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6-12 11:39:39

文档简介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第2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定
1. 由机械效率公式η=×100%可知,要测量出η就必须知道 功和 功;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需测量的物理量有物体重G、物体上升的高度h、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然后由公式η==×100%算出机械效率。
2.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 、 、 。
要点2 其他机械效率的测定
杠杆及斜面的机械效率测定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定类似,同样要依据机械效率的公式η=
   进行测算。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下列做法不能够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A. 改变提升重物的高度
B. 用体积相等的塑料动滑轮代替铸铁动滑轮
C. 提升更重的物体
D. 给定滑轮加润滑油
2. 使用机械时,若额外功小于有用功,则该机械的机械效率(  )
A. 大于50%   B. 小于50%
C. 等于50%   D. 无法确定
3. 如图所示,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忽略绳重和摩擦)(  )
A. 改变绕绳方式 B. 减小动滑轮的质量
C. 减小提升重物的高度 D. 减小被提升物的质量

第3题 第4题
4. 小聪测量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将钩码分别匀速竖直提升h1和h2的高度(h1>h2)。对两次实验中一些物理量进行比较,正确的是(其中s为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H为动滑轮上升的高度)(  )
A. s1=s2 B. H1=H2
C. η1=η2 D. W有用1=W有用2
5. 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测算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关于他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①、②两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无关
B. 根据②、③两次实验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低
C. 根据②、③两次实验可知:通过适当增大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D. 为使实验的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应换用不同的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归纳得出普遍规律
6. 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测量物体和拉力上升的高度。
7. 如图所示,把重力为600N的物体匀速推到斜面顶端,斜面长为3m,高为0.9m,实际推力为300N,那么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是 N,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8.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向上提起重2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如果要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你的做法是 。(答出一条即可)

第8题 第9题
9. 如图所示,动滑轮的重量是G0,物体的重量是G(G<G0),拉力大小是F,将物体匀速提升h,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 ,机械效率η=   ;若提起物体的重量变为G1(G1>G),提升距离仍是h,此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1,则η1 (选填“>”“=”或“<”)η。
10. 小红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A. 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B. 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红用木板搭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
次数
斜面
倾角
物重G/N
拉力
F/N
斜面高度h/m
斜面长度s/m
有用功W有用/J
总功
W总/J
斜面机械效率η
1
30°
5
4.2
0.6
1.2
3
5.04
2
30°
3
2.5
0.6
1.2
1.8
3
60%
3
42°
3
2.8
0.8
1.2
2.4
3.36
71%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斜面向上 拉动木块;
(2)第1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3)对比实验1、2的数据可以用来验证猜想 ,对比2、3两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
11. 小李在测定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得到下表中的两组数据。
序号
物重(N)
提升高度(m)
绳端拉力(N)
绳端移动距离(m)
机械效率
1
6
1
2.5
4
60%
2
16
1
5
4
(1)完成表格中空格。
(2)该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图是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
(3)比较实验1、2可得: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大提升物体的物重,可以 (选填“增大”或“减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小李想到计算机械效率还可用η=,于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动滑轮重,代入上式计算后发现比实际测得的机械效率值偏大,原因是实际测量中还包含克服 做的功。
12.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为了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钩码
悬挂点
钩码总重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83.3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1) ;
(2) 。
13. 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把一重为1200N的箱子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用时10s。已知斜面长6m、高2m,此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滑轮重、绳重、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均不计)。求:
(1)拉力F;
(2)拉力F做功的功率;
(3)箱子和斜面间的摩擦力。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1. 有用 总 2. 动滑轮重 摩擦力大小 被提升的物重
要点2 ×100%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A 2. A 3. B 4. C 5. B
6. 不一定
7. 120 60%
8. 66.7% 增加钩码个数
9. Gh  >
10. (1)匀速 (2)60% (3)A 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11. (1)80% (2)甲 (3)增大 (4)摩擦和绳重

13. 解:(1)由图可知滑轮装置是一个动滑轮,绳端移动的距离:s′=2s=2×6m=12m;有用功:W有=Gh=1200N×2m=2400J;根据η==可得,F===250N。 
(2)拉力做的功:W总=Fs′=250N×12m=3000J,拉力做功的功率:P===300W。 
(3)因为W总=W有+W额,所以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3000J-2400J=600J,根据W额=fs可得,摩擦力f===1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