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第三节 水资源 课件(29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第三节 水资源 课件(29张PPT)+教案+导学案+素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6-13 09:21:20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水资源


活动一:依据下面地图资料包,推测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图1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图2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图

  图3 黄果树降水量柱状图    图4 鄱阳湖地区年降水量变化





研究案例 图表依据 分析方法 得出结论
案例一:黄果树 选择资料图 读图分析降水量变化或径流量大小的变化,从而得出水资源分布特点 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 (1)季节:
案例二:鄱阳湖 选择资料图 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 (2)年际:
案例三:地区差异 选择资料图 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活动二:地图推测
请根据资料一、二、三,推测下面两幅地图是真是假,并说明理由。

图A

图B





 资料一: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资料二:我国工业分布图

资料三:水土资源配比图
活动三:读“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问题。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主要利用京杭运河输送,北达山东与天津。
中线工程:目前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北达北京。
西线方案:把长江上游的水引入黄河,补充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不足。
南水北调工程:
1.将    流域的水调到    流域。?
2.分为    线、    线、    线三条线路。?
3.    和   线将水调至华北地区,    线将水调至西北地区。


学校名称 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
课例名称 《水资源》 教师姓名 张亮
学段学科 初中地理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年级 八年级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水资源的概念和主要水体; 2.利用图表、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并尝试分析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对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释导学,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及各种数据图表,知道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总结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以问题为载体,以情景为主线,以多媒体辅助下的“多元互动”为手段,利用情景激趣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节水意识,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对策 难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章已经学习了《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初步掌握了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的现状,因此,课堂中一定要促使学生养成关心和爱护资源的行为习惯。教学中尽力选择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素材,使学生能够感受身边的地理事物,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好表现、求知欲强,已经初步具备了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平台,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获取成功的幸福体验。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策略:以赞水——问水——寻水——护水为主线,取材学生生活周围的素材,鼓励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成果共享,力求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策略:利用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动黑板、AR地球仪、UMU互动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助推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版块一:赞水 1. 水资源存在形式 2.课任老师赞美水 3.播放FLASH《水的日记》,体会水资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设计意图:利用FLASH体会水资源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容的开始便丰富多彩,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版块二:问水 1.自主探究获新知 PPT出示黄果树同一年度不同季节照片对比图、鄱阳湖同一季节不同年份对比图以及我国各地水景观对比图。 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利用学案资料包,确定案例,选择工具图表, 展开合作学习,运用多图叠加析图法,得出水资源分布特点。 小组学习任务: 水资源的季节分布规律? 水资源的年际变化规律? ③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 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利用学案资料包,确定案例,选择工具图表,运用分析方法,得出水资源分布特点,展开合作学习。探究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此部分学习任务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读图总结规律,完成学案,并通过UMU互动平台交流分享。 2.交流点悟构建 选派代表阐述分析过程。 【活动】循例反馈应用 是真是假?请根据三个资料,推测以下两幅地图是真是假,并说明理由。(见导学案) 学生活动:此部分学习任务主要是依靠看图分析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小组活动结束后,选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降水量柱状图、年平均降水量图、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培养主动学习意识与团队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在体验成功的幸福感的同时也攻克了难点。 版块三:寻水 1.寻找措施:以收到小区停水通知后家庭所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解决途径。 学生活动:由小区停水想到的储存和调运,引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方法——兴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2.微课《南水北调》 学生活动:自学微课后完成测试。 3.观看时事新闻视频,了解人类解决水危机的最新突破。 设计意图:在了解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基础上,借助微课、测试、时事新闻视频素材把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突破了重点。 版块四:护水 【活动】实事拓展提升 珍爱水资源:观看中国水浪费和水污染视频,感受水资源的危机。 学生活动:提出节水措施,UMU词云展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有话可说,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归纳总结: 思维导图(视频)总结 设计意图:形式新颖,培养逻辑思维的同时也助推了课堂效率。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