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课后强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课后强化演练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6-11 16:3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6节 第2课时 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课后强化演练
一、选择题
1.(多选)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时,可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B.实验中应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和I的值,然后求出电阻平均值
C.应选用毫米刻度尺测整根金属丝的长度三次,然后求出长度平均值
D.实验中电流强度不得太大,以免电阻率发生变化
解析: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电阻时,因金属丝电阻较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A错;计算电阻率公式中的l应为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并不是整根金属丝的长度,C错,B、D正确.
答案:BD
2.(多选)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关于误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采用外接法,将会使ρ测>ρ真
B.电流表采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并联引起了金属丝分压的减小而引起测量误差
C.由ρ=可知I、d、U、l中每一个物理量的测量都会引起ρ的测量误差
D.由ρ=可知对实验结果准确性影响最大的是直径d的测量
解析:由于金属丝阻值较小,若电流表采用内接法,则电流表分压产生的误差太大,故电流表采用外接法,R测<R真,由R=ρ可知ρ测<ρ真,A项说法错误;电流表采用外接法时,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会引起测量误差,故B项说法错误;由ρ=可知要测量的物理量是d、U、I和l,都会引起测量误差,且直径d在公式中是平方关系,所以影响最大,故选项C、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D.
答案:CD
二、非选择题
3.在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若待测金属丝的电阻约为5 Ω,要求测量结果尽量准确,提供以下器材供选择:
A.电池组(3 V,内阻约1 Ω)
B.电流表(0~3 A,内阻约0.012 5 Ω)
C.电流表(0~0.6 A,内阻约0.125 Ω)
D.电压表(0~3 V,内阻约4 kΩ)
E.电压表(0~15 V,内阻约15 kΩ)
F.滑动变阻器(0~2 000 Ω,允许最大电流0.3 A)
G.滑动变阻器(0~2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
H.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选择的器材有________(填写仪器前字母代号).
(2)若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直径d的读数如图1,则读数为________ mm.
(3)测电阻时,电流表、电压表、待测金属丝电阻在组成电路时,请在图2虚线框内画出应采用的实验原理图,且此原理图使得待测金属丝电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若用L表示金属丝长度,d表示直径,测得电阻值为R,则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电池电动势为3 V,则电压表选D,流过金属丝的最大电流Im==0.5 A,故电流表选C,待测金属丝阻值较小,选择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G,还需要导线、开关,故选ACDGH.
(2)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金属丝直径d=0.5 mm+0.400 mm=0.900 mm.
(3)根据<,电流表选择外接法,外接法测量值偏小.滑动变阻器阻值大于待测电阻阻值,采用限流接法,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4)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ρ,解得ρ=.
答案:(1)ACDGH (2)0.900 (3)见解析图 小 (4)
4.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丝的电阻Rx约为3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
B.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1 Ω)
C.滑动变阻器R(0~10 Ω,额定电流0.5 A)
D.电源E(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Ω)
E.开关S,导线若干
(1)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为该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2)现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直径示数如丙图,则直径为________ mm.图丁为两电表的示数,则该金属丝的电阻率为________ Ω·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可知,电流表外接,乙图符合题意.
(2)螺旋测微器读数由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两部分组成,d=0.5 mm+0.01×10.8 mm=0.608 mm;电压表量程为3 V,分度值为0.1 V,示数为1.20 V,电流表量程为0.6 A,分度值为0.02 A,示数为0.50 A,根据欧姆定律得,R==2.4 Ω;金属丝的电阻率ρ=≈1.16×10-6 Ω·m.
答案:(1)乙 (2)0.608 1.16×10-6
5.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 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 Ω·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0.2 Ω;
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9 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 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
定值电阻:R0=3 Ω;
电源:电动势6 V,内阻可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选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选填“a”或“b”)端.
(2)在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V.
(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 m.(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限流连接,最大阻值应远大于被测电阻Rx,故选择R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阻值最大处——a处.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电压表分度值为0.1 V,量程为3 V,读数为2.30 V.
(4)根据欧姆定律得Rx+R0=,根据电阻定律得Rx=ρ,联立解得L=94 m.
答案:(1)R2 a (2)见解析图 (3)2.30 (4)94
6.(2017·海南卷)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待测电阻的阻值.现有器材为:
待测电阻R(阻值约为5 Ω)
电源(电动势3 V)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 Ω)
电流表(量程0.6 A,3 A)
电压表(量程3 V,15 V)
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要求在测量电路中将电流表外接,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实验要求在图(a)中画出实物连线图.
(2)若已按实验要求接线,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约为3 V,电流表的示数始终接近0.写出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连线正确后,闭合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由图可知,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 V,电流表读数为________ A.由此可得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_______ Ω(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电源电动势为3 V,电压表的量程选用3 V,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流的最大值大约0.6 A,电流表量程选择0.6 A,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始终约为3 V,电流表的示数始终接近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待测电阻R断路,由于电压表内阻非常大,导致电流表电流接近0,电压表电压测得是电源电压.
(3)电压表量程为3 V,分度值为0.1 V,则电压表的读数为2.20 V,电流表量程为0.6 A,分度值为0.02 A,则电流表的读数为0.480 A,根据欧姆定律得,待测电阻R=≈4.58 Ω.
答案:(1)见解析 (2)待测电阻R断路 (3)2.20 0.480 4.58
7.要测量某种合金的电阻率.
(1)若合金丝长度为l,直径为D,阻值为R,则其电阻率ρ=________.用螺旋测微器测合金丝的直径如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
(2)图乙是测量合金丝阻值的原理图,S2是单刀双掷开关.根据原理图在图丙中将实物连线补充完整.
(3)闭合S1,当S2处于位置a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1=1.35 V,I1=0.30 A;当S2处于位置b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2=0.92 V,I2=0.32 A.根据以上测量数据判断,当S2处于位置________(选填“a”或“b”)时,测量相对准确,测量值Rx=________Ω.(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电阻定律得,R=ρ=ρ,解得电阻率ρ=.
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示数为0.5 mm+15.0×0.01 mm=0.650 mm.
(2)根据原理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
(3)电压表示数的相对值==0.32,电流表示数的相对值==0.07,电压表分流作用较大,采用电流表外接法,S2处于位置b,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x==2.9 Ω.
答案:(1) 0.650 (2)见解析 (3)b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