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要 点一、艾滋病流行情况
二、艾滋病的影响和对策
三、艾滋病的预防
一、艾滋病流行情况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爱滋病-----艾滋病
1981年6月5日首先在美国发现---同性恋者中
1983年由法国科学家分离出病原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同年在非洲发现异性间传播并发现HIV-2
1985年诊断试剂盒出现感染成功急性期症状诊断艾滋病死亡- 4-8周-出现症状 8-10 年 1年 ? 0.5-2年 ?HIV抗体-HIV抗体+, 无症状有症状HIV抗体+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发展过程认识艾滋病是致命性的、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
HIV和大多数STDs临床上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无法治疗及长期感染状态。2.无症状。
最初一、二周有流感样病状,在随后的无症状期- ----无可见症状
无症状期2-20年不等(平均近10年)。全球范围内3/4通过性途径传播(性传播中3/4通过异性间传播、1/4同性间传播)。HIV感染与个人的行为有关,但它的影响已不仅是个人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
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艾滋病还是一种病死率高达100%的极为严重的传染病。 HIV的生物学特性
1.基因变异是HIV的重要特征,对疫苗和药
物的研究有重要影响。
2.HIV-1的靶细胞 细胞膜上具有CD4分子(又称
HIV-1受体)的细胞称为HIV-1的靶细胞。包括
Th淋巴细胞、大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骨髓
干细胞等。
3.HIV的抵抗力
对热、化学消毒剂敏感
但对紫外线、γ射线不敏感。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
通过两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不论同性恋还是两性之间的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输用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和器官移值;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母婴传播
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 空气;
饮水、食物;
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
游泳池;
吸血昆虫和蚊子、跳蚤、虱子等;
有防护的照料、护理艾滋病人;
蹲式厕所及小便池。 艾滋病流行规律
艾滋病在一个地区的传播流行一般都由高危险人群开始,然后传播到一般人群。这种流行规律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验证。
所谓高危险人群就是指吸毒者、卖淫妇女、同性恋等人群。由于这些高危人群不属于社会主流,当艾滋病开始在这些人群流行时,往往很难引起政府的重视。
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艾滋病仅局限在所谓的高危人群,不会影响一般人群。而等到艾滋病在一般人群中流行时,情况已经非常严重,控制艾滋病的良机已经失去。 艾滋病流行现状全球艾滋病传播途径和比例艾滋病今天在中国流行的形势 Drug Users
吸毒者Sex workers
性工作者Family
家庭Children
儿童Source Population
源头人群Bridge Population
桥梁人群General Population
一般人群二、艾滋病的影响和对策“四免一关怀”政策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预防措施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 ↑
(消灭或减少) 切断 保护
↑ ↑ ↑
① ② ① ② ③ ④ ① ②
管理、早期发现 避 输 美 针 宣 疫
孕 血 沙 具 传
套 筛 酮 交 教
查 维 换 育 苗
持
中国艾滋病防治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协调 政府领导
部门协调
全社会动员和参与
二、明确控制艾滋病的方针和原则 预防为主
健康教育为主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三、制定规划、法规、规范性文件《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管理意见》
《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
《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一)保证血液及血制品安全,阻断艾滋
病病毒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蔓延;
(二)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性病
防治知识;行动计划行动措施(三)针对高危行为开展干预工作,减少
人群的危险行为;
(四)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对艾滋病
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防保
健和医疗服务质量;行动计划行动措施
(五)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监测体系、信息系
统和评价体系;
(六)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的
培训;
(七)开展艾滋病防治基础和应用研究。行动计划行动措施四、增加专项经费投入
中央财政专项经费;
利用国债投入;
多渠道筹集资金;
国际基金组织等。
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迅速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发动大众媒介和各部门健康教育网络参与;
扩大在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
加强针对青少年的学校和社区健康教育;
推广针对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
六、开展艾滋病治疗与关怀
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医疗卫生系统治疗与
护理服务能力
抗艾滋病病毒药品提供
在重点地区开展救治工作
建立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
母婴传播阻断治疗与关怀七、对高危人群开展重点干预
八、健全艾滋病监测系统和检测能力建设
九、增强非政府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
与控制工作能力
十、加强国际合作与项目红丝带—世界艾滋病防治的国际性标志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呼吁人们的理解,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向会场的上空,支持者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
红丝带象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人们的关心和支持;象征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工作。世界艾滋病日来历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短短20多年,艾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88年1月,WHO在伦敦召开有140个国家参加的全球预防艾滋病部长级高级会议,宣布每年12月1日为“世界 艾滋病日” ;96年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日内瓦成立;97年将“世界艾滋病日”更名为“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运动”,使宣传运动贯穿于全年。三、艾滋病的预防1、安全的性生活(三个层次)
禁欲
忠实你的性伴
正确使用安全套 2、不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4、养成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生活用品的习惯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场所查治牙病、穿耳洞、修脚、纹身纹眉等
6、阻断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