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明朝的建立
2、建立时间:
3、建立者:
4、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南京)
2.措施:
二、巩固统治的措施
1. 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1).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2)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
政治方面:
在地方,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三司”,是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三司的长官由中央任命。
中央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相权威胁皇权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
工部
刑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吏部
皇帝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胡惟庸
我是最后一个丞相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秦始皇
唐太宗
明太祖
群相
废相
独相
皇 帝
丞 相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改制前
改制后
中 央
行中书省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改制前
改制后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政治方面:
在地方: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军事方面: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控制军权
皇帝直接掌握全国军政大权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
朱元璋的烦恼1
这种烦恼是怎么解决的?
殿阁大学士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六部
内阁
明朝行政示意图
设立内阁(明成祖时),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朱元璋:爱卿,昨晚你家挺热闹的吧?
宋濂:回皇上,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让 下人准备了几个好菜,喝了点酒。
朱元璋:都跟哪些人啊?左边坐着谁,右边坐着谁?
宋濂:(战战兢兢地)我左边坐着老赵,右边坐着老孙。
朱元璋:哈哈哈,卿家没有欺骗我,忠臣哪。(笑着摸出一张图)你看这是昨天你们的座次图吧?
(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宋濂的疑惑
皇帝怎么会知道我的诗,是谁在监视我?
为什么有权力监视、侦查?
锦衣卫
锦衣卫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特务机构。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政治方面:
在地方:①废行省,设三司;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军事方面:
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控制军权
皇帝直接掌握全国军政大权
其他方面: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厂卫)
想一想:如果你是明朝时期的考生,你会怎样准备科举考试?
臣民有反叛的想法怎么办?
朕要微服私访,去看看本朝最高级的考试------科举,学子们是否都按照朕的旨意学习、备考的。
朱元璋的烦恼2
思想文化方面:
命题特点:
答题观点:
文体特点: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只能分为八个部分。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八股取士
江南贡院科举考场
举子看榜图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
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1、摧残人才,禁锢思想,使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材料一、
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化。
但是: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似泥----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清)徐大椿
2、对我国的 、 、 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材料二
材料三
思想
科技
文化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
科举制的发展史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
甘薯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玉米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王家大院
徽州民居
红顶商人胡雪岩
课堂小结
厂卫特务机构
废丞相 权归六部
八股取士
取消行省 设三司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皇权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