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微生物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全营养LB培养基筛选大肠杆菌
B.用高NaCl的培养基筛选抗盐突变菌株
C.含酚红的尿素培养基筛选鉴别出分解尿素的菌株
D.利用高温条件筛选耐热的Taq细菌
2.下列关于消毒和灭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选择消毒或灭菌要根据无菌操作的对象及目的而定
B.通过消毒或灭菌,可以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灭
C.培养基在倒平板前可以通过高压蒸汽灭菌或干热灭菌
D.对需要保持生物活性的材料可以采取消毒或瞬时灭菌
3.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火菌处理
B.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罝
C.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步骤④划线结束后在皿盖上做好标注
4.蛋白胨能为微生物提供( )
A.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
C.碳源、氮源 D.碳源、氮源、维生素
5.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菌液注入试管后,还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6.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B.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灭菌
C.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密封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D.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30℃、20℃
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腐乳制作中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时间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的作用都是直接洗去衣服上的污垢
C.若固定化酵母细胞时,CaCl2溶液浓度过低,将很难形成凝胶珠
D.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8.下列四种微生物都参与了腐乳制作过程的发酵,代谢类型上与其他三种微生物有明显区别的是( )
A.青霉 B.酵母菌 C.曲霉 D.毛霉
9.采用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灼烧灭菌等几种方法,可分别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吸管、培养基、接种室
B.吸管、接种环、培养基、接种箱
C.吸管、培养基、接种箱、接种环
D.培养皿、吸管、培养基、双手
10.如表表格内容中,有错误的选项是( )
检测物质或生物
检测方法
显示颜色变化
A
酒精
酸性重铬酸钾检测
灰绿色
B
亚硝酸盐
比色法
玫瑰红色
C
分解尿素的细菌
酚红指示剂检测法
红色
D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刚果红检测法
红色变深
A.A B.B C.C D.D
11.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2.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主要分为三种:蒸馏法、萃取法和压榨法。以下关于提取方法的选取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B.压榨法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
C.若植物有效成分易水解,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D.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共有的操作是分液
13.关于胡萝卜素的提取与鉴定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B.鉴定胡萝卜素时的层析液所用的试剂为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液
C.萃取过程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D.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与β﹣胡萝卜素分开
14.胡萝卜素可用于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图是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通过蒸馏除去滤液中易挥发的有机溶剂
B.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具有较低的沸点
C.图中干燥处理时的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越利于胡萝卜素提取
D.只能从植物中提取天然β﹣胡萝卜素,可用纸层析法进行鉴定
15.如图是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石灰水浸泡→②漂洗→③压榨→④过滤→⑤静置→⑥再次过滤→橘皮油
A.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
B.压榨之前不需要漂洗,捞起橘皮后沥干水分即可进行压榨
C.过程④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
D.过程⑥的目的是用滤纸除去少量水分和果蜡等杂质
16.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胡萝卜颗粒越小,烘干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
B.图甲a处安装的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C.图甲中完成胡萝卜素萃取后,直接将烧瓶转移到乙装置中进行浓缩
D.图乙装置中锥形瓶收集的液体是浓缩后纯度和浓度较高的胡萝卜素
17.提取胡萝卜素和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是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可以用直接加热法,其原因是( )
A.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
D.前者烧瓶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
18.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不正确的是( )
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
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
D.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
19.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先后使用NaCl、Na2SO4,其作用分别是( )
A.分层、吸水 B.溶解、吸水 C.吸水、分层 D.分层、萃取
20.制取橘皮精油的过程,需先后进行两次过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过滤使用的是滤纸,其目的是除去残渣和固体物
B.第二次过滤使用的是普通布袋,其目的是除去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C.第一次过滤所得滤液,可直接利用滤纸进行第二次过滤
D.静置处理第一次过滤得到的滤液,所得上清液与第二次过滤所得滤液均是橘皮精油
21.有关“酵母细胞固定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应小火或间断加热,以免出现焦糊现象
B.待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与活化的酵母菌溶液混合搅匀
C.凝胶珠在NaCl溶液中浸泡30分钟,有利于凝胶珠结构稳定
D.10%的葡萄糖溶液为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提供营养和适宜的渗透压
22.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葡萄糖异构酶,它能将葡萄糖转化成果糖,但酶溶解于葡萄糖溶液后,就无法从糖浆中回收,而使用固定化酶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图为探究温度对葡萄糖异构酶及其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比游离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高
B.与游离的葡萄糖异构酶相比,固定化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佳催化效率提高
C.固定化的葡萄糖异构酶比游离的葡萄糖异构酶更耐受较高温度
D.固定葡萄糖异构酶常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而不使用包埋法
23.某科研小组制备了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含菌种Bbai﹣1)来降解原油,下表表示不同pH和盐度对游离菌和固定化微球降解原油的影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不同pH
不同盐度
pH
游离菌降解率/%
固定化菌降解率/%
盐度/%
游离菌降解率/%
固定化菌降解率/%
6
22.78
36.32
1.5
26.89
31.95
7
30.82
43.41
2.0
29.02
41.57
8
27.62
50.87
2.5
31.95
45.38
9
21.82
39.16
3.0
23.56
52.64
10
20.69
22.95
3.5
20.88
40.26
A.该固定化技术兼具吸附法和包埋法的优点
B.菌种Bbai﹣1经固定化后对环境的耐受性增强
C.与游离菌相比,固定化菌的降解原油能力提高
D.在pH=8、盐度=3%时,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
24.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为氨和CO2,其活性位点上含有两个镍离子,在大豆、刀豆种子中含量较高,土壤中的某些细菌也能够分泌脲酶。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M,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的Ni2+、Mn2+和尿素浓度对细菌M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离子浓度(%)
0
0.0005
0.001
0.005
0.01
0.05
脲酶产量
μ/moL
Ni2+
0.02
0.056
0.067
0.28
0.36
0.08
Mn2+
0.031
0.21
0.28
0.31
0.37
0.085
尿素浓度(%)
0
0.2
0.4
0.6
0.8
1.0
脲酶产量μ/moL
0
1.15
1.60
1.73
1.45
0.28
A.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
B.实验表明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所有脲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且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与镍结合才具有活性
D.凝胶色谱法分离脲酶时,与比它分子量小的蛋白质相比,脲酶在凝胶柱中移动更慢
25.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顺序依次是( )
A.血红蛋白、甲苯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B.甲苯层、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血红蛋白、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血红蛋白、甲苯层、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D.甲苯层、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血红蛋白、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26.在装填色谱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的原因是( )
A.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B.气泡阻碍蛋白质的运动
C.气泡能与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气泡会在装填凝胶的时候使凝胶不紧密
27.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材料必须选用鸡血
B.通过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为此样品的粗提取
C.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D.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点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差异分离蛋白质
28.纤维素和壳聚糖都是多糖类化合物,纤维素酶对其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解作用。如图表示相关的实验研究,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以利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富集能合成纤维素酶的微生物
B.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pH、温度、底物种类
C.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水解作用,强于对壳聚糖的水解作用
D.纤维素酶对两种底物水解作用的差异可能与底物和酶结合部位不同有关
29.下列实验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甲可用于果酒或腐乳的制作
B.装置乙可用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对装于Ⅱ中的样品的处理
C.装置丙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D.使用装置丁进行蛋白质的分离时,Ⅱ中为待分离的样品
30.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其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h,若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甲也保留在袋内
B.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则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时,甲的移动速度最快
C.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若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丙也存在于沉淀中
D.若五种物质为蛋白质,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近
31.下列表示等位基因的是( )
A.D和D B.D和d C.d和d D.D和A
32.黄瓜是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果皮的绿色和黄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状.从种群中选定两个个体进行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性一定能判断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自交
B.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正、反交
C.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和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杂交
D.黄色果皮植株自交或绿色果皮植株自交
33.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短尾类型作为亲本相互交配,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子 一代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子二代中短尾个体所占比例理论上是( )
A. B. C. D.
3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F1总表现显性性状
B.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C.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D.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35.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36.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37.某植物的花色奪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
A.红:粉:白,3:10:3 B.红:粉:自,3:12:1
C.红:粉:白,9:3:4 D.红:粉:白,6:9:1
38.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A.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均为黄色短尾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39.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40.在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演绎”过程指的是( )
A.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提出“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
D.根据成对遗传因子分离的假说,推断出F1中有三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1
41.如图为某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此图推测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42.现有两块农田,农田A混合种植了杂合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而农田B混合种植了甜玉米和杂合非甜玉米。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与玉米的甜和非甜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考虑其他植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玉米的非甜对甜为显性
B.农田A中矮茎豌豆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均表现为矮茎
C.农田B中杂合非甜玉米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为甜玉米
D.农田A中各植株自花受粉,而农田B中各植株随机受粉
43.如图为某家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Ⅱ6的基因型为BbXAXa
B.如果Ⅱ7和Ⅱ8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
44.等位基因A和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其祖父和外祖父的基因型均是XaYA,祖母和外祖母的基因型均是XAX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母
B.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父
C.可以确定给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外祖母
D.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外祖父
45.已知豌豆高茎(D)与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D是否突变为基因d,有人设计了四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
A.♂高茎×♀高茎(♂Dd×♀Dd) B.♂高茎×♀矮茎(♂Dd×♀dd)
C.♂高茎×♀高茎(♂DD×♀Dd) D.♂高茎×♀矮茎(♂DD×♀dd)
4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亲本雌性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
C.长翅和残翅基因的差异主要是碱基排序不同
D.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
47.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48.已知果蝇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F1类型和比例如表: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果蝇
0
0
雄果蝇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控制果蝇灰身与黑身和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两只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或♂)灰身直毛、♂(或♀)灰身分叉毛
C.B、b和F、f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
49.如图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II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性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为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
A.I;I B.II﹣1或 I;I C.II﹣1; I D.II﹣1;II﹣1
50.在番茄中,圆形果(R)对卵圆形果(r)为显性,单一花序(E)对复状花序(e)是显性。对某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株数为:单一花序圆形果22株、单一花序卵圆形果83株、复状花序圆形果85株、复状花序卵圆形20株。 据此判断,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51.(8分)生物组织中存在多种有机物,不同有机物的提取和鉴定方法不尽相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玫瑰精油的提取过程,请完成上述图解:① ③ 。
(2)为确保玫瑰精油的提取,应选择玫瑰花与清水的质量比是 。提取时收集的液体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着 ,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新鲜的柑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和水分。橘皮中的精油提取适宜采用压榨法,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用 浸泡。
(3)橘皮精油不适合采用蒸馏法的原因是 、有效成分易水解。提取胡萝卜素时运用了萃取法。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 ,同时还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 、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
52.(8分)三孢布拉氏霉菌具有β胡萝卜素含量高、易于培养等特点而广泛用于工业化β胡萝卜素的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纯化三孢布拉氏霉菌,每稀释10时一般是将1mL菌液移入盛有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常用 法进行活菌计数,其原理是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 。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 (填“多于”或“少于”)稀释液中的活菌数。
(2)不同的材料选用的提取方法不同,根据胡萝卜素具有 的特点,常用 法提取胡萝卜素,其效率主要取决 。
(3)如图为提取的胡萝卜素样品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的结果,从图中分析可知,色带 为β胡萝卜素。
53.(8分)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红细胞的机能主要是由血红蛋白完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携带O2和CO2,我们可以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 。洗涤红细胞时要用 反复洗涤、离心。要让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时要加入 。
(2)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即血红蛋白的粗分离,目的是除去 。
(3)然后通过 (填方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 (填方法)。
(4)在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 ,露出凝胶颗粒的情况,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需重新装填凝胶色谱柱。如果红色区带 ,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54.(12分)某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其花的颜色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Y和 y,R和r)控制,Y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YY和Yy的效应相同),基因R能降低红色素的含量(RR和Rr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的对应关系见表,请回答:
基因型
Y_rr
Y_Rr
Y_RR、yy_ _
表现型
红色
粉色
白色
(1)该植物花的遗传遵循 定律。
(2)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 处理,实验过程中,共需 次套上纸袋。
(3)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若某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粉花植株,这样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为进一步确定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将其子代粉花植株自交,当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时,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YYRR。
55.(14分)某昆虫的红眼(A)与白眼(a),直刚毛(B)与卷刚毛(b)两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各种表现型的纯合品系:①红眼直刚毛②红眼卷刚毛③白眼直刚毛④白眼卷刚毛。
(1)实验一:选取纯合品系②与③进行正反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性状,若出现 ,则该昆虫的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实验二:用①为父本,④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性状,
若均表现为 ,则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均表现为 ,则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均表现为 ,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3)实验二中的结果是子代雄性个体均为红眼直刚毛,让其与母本回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数量比为42:42:8:8,则说明其 自由组合定律(填“遵循”或“不遵循”),原因是 ,其中数量最多的两种表现型是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头市北重三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解答】解:A、LB培养基只能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筛选大肠杆菌需要在选择培养基中,如伊红美蓝培养基,A错误;
B、抗盐突变菌株可以在高NaCl的培养基上生存,而其他微生物则不能,B正确;
C、尿素分解菌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使酚红指示剂呈红色,C正确;
D、耐热的Taq细菌可以生存在高温环境中,所以可以利用高温条件筛选耐热的Taq细菌,D正确。
故选:A。
2.【解答】解:A、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不同的,灭菌是将处理物体中的一切生物全部杀灭。在经过灭菌后的物体中,不再存在任何活着的生命;消毒是将物体中的微生物减少到不再危害人体(或其他需要保护的生物体)的程度,所以选择消毒或灭菌要根据无菌操作的对象及目的而定,A正确;
B、只有通过灭菌,才可以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灭,B错误;
C、培养基在倒平板前要通过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C错误;
D、对需要保持生物活性的材料只可以采取消毒,不可以瞬时灭菌,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消毒,A错误;
B、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B错误;
C、步骤③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C正确;
D、图中操作结束后需在培养基皿底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牛肉膏与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天然培养基,其中的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还可以提供生长因子。
故选:D。
5.【解答】解:A、培养基一般包括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有的微生物可不需要氮源,如固氮微生物,A错误;
B、倒平板过程中不能打开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
C、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需要冷却后才能挑取菌落,C错误;
D、进行系列稀释操作时,用移液管吸取相应的菌液注入试管后,还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上的橡皮头,吹吸三次,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A、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从而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A正确;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不需要严格灭菌处理,B错误;
C、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在一定范围内,发酵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越多,但时间过长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等原因,酒精产量减少,C错误;
D、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A、腐乳制作中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时间,A正确;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制剂的作用不都是直接洗去衣服上的污垢,如纤维素酶的作用不是洗去衣服上的污垢,而是让衣物变得蓬松,B错误;
C、若固定化酵母细胞时,CaCl2溶液浓度过低,将很难形成凝胶珠,C正确;
D、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制作果醋时中断通氧会引起醋酸菌死亡,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青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B、酵母菌的同化作用属于异养型,异化作用是兼性厌氧型;
C、曲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D、毛霉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故选:B。
9.【解答】解:A、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吸管采用干热灭菌、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室采用紫外线照射,A错误;
B、吸管采用干热灭菌、接种环采用灼烧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箱采用紫外线照射,B错误;
C、吸管采用干热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接种箱采用紫外线照射、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
D、培养皿用干热灭菌、吸管采用干热灭菌、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双手采用酒精消毒,D错误。
故选:C。
10.【解答】解:A、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鉴定,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A正确;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B正确;
C、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指示剂变红,则pH升高,说明细菌能分解尿素,C正确;
D、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D错误。
故选:D。
11.【解答】解:A、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复合物,A正确;
B、由亚硝酸盐检测原理可知,显色是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因此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B错误;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亚硝酸盐浓度越大,呈现的颜色越深,C正确;
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丰富是比色法,将显色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A、蒸馏法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A正确;
B、压榨法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B正确;
C、若植物有效成分易水解,不应采用水蒸气蒸馏法,C错误;
D、提取玫瑰精油和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均有分液操作(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用分液漏斗将油层和水层分开,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流程中的分液操作是先将过滤后的压榨液静置,再用分液漏斗将上层的橘皮精油分离出来),D正确。
故选:C。
13.【解答】解:萃取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脂溶性有机溶剂,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A正确;
B、丙酮为水溶性溶剂,不能作为胡萝卜素的层析液,B错误;
C、萃取过程中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管,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C正确;
D、浓缩的过程是为了把萃取剂通过蒸馏除去,使其与β﹣胡萝卜素分开,D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A、图中乙过程表示浓缩,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蒸发出去的是易挥发的有机溶剂,留下的是胡萝卜素,A正确;
B、图中甲过程表示萃取,此过程用到的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沸点,B错误;
C、图中干燥处理时的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C错误;
D、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荻得;三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生产,D错误。
故选:A。
15.【解答】解:A、压榨前,柑橘皮应该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石灰水浸泡能破坏细胞、水解果胶,能提高出油率,A正确;
B、压榨之前,需要用清水漂洗并沥干水分,B错误;
C、过程④过滤的目的是除去压榨液中的固体物和残渣,C正确;
D、⑥再次过滤时,使用的是滤纸,以滤掉少量水分和蜡质等杂质,D正确。
故选:B。
16.【解答】解:A、在把新鲜的胡萝卜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高、干燥时间过长时,胡萝卜素会分解,A错误;
B、在萃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需要在瓶中安装冷凝回流装置,B正确;
C、在浓缩干燥前,需要进行过滤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C错误;
D、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有机溶液,留下的是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B。
17.【解答】解: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用到有机溶剂,有机溶剂具有沸点和燃点都低的特点,因此加热促进胡萝卜素溶解时要水浴加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用高温形成的水蒸气将玫瑰油提携出来,因此加热过程不需要水浴加热,应该直接加热。
故选:D。
18.【解答】解:A、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3mol/L的硫酸3滴,混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到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A错误;
B、在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B正确;
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C正确;
D、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D正确。
故选:A。
19.【解答】解:玫瑰乳浊液的处理过程中,加入NaCl的目的是降低玫瑰油的溶解度,利用水、油分层,便于分液;
加入无水Na2SO4可除去芳香油中的水份,提高产品纯度。
故选:A。
20.【解答】解:橘皮压榨先用普通布袋过滤,其目的是除去残渣和固体物;首次过滤后,要进行离心,其目的是除去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静置后分离出上清液M,将M在5~10℃下静置5~7 d,使杂质沉淀,分离出上清液N,剩余部分用滤纸进行第二次过滤,得到滤液P,P+N即为最终的橘皮精油。
故选:D。
21.【解答】解:A、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应小火或间断加热,以免出现焦糊现象,A正确;
B、待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与活化的酵母菌溶液混合搅匀,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B正确;
C、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浸泡30分钟,有利于凝胶珠结构稳定,C错误;
D、10%的葡萄糖溶液为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提供营养和适宜的渗透压,D正确。
故选:C。
22.【解答】解:A、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游离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是30℃左右,而固定化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是35℃左右,A正确;
B、该固定化的葡萄糖异构酶的相对活性的最大值低于游离的葡萄糖异构酶,说明该固定化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佳催化效率略有降低,B错误;
C、比较图中两条曲线,还可以看出固定化的葡萄糖异构酶在较高温度时仍有活性,C正确;
D、由于酶分子的体积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D正确。
故选:B。
23.【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制备了海藻酸钠﹣活性炭固定化微球游离菌”说明该固定化技术包括海藻酸钠包埋,活性炭物理吸附,A正确;
B、无论在不同PH,还是不同盐度,固定化菌降解率高于游离菌,说明菌种Bbai﹣1经固定化后对环境的耐受性增强,B正确;
C、根据表格分析,与游离菌相比,无论在不同PH,还是不同盐度,固定化菌的降解原油能力提高,C正确;
D、在pH=8、盐度=3%时,固定化菌的降解原油能力最高,但无法说明接种量越大降解率越高,D错误。
故选:D。
24.【解答】解:A、表中数据表明,培养液中尿素的浓度在0.4%﹣0.8%之间时,脲酶的产量相对较高,说明细菌M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A正确;
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培养液中尿素浓度在≤0.8时,培养液中 和 对脲酶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但培养液中尿素浓度大于0.8%而小于1.0%时,没有此规律,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细菌也能分泌脲酶,但细菌细胞内除核糖体外没有内质网等其他细胞器,故细菌分泌的脲酶的过程与内质网无关,C错误;
D、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小分子蛋白质在凝胶柱中移动更慢,D错误。
故选:A。
25.【解答】解:分离血红蛋白时,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第3层是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是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故选:D。
26.【解答】解:装填凝胶色谱柱时,色谱柱内不能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扰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使得到的红色带区歪曲、散乱,降低分离效果。
故选:A。
27.【解答】解:A、该实验的材料必需选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不含细胞核和细胞器等杂质,A错误;
B、通过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B正确;
C、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C正确;
D、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进行分离,D正确。
故选:A。
28.【解答】解:A、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因此可以利用富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富集能合成纤维素酶的微生物,A正确;
B、本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pH、温度以及底物的种类,B正确;
C、曲线表明,以纤维素和壳聚糖为底物时,酶活力达到最大时的最适pH不同,而并且最适温度条件下,酶活力相同,C错误;
D、纤维素酶对两种底物水解作用的差异可能与底物和酶结合部位不同有关,D正确。
故选:C。
29.【解答】解:A、甲装置密封,果酒或腐乳的制作过程都需要密封条件,A正确;
B、装置乙中Ⅰ是透析液,Ⅱ是透析袋,可以用于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对分离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透析袋内的溶液)进行粗分离,以除去分子量较小的杂质,B正确;
C、装置丙既有进气口也有排气口,可以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C正确;
D、装置丁是用凝胶分配法分离蛋白质的实验装置,Ⅱ是洗脱液,不是样品,D错误。
故选:D。
30.【解答】解:A、分子量大小是甲<乙,透析时分子乙保留在袋内,则分子甲不一定保留在袋内,A错误;
B、由于甲蛋白质分子量最小,最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最长,移动的速度最慢,B错误;
C、由于丙的分子量大于戊,将样品以2000r/min的速度离心10min,若分子戊存在于沉淀中,则分子丙也存在于沉淀中,C正确;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分子本身的大小,由于甲和丙的分子量差距最大,因此二者之间的电泳带相距最远,D错误。
故选:C。
31.【解答】解:A、D和D属于相同基因,A错误;
B、D和d属于等位基因,B正确;
C、d和d属于相同基因,C错误;
D、D和A属于非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B。
32.【解答】解:A、如果黄色果皮植株和绿色果皮植株都是纯合体,则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
B、如果绿色果皮植株和黄色果皮植株有一为杂合体,则正、反交后代都是1:1,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
C、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同时黄色果皮植株与绿色杂交,可判断显隐性关系;如果绿色果皮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分离,则绿色为显性;如果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与黄色果皮植株杂交后,只出现绿色,则绿色为显性,只出现黄色,则黄色为显性,出现两种颜色,则黄色为显性,C正确;
D、如果黄色果皮植株和绿色果皮植株都是纯合体,则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故选:C。
33.【解答】解:短尾类型作为亲本相互交配,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即Tt:tt=2:1.子一代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T的概率为,含t的概率为.子一代自由交配得到子二代,则TT为×=(显性纯合体死亡),Tt为××2=,tt为×=,所以子二代中短尾个体所占比例理论上是。
故选:B。
34.【解答】解:A、F1总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能判断显隐性关系,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B、F2表现型的比为3:1,属于实验现象,B错误;
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是现象而不是实质,C错误;
D、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配子的比为1:1,D正确。
故选:D。
35.【解答】解:A、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
B、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
C、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0=0;
D、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0=0。
故选:B。
36.【解答】解: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后得F1基因型为DdRr,由图2结果可知F1与玉米丙杂交后高秆:矮秆=1:1,抗病:易感病=3:1,所以控制高矮的杂交组合为Dd×dd,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杂交组合为Rr×Rr,因此可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
故选:C。
37.【解答】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A_B_):粉(A_bb):白(aaB_+aabb)=(×):(×):()=9:3:4。
故选:C。
38.【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则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有三种情况:
(1)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A_B_(AABB、AABb、AaBB、AaBb)、A_bb、aaB_、aabb,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黄色短尾)、AaBb(黄色短尾)、aaB_(灰色短尾),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
(2)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AABB、AaBB、aaBB,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灰色短尾)、AaBB(黄色短尾),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
(3)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则他们交配后代为:AAB_、AaB_、aaB_,由于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所以子代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_(灰色短尾)、AaB_(黄色短尾),则子代表现型比例为2:1。
故选:B。
39.【解答】解:A、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
B、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正确;
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D正确。
故选:C。
40.【解答】解:A、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属于假说内容,A错误;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假说的内容,B错误;
C、演绎是根据假设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即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C正确;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组成,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属于假说内容,D错误。
故选:C。
41.【解答】解:A、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三代都有患病个体,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分析该遗传系谱图可知,三代都有患病个体,且患病个体较多,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
C、女儿患病父亲也患病,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C错误;
D、女儿正常而父亲患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错误。
故选:B。
42.【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玉米的非甜对甜为显性,A正确;
B、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均进行自交,因此农田A中矮茎豌豆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全部表现为矮茎,B正确;
C、由于玉米为雌雄异花植物,因此混合种植的玉米既可以杂交,也可以自交,农田B中杂合非甜玉米所结种子长成的植株为甜玉米的比例不能确定,C错误;
D、农田A中各植株自花受粉,而农田B中各植株随机受粉,D正确。
故选:C。
43.【解答】解:A、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而不是BbXAXa,A错误;
B、如果Ⅱ7和Ⅱ8生男孩中,患甲病的概率为,患乙病的概率为,B错误;
C、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症,C正确;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1﹣(1﹣××)(1﹣)=,D错误。
故选:C。
44.【解答】解: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因此父亲和母亲中一定含有基因Xa,由于祖父基因型是XaYA,因此父亲的基因型一定为XaYA,因此父亲的基因Xa一定来自于祖母,由于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A,外祖母的基因型均是XAXa,因此母亲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因此母亲的基因Xa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由上分析可知,可以确定该女孩的基因a一个必然来自祖母,该女孩的另一个基因a来自外祖母或外祖父。
故选:A。
45.【解答】解:A、突变前,子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突变后仍会出现高茎和矮茎,A错误;
B、突变前,子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突变后仍会出现高茎和矮茎,B错误;
C、突变前,子代不会出现矮茎,突变后会出现矮茎,但出现的概率没有D项大,C错误;
D、突变前,子代全部为高茎,突变后子代会出现矮茎,D正确。
故选:D。
46.【解答】解:A、根据分析,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
B、F1出现长翅雄果蝇(B_)的概率为,B错误;
C、长翅和残翅基因的差异主要是碱基排序不同,C正确;
D、控制果蝇颜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D正确。
故选:B。
47.【解答】解:A、A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
B、B中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存在该种情况,B错误;
C、C中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
D、G和H、g和h为非等位基因,不会出现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D错误。
故选:C。
48.【解答】解:A、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综上分析,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表现型为灰身直毛雌果蝇和灰身直毛雄果蝇,B错误;
C、B、b和F、f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由于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故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基因型为BBXFXF,BBXFXf,BbXFXF,BbXFXf,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D正确;
故选:D。
49.【解答】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若该基因位于片段II﹣1上,则隐性的雌蝇(XaXa)和显性的雄蝇(XAY)杂交,后代雌果蝇XAXa均为显性,雄果蝇均为隐性;
(2)若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则隐性的雌蝇(XaXa)和显性的雄蝇(XAYA、XaYA、XAYa)杂交,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为显性;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雌果蝇为隐性,雄果蝇为显性;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a,则后代雌果蝇为显性,雄果蝇为隐性。
因此,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该基因可能位于II﹣1或 I上;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 I上。
故选:B。
50.【解答】解:由题意知,某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进行测交,测交后代表型及其株数为:单一花序圆形果22株(EeRr)、单一花序卵圆形果83株(Eerr)、复状花序圆形果85株(eeRr)、复状花序卵圆形20株(eerr),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不是1:1:1:1,单一花序圆形果植株的配子类型ER、Er、eR、er之比不是1::1:1,接近1:4:4:1,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R、e连锁在一起,r、E连锁在一起,出现两种单一花序圆形果、复状花序卵圆形果类型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51.【解答】解:(1)玫瑰精油的提取的实验流程是;鲜玫瑰花+清水→水蒸气蒸馏(水中蒸馏)→油水混合物→油水分层→除水→过滤得玫瑰精油,为了促进油水分层要在油水混合物中加NaCl,除水过程加入的物质是无水Na2SO4。
(2)为确保玫瑰精油的提取,应选择玫瑰花与清水的质量比是1:4;提取时收集的液体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玫瑰精油随着水蒸气,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提取橘皮精油不适合用蒸馏法,一般采用压榨法;由于橘皮中含有果胶和果蜡,压榨时容易滑脱,使出油率低,因此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用石灰水浸泡。
(3)橘皮精油主要存在于橘皮中,用橘皮提取橘皮精油时,水蒸气蒸馏过程中部分橘皮精油会分解,用水中蒸馏又会出现原料易焦糊问题,因此提取橘皮精油不适合用蒸馏法;提取胡萝卜素时运用了萃取法,影响萃取效率的主要因素的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其次还受原料颗粒大小、紧密程度和含水量及萃取的温度和条件等有关。
故答案为:(1)①水蒸气蒸馏 ③无水Na2SO4
(2)1:4 水蒸气 石灰水
(3)原料易焦糊 用量 含水量
52.【解答】解:(1)根据题意分析,实验要求将菌液稀释10倍,则应该将1mL菌液移入盛有9ml的无菌水的试管中;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后者可以用于菌种的计数,其原理是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一个活菌;由于两个或多个连在一起的细菌会长成一个菌落,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少于稀释液中的活菌数。(2)胡萝卜素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常用萃取法提取,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
(3)据图分析,色素带Ⅰ与标准样色素带一致,故其为β胡萝卜素。
故答案为:
(1)9 稀释涂布平板 (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少于
(2)易溶于有机溶剂 萃取 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
(3)Ⅰ
53.【解答】解:(1)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洗涤红细胞时要用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离心,直至上清液中没有黄色,表明红细胞已洗涤干净。为了让红细胞破裂,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
(2)得到的血红蛋白溶液装入透析袋中透析,透析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量较小的杂质。
(3)然后通过凝胶将色谱法对样品进一步纯化,最后进行纯度鉴定,使用最多的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在色谱柱中装填凝胶的时候要尽量紧密,以降低凝胶颗粒之间的空隙:一是在装填凝胶柱时,不得有气泡存在,因为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二是凝胶色谱操作过程中,不能发生洗脱液流干,露出凝胶颗粒的现象;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凝胶色谱柱需要重新装填。在蛋白质分离过程中,需仔细观察红色区带在洗脱过程中的移动情况,如果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说明色谱柱制作成功。
故答案为:(1)防止血液凝固 生理盐水 蒸馏水和甲苯
(2)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3)凝胶色谱法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4)洗脱液流干 均匀、一致地移动
54.【解答】解:(1)由题意知,控制花色的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每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2对等位基因之间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该植物是两性花,一朵花既有雌蕊也有雄蕊,因此进行杂交实验时在花未成熟时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花粉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然后再套袋。
(3)由表格信息可知,开白花的基因型是YYRR、YyRR、yyRR、yyRr、yyrr,共5种;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YYrr)杂交,子代均为粉花植株(Y_Rr),这样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yyRR、YyRR、YYRR,共3种;如果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基因型是YYRr,子一代进行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YYRR:YyRr:YYrr=1:2:1,分别表现为白花、粉花、红花。
故答案为: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去雄 两
(3)5 3 红花:粉花:白花=1:2:1
55.【解答】解:(1)若该昆虫的红、白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合品系②与③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二者进行正交[AA(♀)×aa(♂)]和反交[aa(♀)×AA(♂)]所得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相同,均为Aa,都表现为红眼。若该昆虫的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品系②的基因型为XAXA、XAY,纯合品系③的基因型为XaXa、XaY,二者进行正交(XAXA×XaY)和反交(XaXa×XAY),则正交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表现型为红眼,而反交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XaY,表现型为白眼。可见,在实验一中,若F1中雄性个体出现白眼的性状,则该昆虫的红、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在实验二中,如果B/b基因位于X染色体,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父本①的基因型为AAXBY,母本④的基因型为aaXbXb,二者杂交,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都表现为红眼卷刚毛。若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父本①的基因型为BBXAY,母本④的基因型为bbXaXa,二者杂交,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aY,都表现为白眼直刚毛。若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父本①的基因型为AABB,母本④的基因型为aabb,二者杂交,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都表现为红眼直刚毛。
(3)实验二中的结果是子代雄性个体均为红眼直刚毛,则A/a与B/b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该子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让其与母本(aabb)回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数量比为42:42:8:8,说明该子代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ab:aB:Ab=48:48:8:8,进而推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中后代数量最多的两种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表现型分别是红眼直刚毛和白眼卷刚毛。
故答案为:(1)白眼
(2)红眼卷刚毛 白眼直刚毛 红眼直刚毛
(3)不遵循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红眼直刚毛和白眼卷刚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