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新课讲授
出示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二)本课分为三大板块:
板块一:农村改革风起云涌
板块二:城市改革激发活力
板块三:市场体制创新发展
(三)板块一:农村改革风起云涌
展示:小岗村视频
问题:小岗村变化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学生看书回答。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是什么?
展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粮食产量5.02亿公斤5.70亿公斤7.15亿公斤。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问题: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板块二:城市改革激发活力
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问题: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企业——只管生产。
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教师:城市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国企改革的成果: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所有制结构。
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是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结果是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板块三:市场体制创新发展
教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私营和外资等一切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合起来的叫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提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课堂总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达标练习】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A.土地所有权B.村民自治权C.生产自主权D.乡镇企业兴办权
3、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结束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企业获得经营自主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见,改革使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是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