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版本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章节课名
第二单元 第6课 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能说出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重难点
能说出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页码
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景导入
1.1
昨晚,小华同学的妈妈在刚煮好的汤锅里放了一把金属汤勺,马上就要开饭了,小华同学很想帮忙,结果小华被烫了一下。
为什么小华的手感觉很烫呢?
2.探索新知
1.2
热是如何从热汤传到小华手上的呢?金属上的热量是从汤中吸收而来又传到手上的吗?
(提示:学生做出猜测2分钟)
1.3
根据同学们的猜测,汤是热的,热是从汤传递到金属汤勺,然后从浸在汤里的金属汤勺这端,传到金属汤勺的另一端。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热的传递呢?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观察吧!
1.4
首先我们来看看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1.5
实验一:在一根铜棒上每隔一定距离用凡士林粘上一根火柴棒,将铜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火柴棒向下,用酒精灯给铜棒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火柴先掉下来,顺序是怎样的呢?
猜测:老师的猜测是这样的,你们的猜测是这样的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视频。
1.6
实验: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真实的实验吧!
通过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得出什么结论呢?
1.7
通过视频观察到:越靠近蜡烛火焰的火柴棒越先掉下来。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靠近火焰一端的金属棒受热后会将热向较冷的一端传递。
1.8
实验二:用同样的装置,如果在铜棒的中间加热,火柴掉下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热是怎样传递的呢?
猜测:2、3号火柴最先坠落,热从火焰处沿着铁棒向两边传递。下面我们来看看视频。
1.8
实验:下面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实验。
通过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得出什么结论呢?
1.9
现象:越靠近蜡烛火焰金属棒上的两边的火柴棒越先掉下来。
结论:热沿着金属棒热的一端向金属棒冷的两边方向传递。
1.10
实验三:如果在涂有一层薄蜡的金属片中心加热,情况又会是怎样呢?薄蜡会从中间开始融化吗?
猜测:老师的猜测是薄蜡会从中间开始融化,下面我们来看看视频。
1.10
实验:下面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实验情况。
通过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得出什么结论呢?
1.11
现象:靠近火焰铁片的蜡先熔化,慢慢四周的蜡熔化。
结论:热会沿着铁片向四面温度较低的传递。
3.回顾小结
3.1
从这些实验的现象中,你能说出热传递的规律吗?
3.2
你学会了吗?
3.3
现在你能解释小华的手为什么会感到烫了吗?
4.拓展应用
4.1
为什么热会沿着金属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呢? 我们来一起看看视频中是如何解释的吧!
2.学生自学
1.跟我学
2.1
我们再通过视频探究一下热是如何传递的?
2.学生练习
2.2
填空:
(1)热总是从较( )的一端传向较 ( )的一端。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 )。
2.3
答案:
(1)热总是从较( 热 )的一端传向较 (冷)的一端。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
3.拓展资源
1.教学设计
3.1
word001
2.常见问题
3.2
(1)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是什么?
本课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这一科学探究的步骤在进行教学,这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知道要解决一个问题,验证一个问题,要通过严密的实验来进行。让学生通过实验明白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生活、反馈于生活,在本课教学的课堂拓展阶段,让学生自由发表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使得学到的知识不再是一个空洞的体系,而是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促使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去发现周围细小事情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2)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注意什么?
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会有一些操作实验,要用到酒精灯等有关火的实验用具,教师要强调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并对学生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