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变色龙》这篇小说围绕着狗咬人的事件,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奥楚蔑洛夫态度不断变化。
作者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文笔简练精到,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此篇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其余动作、心理、神态变化等均一带而过,但在他的笔下,人物语言的张力达到了极致,从称呼到语气、甚至标点的变化,都能联想到人物的心理、动作、乃至神情变化等等。作者运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将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展现得极富喜剧效果,让读者发笑之余又能体会到,作者对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有着尖锐的批判态度。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台阶》《驿路梨花》《带上她的眼睛》,八年级《社戏》,九年级上册《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上一课《孔乙己》。)
学生在前几个学段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能够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初步理解主题。但讽刺小说是第一次接触,需要教师的引导来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变色龙》课文视频,熟悉内容。
(二)设置情境
今天我们组织一个街头法庭,审理一个民事案件。
1.请大家阅读课文,熟悉案情,填写以下表格:
?
?
2.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关于案件经过的叙述和警官审判的结果,并请小组讨论后,各推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法庭人员的代理人,现场审理案件,发言用课文原文、转述或概括均可。
(1)首先,我们请原告代理人进行案情陈述。
明确:
“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在跟密特里·密特里奇谈木柴的事,忽然,这贱畜生无缘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您得原谅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细致的活儿。这得叫他们赔我一笔钱才成,因为也许我要有一个礼拜不能用这个手指头啦……长官,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这么让畜生乱咬一阵,那在这世界上也没个活头了。”
(2)其次,我们请证人代理人陈述目击经过。
明确:
“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
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
(3)请审判官代理人进行审判。
①“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
②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③“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居然有人养这种狗!这人的脑子上哪儿去啦?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见,你们猜猜看,结果会怎样?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④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⑤“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⑥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4)狗咬人这么简单的案件,为什么奥楚蔑洛夫几分钟内改判了好几次,他改判的理由是什么呢?根据课文内容,请审判官代理人和证人代理人补充相关证据。
(出示PPT)明确答案:
?
?
3.小结。
请同学进行结案陈词(概括案情大要和案件最终判决)。
明确:
首饰匠赫留金被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咬了,奥楚蔑洛夫警官最终让将军家厨师带回狗,威胁早晚收拾赫留金。
4.请大家思考:文章中完全没提到变色龙这种动物,为何以“变色龙”为题目呢?
板书:变色龙
(1)首先,我们请同学介绍一下变色龙这种动物为何叫这个名字。
明确:
变色龙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PPT出示变色龙的变色的视频或动图)
(2)本文为什么以“变色龙”这种小动物的名字为题呢?
明确:用变色龙的善变来讽刺(比喻)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善变。
板书:圈出“变”字
5.留一个思考问题给大家:奥楚蔑洛夫为何要反复改变他的判案结果?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案情
上节课我们跟随课文中的人物参与了一次街头法庭的审案过程,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下经过。
明确:
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警官奥楚蔑洛夫因为狗主人不明,在猜测过程中反复改变审案结果,最终确定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的哥哥,便让将军家的厨师带走狗,并威胁赫留金要收拾他。
板书:变
(二)揣摩人物
1.请结合上节课的审案记录,在文中标出奥楚蔑洛夫对被告及原告态度的相关言行,及他改判的原因,思考他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板书:对狗的称呼,对赫留金的态度
(1)请同学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总结的变化过程。
明确: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保持一致,利于自己生存,奥楚蔑洛夫判案时,如果狗主人不是权贵,小狗就是野狗、下贱胚子,赫留金就是受害者;如果狗主人是权贵,小狗就是需要保护的对象,是名贵的品种,赫留金就是讹诈,只能自认倒霉。
PPT出示:
?
?
(2)奥楚蔑洛夫每一次改判都可以说是自己打脸,他是不是真的就那么坦然呢?找找看,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奥楚蔑洛夫是怎么做的?
明确:他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2.奥楚蔑洛夫对狗与赫留金不断变化的态度,其实是因为不确定狗主人是否为权贵。
(1)请大家思考:如果能够确定狗的主人是权贵或者是平民,奥楚蔑洛夫还会来回改判这个案子吗?
明确:不会。
板书:不变
(2)从这里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有不变的一面。不变的是什么呢?看看他对两类人的态度,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法。
板书:权贵 平民
明确:
不变的就是他对平民拿腔作调、作威作福,对权贵奴颜婢膝的态度。
板书:奴颜婢膝、拿腔作调,作威作福
(三)主题理解
(1)作者对奥楚蔑洛夫这样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持什么态度呢?
明确:讽刺、批判的态度。
板书:讽刺、批判
(2)人物不会单纯存在,需要环境来衬托他的言行。作者契诃夫给奥楚蔑洛夫设置了一个极其简练的环境,请同学们找到这一段,并且大声朗读出来。
明确: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3)这个广场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抓住相关形容词来进行分析。
明确:
沉静,无人,说明此地没有生机和活力。门是无精打采地敞着,像饥饿的嘴巴,应该需要热闹和活力的地方,却是这样的形容,说明生活没有希望,作者寥寥几笔就真实地表现出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
PPT出示:
沉静、无人——没有生机和活力
无精打采、饥饿的——没有希望
↓
萧条败落
(4)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折射了真实世界。请同学介绍一下预习时查到的写作背景,说一说本文的环境描写跟写作背景有什么关系。
明确:
19世纪80年代是俄国社会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经济凋敝,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这样的萧条败落反映出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阴森可怖的黑暗的面貌。
(5)环境是为人物形象塑造服务的,典型环境产生典型人物,典型人物维护典型环境。请结合背景,谈一谈作者设置这样的环境目的是什么?
(PPT出示:
产生
典型环境 → 典型人物
←
维护
明确:
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就活动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这种社会环境是产生迎合现实、阿谀奉迎的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土壤,而奥楚蔑洛夫精神又维护了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因此鞭笞奥楚蔑洛夫性格,就是为了批判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
(6)文中其他人物巡警、赫留金、将军厨师、围观群众,还有众人口中的将军莫不是这个环境土壤的产物,无论是压迫者还是受害者也都是这个腐败黑暗社会制度的维护者。请同学在文中找出几个例子进行证明。
明确:
例如赫留金辩解时也试图提起自己当宪兵的兄弟。
再例如,赫留金被奥楚蔑洛夫威胁时,他们不仅丝毫不同情他,还冲他哈哈大笑。
所有人谈起将军时,莫不是屈于他的权势之下,连他哥哥的一条狗都不敢得罪,所以真正的权贵并未出场,却在众人的言行之中暴露了他横行无忌、权势熏天的恶劣本质。
(四)总结
本文围绕着狗咬人的事件,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不断变化,作者运用了夸张艺术手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讽刺了他这样特权阶层的小走狗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批判了当时腐败黑暗的专制制度。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作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写来语言精练,人物鲜明,令人发笑之余,又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
六、板书设计
?
?
七、课外阅读书目推荐或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