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2019第二学期化学期末测试卷
友情提示: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C. 氢气 D.煤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建设天蓝、地绿、水
清的美丽中国,我们任重而道远。下列做法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
A.私挖滥采 B.降低能耗 C.低碳出行 D.保护生态
3.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4.下列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5.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促进烟尘的扩散
6.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7.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8.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9. 某种燃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3O22CO2+3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2H5OH C.C2H4 D.C2H6
10.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11.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31 2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40 6 16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13. 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14. 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15.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C+CO22CO B.CO+Fe2O32Fe+CO2
C.Ca(OH)2+HCl=CaCl+H2O D.2KMnO4K2MnO4+MnO2+O2
16.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17.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18. 关于化学反应C+O2CO2,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C.该反应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9.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20.在A+2B=3C+2D的反应中,32g A和适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C和100g D,若A的化学式量为16,则B的化学式量是( )
A.26 B.36 C.52 D.104
二、填空题((本题5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35)
21.(8分)在书写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时,违背了什么原则:
(1)Al+O2Al2O3违背了 原则。
(2)Fe+O2FeO2违背了 原则。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 。
22. (5分)学会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①氧气和液氧 ②氧气和臭氧 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④过氧化氢溶液 ⑤冰和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与氧化物的是______。
23.(4分)如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24.(9分)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 、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 和水。
(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 。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 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5. (9分)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
(2)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 ,理由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6.(12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裎式: 。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 _ __ _(填字母),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 __ __ _ __ __ __。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E和装置___ ___(填字母) 相连,其中装置E内的试剂是___________,气体应从导管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 _________。
27.(4分)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
四、分析与计算(共2题,共11分)
28.(1分)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9·(8分)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Cl2NaOH+Cl2↑+H2↑。现取117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停止通电。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电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8—2019第二学期化学期末测试卷
友情提示: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Cl-35.5。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C. 氢气 D.煤
【答案】C
【解析】天然气、石油、煤属于传统三大化石燃料,故选择C。
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建设天蓝、地绿、水
清的美丽中国,我们任重而道远。下列做法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的是( )
A.私挖滥采 B.降低能耗 C.低碳出行 D.保护生态
【答案】A
【解析】私挖滥采会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引起资源短缺问题,不符合绿色发展;降低能耗、
低碳出行、保护生态都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符合绿色发展。故选A。
3.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答案】C
【解析】A.石油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错误;
C.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
D.燃烧、摩擦等都可以产生热能,所以说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得到热能是错误的,故错误。
故选C。
4.下列为“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故错误;
B.该图标是中国节能标志,故正确;
C.该图标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错误;
D.该图标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错误。
故选B。
5.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促进烟尘的扩散
【答案】B
【解析】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选B。
6.鲜蛋呼吸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下列物质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因而可作为鲜蛋保鲜剂的是( )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石灰水
【答案】D
【解析】暴露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形成一层白膜。根据这一知识,本题选择D。因为二氧化碳与稀盐酸、食盐水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反应,但没有难溶性的物质生成。
7.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隔绝空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降温和隔绝氧气,但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
故选D
8.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⑥原子的种类,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正确。
故选C。
9. 某种燃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X+3O22CO2+3H2O.则X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2H5OH C.C2H4 D.C2H6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得,X的化学式中应含有C的个数为:2,应含有O的个数为:2×2+3﹣3×2=1,应含有H的个数为:2×3=6.故可推断X的化学式为:C2H6O,即C2H5OH。
故选B。
10.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答案】D
【解析】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逃生,应选择楼梯逃生。故选D。
11.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档案室内资料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D
【解析】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故A正确;
B、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B正确;
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
D、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对档案资料造成污染,故D错误;
12.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31 21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40 6 16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5:2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4+31+21+10=m+40+6+16,m=4,丙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丁质量增加,为生成物,甲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甲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错误;
B、由以上知,丙→乙+丁,为分解反应,错误;
C、由以上知,丙→乙+丁,丙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D、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40﹣31):(16﹣10)=3:2,错误;
故选C。
13. 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答案】A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②正确。
故选A。
14. 【2016山东省聊城市10】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答案】D
【解析】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故A错误;
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C+CO22CO
B.CO+Fe2O32Fe+CO2
C.Ca(OH)2+HCl=CaCl+H2O
D.2KMnO4K2MnO4+MnO2+O2
【答案】A
【解析】
B中没有配平,C中化学式写错,CaCl应该写为CaCl2;D中氧气后面没有气体产生符号。故选A。
16.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答案】D
【解析】A、只有可燃物在具备了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才能燃烧,故A错误;
B、燃烧不一定会引起爆炸,故B错误;
C、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故C错误;
D、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D正确。
故选D。
17.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答案】A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氟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氟化氢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2+2H2O=4HF+O2;
A、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A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氧气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18. 关于化学反应C+O2CO2,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C.该反应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A
【解析】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9.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答案】D
【解析】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8g+(20g﹣8g)=20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10g﹣1g=9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20g﹣9g=11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A、X的值为11,错误;
B、由于该反应的表达式是W+O2→CO2+H2O,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9g×=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11g×=8g,两者的质量和为1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20g﹣8g=12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错误;
D、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4,正确。
故选D。
20.在A+2B=3C+2D的反应中,32g A和适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C和100g D,若A的化学式量为16,则B的化学式量是( )
A.26 B.36 C.52 D.104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A+2B=3C+2D可知,在此反应中参加B的质量为:36g+100g﹣32g=104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2B=3C+2D
16 2x
32g 104g
解得:x=26
由上述计算可知,A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5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35)
21.(8分)在书写下列两个化学方程式时,违背了什么原则:
(1)Al+O2Al2O3违背了 原则。
(2)Fe+O2FeO2违背了 原则。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 。
【答案】(1)质量守恒;(2)客观事实。(3)2Mg+O22MgO;(4)2KMnO4K2MnO4+MnO2+O2↑;(5)2H2S+SO2=3S+2H2O;
【解析】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化学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所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1)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化学方程式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违背了客观事实。
(3镁条在空气中在点燃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
22. (5分)学会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现有①氧气和液氧 ②氧气和臭氧 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④过氧化氢溶液 ⑤冰和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与氧化物的是______。
【答案】②③④;①⑤;①;⑤;⑤
【解析】②氧气和臭氧、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④过氧化氢溶液都是由不同中物质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
①氧气和液氧、⑤冰和水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
①氧气和液氧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⑤冰和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⑤冰和水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23.(4分)如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可燃物;
(2)有了充足的空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4)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解析】(1)蚊帐可以燃烧是可燃物,蚊帐燃烧具备了燃烧具备的条件;
(2)打开门窗,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
(3)寝室着火后不要慌张,应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如快拨“119”,及时组织同学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有序逃离,不能等靠,更不能跳楼.
(4)水蒸发会带走热量,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或降低温度)。
24.(9分)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下列要求回答问题: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 、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 和水。
(2)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 。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 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3)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乙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煤;甲烷;
(2)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广泛;电;
(3)混合物;可再生;C2H6O+3O2 2CO2+3H2O
【解析】(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的能源.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可燃冰,形成可燃冰的两种物质是甲烷和水;故答案为:煤;甲烷;
(2)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广泛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答案为:来源广泛,资源丰富;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多;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广泛;电;
(3)乙醇汽油是乙醇和汽油的混合物,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混合物;可再生;C2H6O+3O2 2CO2+3H2O
25. (9分)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
(2)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 ,理由是 。
【答案】(1)CO2.
(2)CO2+Ca(OH)2═CaCO3↓+H2O;
(3)CH4+2O2CO2+2H2O;
(4)CO2+4H2CH4+2H2O;否;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解析】(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H4+2O2CO2+2H2O;
(4)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
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不同意这种说法,理由是: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太低,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26.(12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裎式: 。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 _ __ _(填字母),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 __ __ _ __ __ __。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E和装置___ ___(填字母) 相连,其中装置E内的试剂是___________,气体应从导管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 _________。
【答案】
(1)集气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
(3)A;装置气密性检测. E; 浓硫酸,a.
(4)CO2+Ca(OH)2=CaCO3↓+H2O;
(5))A;D
【解析】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所以发生装置是A.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装置气密性检测。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由于要制备的是干燥的气体,所以要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E和装置D(填字母)相连,其中装置E内的试剂是 浓硫酸,气体应从导管 a端通入(洗气瓶应该长进短出)。
(4)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27.(4分)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
【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没有与氧气接触;
(3)通入氧气;
(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3)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
(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四、分析与计算(共2题,共11分)
28.(1分)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答案】46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D的质量为2.3g+4.8g﹣4.4g=2.7g
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A+3B=2C+3D
x 54
2.3g 2.7g
=
x=46
29·(8分)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可以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Cl+2HCl2NaOH+Cl2↑+H2↑。现取117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停止通电。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电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7.3g
(2)7.3%
【解析】(1)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生成氯气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Cl+2HCl2NaOH+Cl2↑+H2↑
117 80 71 2
117g×10% z y x
x=0.2g
y=7.1g
z=8.0g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为7.1g+0.2g=7.3g;故填:7.3;
(2)电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
答:电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