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11 22: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进步。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经演出,便广受欢迎。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与作品制作和演出的人员。也正是这一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传来,会场沸腾,举国欢庆。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成就非凡,原子弹和《东方红》就是其中的代表。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学习目标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两弹一星” 的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谁说我们中国人搞不成导弹核武器,现在不是搞出来了吗!
——毛泽东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实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漫步太空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
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
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
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
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进行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国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
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
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
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
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三、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及文化领域的繁荣景象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红岩青春之歌东方红茶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科技文化成就杂交水稻与青蒿素文化事业的发展“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漫步太空: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20世纪70年代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双百”方针的提出及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导弹东方红一号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
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C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B4、20世纪70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是我国第一颗(  )
A.原子弹 B.导弹
C.氢弹 D.人造地球卫星D DA7、2018年5月,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我国许多科学家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其中的杰出代表有“两弹元勋”(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王进喜 D.焦裕禄 B8、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疗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能获取此殊荣是由于(   )
A.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B.创造了麻醉药剂“麻沸散”
C.发明了四诊法
D.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D9、下列人物中,被誉为我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B10、新中国成立后,党为繁荣文学艺术而提出的口号是(   )
A.向科学进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11、习近平曾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加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下列不能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是(   )
A.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B.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思想
C.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
D.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0年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22.5亿亩,其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2亿亩,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1)袁隆平何时在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誉为什么?1973年10月; “杂交水稻之父”。材料二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学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向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学习,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邓稼先、 钱学森。(2)材料二所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请举出在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3)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发奋图强的不为名利,追求世界高标准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