(8分)某校有1500名学生,为了解全校学生的上学方式,该校数学兴趣小组在全校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整理样本数据,得到下列图表(频数分布表中部分划记被墨水盖住):
某校100名学生上学方式频数分布表
方式
划记
频数
步行
正正正
15
骑车
正正正正正
29
乘公共交通工具
正正正正正正
30
乘私家车
其它
合计
100
(1)本次调查的个体是   .
(2)求频数分布表中,“乘私家车”部分对应的频数.
(3)请估计该校1500名学生中,选择骑车、乘公交和步行上学的一共有多少人?
26.(10分)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县某中学开展了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知识气赛活动,特对本校部分学生(随机抽样)进行了一次相关知识的测试(成绩分为A,B,C,E五个组,x表示测试成绩),通过对测试成绩的分析得到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A组:90≤x≤100
B组:80≤x<90
C组:70≤x<80
D组:60≤x<70
E组:x<60
(1)参加调查测试的学生共有   人,扇形C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2)请将两幅统计图补充完整;
(3)本次调查测试成绩的中位数落在哪个小组内,说明理由;
(4)本次调查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该中学共有3000人,请估计全校测试成绩为优秀的学生有多少人?
27.(8分)某年级共有300名学生,为了解该年级学生A,B两门课程的学习情况,从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进行测试,获得了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并对数据(成绩)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下面给出了部分信息.
a.A课程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数据分成6组:40≤x<50,50≤x<60,60≤x<70,70≤x<80,80≤x<90,90≤x<100);
b.A课程成绩在70≤x<80这一组的是:
70 71 71 71 76 76 77 78 78.5 78.5 79 79 79 79.5
c.A,B两门课程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
课程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A
75.8
m
84.5
B
72.2
70
83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表中m的值;
(2)在此次测试中,某学生的A课程成绩为76分,B课程成绩为71分,这名学生成绩排名更靠前的课程是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该年级学生都参加此次测试,估计A课程成绩超过75.8分的人数.
28.(10分)某中学开展“唱红歌”比赛活动,八年级1、2班根据初赛成绩,各选出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参加复赛,两个班各选出的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满分为100分)如图所示.
(1)根据统计图所给的信息填写下表;
班级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八(1)
85
_____
85
八(2)
_____
80
_____
(2)若八(1)班复赛成绩的方差s12=70,请计算八(2)班复赛成绩的方差s22,并说明哪个班级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更平稳一些.
参考答案
1.A
【解析】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的众数.
解:这组数据的中位数6,众数是6.
故选A.
2.B
【解析】根据众数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根据众数的定义可知,要使这组数据的众数是4,则x=4.
故选B.
3.C
【解析】
A、当数据是奇数个时,按大小排列后,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数据个数为偶数个时,按大小排列后,最中间的两个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故此选项错误; B、8,9,9,10,10,1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9和10,故此选项错误; C、此选项正确; D、一组数据的方差与不是平均数的平方,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C
【解析】首先求出两种糖的总的价格,然后除以两种糖的质量,从而得出答案.
解:(20×2+15×3)÷(3+2)=17元/kg,
故选C.
5.B
【解析】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求得本班的学生数,从而可以求得该班这些学生一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本题得以解决.
解:由统计图可得,
本班学生有:6+9+10+8+7=40(人),
该班这些学生一周锻炼时间的中位数是:11,
故选:B.
6.D
【解析】
A、原来数据的平均数是17×(2+3+5+5+5+6+9)=5,去掉一个数据5后平均数仍为5,故A与要求不符;
B、原来数据的众数是5,去掉一个数据5后众数仍为5,故B与要求不符;
C、原来数据的中位数是5,去掉一个数据5后中位数仍为5,故C与要求不符;
D、原来数据的方差是:17×[(2–5)2+(3–5)2+3×(5–5)2+(6–5)2+(9–5)2]= 307,
去掉一个数据5后,方差是16×[(2–5)2+(3–5)2+2×(5–5)2+(6–5)2+(9–5)2]=5,发生变化的是方差.故选D.
7.C
【解析】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就是众数,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中间那个数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中位数.
解:捐款30元的人数为15人,最多,则众数为30,中间两个数分别为30和30,则中位数是30.
故选C.
8.D
【解析】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数据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表明这组数据分布比较集中,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小,数据越稳定,据此判断出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是哪种小麦即可.
解:∵x乙=x丁>x甲=x丙,
∴乙、丁的麦苗比甲、丙要高,
∵s甲2=s丁2<s乙2=s丙2,
∴甲、丁麦苗的长势比乙、丙的长势整齐,
综上,麦苗又高又整齐的是丁,
故选D.
9.C
【解析】根据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解答即可.
解:因为3人的平均成绩均为92分,甲的方差为0.024、乙的方差为0.08、丙的方差为0.015,
所以这10次测试成绩比较稳定的是丙,
故选:C.
10.D
【解析】
解:设男生是x人,女生是y人,根据题意得: ,则82x+77y=80x+80y,即2x=3y,则x:y=3:2.故选D.
11.6
【解析】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可以先求出x的值,再根据众数的定义求出这组数的众数即可.
解: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6+7+5+x+15=5,
求得:x=6,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即出现最多的数为6.
故答案为:6.
12.m
【解析】极差为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当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增加或减小相同的数值的时候,极差不变,所以数据a,b,c,d的极差为m,其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变化x的时候,极差不变,故a+x,b+x,c+x,d+x的极差为m.
故答案为:m.
13.8.5
【解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找出最中间的两个数,再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即可.
解:∵共有10名学生,
∴这1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第5和6个数的平均数,
∵第5和6个数分别是:8.5,8.5,
∴1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5+8.5)÷2=8.5;
故答案为:8.5.
14.
【解析】根据中位数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解:把?20名运动员的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第10名和第11名两个数的平均数,第10名运动员的成绩是米,第11名运动员的成绩是米,所以中位数是米.
故答案为: .
15.2018
【解析】本题可根据平均数的性质,所有数之和除以总个数即可得出平均数.依题意得:a1+a2+a3+a44=2017,因此可求得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a1+3+a2?2+a3?2+a4+54=2018. 故答案为:2018. 16.2.8
【解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根据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2+3+3+6)÷5=3, 则方差S2=15[(1?3)2+(2?3)2+(3?3)2+(3?3)2+(6?3)2]=2.8; 故答案为:2.8. 17.20.5度
【解析】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求出所有用户的总用电量,然后除以总户数即可:
平均每户用电:15×3+20×5+30×23+5+2=20.5.
18.甲
【解析】根据方差小的身高稳定判断即可.
解: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均身高均为170cm,方差分别是S甲2,S乙2,且S甲2<S乙2,
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甲,
故答案为:甲
19.2
【解析】先求平均数,再计算方差,最后根据标准差的概念计算.
解:数据的平均数:15(8+9+10+11+12)=10, 方差S2=15[(8-10)2+(9-10)2+(10-10)2+(11-10)2+(12-10)2]= 15[4+1+0+1+4]=2 故五个数据的标准差是S=S2=2.
故答案是:2.
20.13
【解析】由题意得:2+4+2x+4y=5×45+7+4x+6y=9×4 ,解得:x=3y=2,
∴x2+y2=32+22=13,
故答案为:13.
21.(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将表格进行补全;(2)、根据方差越小则越稳定得出答案;(3)、根据波动的幅度以及销售量来进行判定.
解:(1)
销售公司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众数

9
5.2
9
7

9
17.0
8
8
(2)①∵甲、乙的平均数相同,而S甲2<S乙2,
∴甲汽车销售公司比乙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情况较稳定;
②因为甲汽车销售公司每月销售的数量在平均数上下波动,而乙汽车销售公司每月销售的数量处于上升势头,从六月份起都比甲汽车销售公司销售数量多,所以乙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有潜力.
22.(1)风景区的总收入没有变化(2)9.4%(3)游客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
【解析】(1)分别计算调整前后的价格的平均数,比较价格上的平均数的变化; (2)计算出调整前后的日平均收入后,再进行比较; (3)根据(1)、(2)的算法,结合平均数的定义,得出结果.
解:(1)风景区的算法是:调整前的平均价格为:15×(10+10+15+20+25)=16(元);
调整后的平均价格为:15×(5+ 5+15+25+30)=16(元),
而日平均人数没有变化,因此风景区的总收入没有变化;
(2)游客的计算方法:
调整前风景区日平均收入为:10×1+10×1+15×2+20×3+25×2= 160(千元);
调整后风景区日平均收入为:5×1+5×1+15×2+25×3+30×2=175(千元),
所以风景区的日平均收入增加了175?160160×100%≈9.4%;
(3)游客的说法较能反映整体实际.
22.李红将被录用.
【解析】按照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数、教学理念的分数、教材处理能力的分数为5:2:3的权重,分别为计算3人的平均成绩,平均成绩高将被录取.
解:王明的成绩为=24.3(分),
李红的成绩为=25.6(分),
张丽的成绩为=25(分).
∵25.6>25>24.3,∴李红将被录用.
24.(1)列表见解析;(2)乙比甲成绩稳定,乙的成绩较好.
【解析】(1)根据所给的图形列表即可;
(2)分别求出甲和乙的平均数和方差,再根据平均数和方差的意义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如图所示:
环数
6
7
8
9
10
甲命中的环数
2
2
2
乙命中的环数
1
3
2
(2)答案不唯一,如从数据的集中程度——平均数看,
x甲=10+10+9+9+8+86=9(环);
x乙=10+10+9+9+9+76=9(环).
因为x甲=x乙,所以两人成绩相当.
从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看,
S甲2 =(10?9)2+(10?9)2+(9?9)2+(9?9)2+(8?9)2+(8?9)26=23(环2);
S乙2 = =(10?9)2+(10?9)2+(9?9)2+(9?9)2+(9?9)2+(7?9)26=1(环2);
因为S甲2 < S乙2,所以乙比甲成绩稳定,乙的成绩较好.
25.(1)每名学生的上学方式;(2)20;(3)该校1500名学生中,选择骑车、乘公交和步行上学的一共有1110人
【解析】
解:(1)由题意可得,
本次调查的个体是每名学生的上学方式,
故答案为:每名学生的上学方式;
(2)由题意可得,
乘私家车对应的频数为:100×(1﹣6%﹣15%﹣29%﹣30%)=100×20%=20,
即频数分布表中,“乘私家车”部分对应的频数是20;
(3)由题意可得,
该校1500名学生中,选择骑车、乘公交和步行上学的一共有:1500×(29%+30%+15%)=1500×74%=1110(人),
答:该校1500名学生中,选择骑车、乘公交和步行上学的一共有1110人.
26.(1)400、72°;(2)详见解析;(3)中位数在B组;(4)1650人.
【解析】(1)根据D组人数是60,所占的百分比是15%,据此即可求得总人数,用C组人数除以总人数求出百分比,再乘以,即可求得扇形C的圆心角的度数.
(2)用总人数乘以B组所占的百分比,求出B组人数完成条形图,根据频率等于频数÷数据总数求出A、C两组所占百分比,完成扇形图;
(3)利用中位数的定义,就是大小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即可做判断;
(4)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解:(1)400、72°;
(2)A所占百分比为×100%=25%、C所占百分比为×100%=20%,B分组人数为400×30%=120人,
统计图补充如下,
(3)∵一共有400人,其中A组有100人,B组有120人,C组有80人,D组有60人,E组有40人.
∴最中间的两个数在落在B组,
∴中位数在B组.
故答案为B组;
(4)3000×(25%+30%)=1650人.
答:估计全校测试成绩为优秀的学生有1650人.
27.78.75 B
【解析】(1)中位数的定义: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共抽取60名学生,将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中间位置有两个数据,分别是第30、31位,由频数分布直方图可知,第30、31位都位于70≤x<80组中,60名学生中的第30、31位即为70≤x<80组的第10、11位,b中已经将70≤x<80组从小到大排列,第10、11位分别为78.5、79,取平均值为78.75,所以m的值(中位数)为78.75;
(2)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将成绩从小到大排列,高于中位数即位于成绩排名的前半部分,低于中位数即位于成绩排名的后半部分;
(3)用样本估计总体的问题,首先求出样本中A课程成绩超过75.8分的人所占的比例,再乘总人数即可估计出总体的情况.
解:(1)∵A课程总人数为2+6+12+14+18+8=60,
∴中位数为第30、31个数据的平均数,而第30、31个数据均在70≤x<80这一组,
∴中位数在70≤x<80这一组,
∵70≤x<80这一组的是:70 71 71 71 76 76 77 78 78.5 78.5 79 79 79 79.5,
∴A课程的中位数为=78.75,即m=78.75;
(2)∵该学生的成绩小于A课程的中位数,而大于B课程的中位数,
∴这名学生成绩排名更靠前的课程是B,
故答案为:B、该学生的成绩小于A课程的中位数,而大于B课程的中位数.
(3)估计A课程成绩跑过75.8分的人数为300×=180人.
答:该年级学生都参加测试.估计A课程分数超过75.8分的人数为180人.
28.85;85;100
【解析】(1)观察图分别写出八(1)班和八(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然后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求法以及众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先根据方差公式分别计算两个班复赛成绩的方差,再根据方差的意义判断即可.
解:(1)由图可知八(1)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5、80、85、85、100,
八(2)班5名选手的复赛成绩为:70、100、100、75、80,
所以八(1)的平均数为(70+100+100+75+80)÷5=85,
八(1)的中位数为85,
八(2)的众数为100,
所以八(2)班的中位数是80;
填表如下:
班级
平均数(分)
中位数(分)
众数(分)
八(1)
85
85
85
八(2)
85
80
100
(2)八(1)班比八(2)班成绩更平稳一些.理由如下:
S21班=70,
S22班= 15[(70﹣85)2+(100﹣85)2+(100﹣85)2+(75﹣85)2+(80﹣85)2]=160,
∵S21班<S22班,
∴八(1)班比八(2)班成绩更平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