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版本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章节课名
第二单元 第8课 设计制作保温杯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可以加快物体热量的散失。
能够说出生活中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做的物品。
过程与方法
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重难点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可以加快物体热量的散失
具体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页码
内容
1.教师上课
1.情景导入
1.1
同学,你好!你有没有留意过,在夏天,烈日炎炎之下,在大街上有时我们会看到有人背着一个大箱子在卖老冰棍。
为什么冰棍要装在箱子里?箱子的材料是用什么做的?你知道吗?
1.2
原来冰棍箱子一般是用泡沫或者是用木头做的。里面放的冰棍还要用别的材料包裹着,冰棍可以保存1天的时间都不会融化。
这是为什么呢?是否与做箱子的材料有关呢?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制作保温杯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2.探索新知
1.3
首先我们来看看用到的材料有哪些呢?
我们需要的材料有:4个相同的杯子、毛巾1块、泡沫塑料盒1个。测量工具: 秒表1块、温度计4支。
1.4
我们先来用4种不同的方法制作4个保温杯。
第一:无盖的杯子,第二:杯上加盖,第三:加盖、外包毛巾,第四:杯子嵌入塑料泡沫。
1.5
我们的保温杯做好了,但是哪种方法的保温性能最好呢?哪种保温性能较差,你能做一下猜测吗?请把你做出的猜测进行排序,保温性能最好的排第一。
(学生猜测二分钟)
1.6
请你将猜测的结果按照保温性能的好与差排序。
1.7
怎样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做实验来探究不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1.我们先同时在每个保温杯里倒入同样多的热水,并且热水的温度要相同,并后面三个水杯及时盖上盖。
1.8
2.然后用温度计测量杯子热水的初始温度,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9
下面我们就开始我们的实验,10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4个杯子的温度。
1.10
请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1.11
接下来我们分别计算每个杯子里的水温下降了多少。
你发现了什么,哪种方法制作的保温杯保温效果最好?哪种效果最差?
1.12
我们发现用泡沫的保温效果最好,无盖的保温最差。
为什么用毛巾和泡沫的保温效果会更好些呢?
3.回顾小结
1.13
原来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有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好,反过来就是保温性能差。我们设计制作保温杯时,应该选择导热性能差的材料进行保温。
1.14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保温杯并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只能做到减缓温度的变化。
4.拓展应用
1.15
同学,在生活中暖水瓶运用了什么原理?你知道吗?
1.16
一般的暖水瓶外面由竹篾、铁皮、塑料等做成的壳,内装瓶胆。瓶口有塞子,瓶胆由双层玻璃制成,夹层中的两面镀上银等金属,中间抽成真空,热不能穿过真空进行传递,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瓶内的温度。盛热水的通常叫暖水瓶;盛冷食的通常叫冰瓶。
1.17
寒冷的冬天睡觉时我们盖上厚厚的棉被会感觉到温暖,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2.学生自学
1.跟我学
2.1
同学们,让我们通过视频探究一下不同材料保温的效果吧。
2.学生练习
2.2
填空: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可以( )物体热量的散失。
(2)棉花、陶瓷都属于热的( ),铜、铁等金属属于热的( )。
2.3
答案: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 减慢 )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可以( 加快 )物体热量的散失。
(2)棉花、陶瓷都属于热的(不良导体),铜、铁等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
3.拓展资源
1.教学设计
3.1
word001
2.常见问题
3.2
(1)关于课堂教学说明
本课是按照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保温杯的制作原理和制作过程,并通过对比实验探究不同材料制作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并能够知道哪种方法保温效果好,让学生明白热的不良导体和热的良导体所具有的特点,从而能够找到生活中运用此原理的各种材料。
(2)教学环节教师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几种材料制作的保温杯要保持初始温度一致,然后实验的过程要注意外界环境变化要保持同步,观察相同的时间内,不同材料的保温杯温度变化,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从而通过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