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来源:学科网ZXXK]
一、选择题
1.[2018·亳州]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河蚌 B.乌龟
C.娃娃鱼 D.野鸭
2.下列有关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B.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C.两栖动物的发育是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
D.两栖动物在水中用鳃呼吸,在陆地上用肺呼吸
3.为了适应陆地的干燥气候,在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
A.蚯蚓的刚毛 [来源:Z+xx+k.Com]
B.蛇的鳞片
C.蝗虫的外骨骼
D.蜥蜴的细鳞
4.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下列结构特点中,与皮肤呼吸功能无关的是( )
A.皮肤裸露
B.能分泌黏液
C.具有与周围环境相似的体色
D.里面密布毛细血管
5.关于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蟾蜍眼睛后方的毒腺能分泌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
B.人类要保护两栖动物的生活环境,禁止乱捕滥杀
C.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与水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D.两栖动物是农田害虫的天敌,人类施用农药能促进对虫害的灭杀
6.青蛙既能跳跃也能划水,与此相适应,其后肢的特点是( )
A.短小、趾末端有爪
B.发达、趾间有蹼
C.发达、趾末端有爪
D.短小、趾间有蹼
7.[2018·福建]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以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8.下列动物中,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的是( )
A.两栖动物 B.腔肠动物
C.爬行动物 D.环节动物
9.下列哪一组动物都属于爬行动物( )
A.蜥蜴、青蛙、大鲵
B.蝾螈、大鲵、扬子鳄
C.壁虎、扬子鳄、龟
D.蛇、扬子鳄、蝾螈
10.蜥蜴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是( )
①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
②有尾,遇敌害能断尾
③只用肺呼吸
④体外受精
⑤体内受精
⑥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外壳
⑦具有颈部
⑧雌雄同体
⑨雌雄异体
⑩四肢短小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⑥⑦ D.②③⑥⑨⑩
11.下列连线能正确表示生物及其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的一项是( )
①河蚌——鳃
②蝗虫——气门
③鲫鱼——鳃
④青蛙——肺、皮肤
⑤蛇——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2.[2018·安徽]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下列关于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皮肤和肺呼吸
B.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体表覆盖角质鳞片
D.卵在陆地上发育成幼鳄
13.下列有关蜥蜴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蜥蜴是体内受精
B.受精卵的孵化由雌蜥蜴完成
C.受精卵的外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
D.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4.与青蛙相比,蜥蜴已经完全能适应陆地生活,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蜥蜴比青蛙更高等的特征( )
A.感觉器官更发达,颈能灵活转动
B.肺的功能增强
C.体温不恒定
D.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二、非选择题
15.大鲵,俗名娃娃鱼(因其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世界上现存两栖动物中体形最长、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有“活化石”之美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食物链断裂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我国野生大鲵数量急剧减少。目前,大鲵已被收录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进化角度看,两栖动物是从在水中生活的 鱼 演化为真正陆栖的________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
(2)大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态发育,表现为幼鲵用_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_呼吸,同时还需要借助湿润的________辅助呼吸。
(3)有研究者开展三种不同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模式、仿生态养殖模式、原生态养殖模式)下大鲵的生长、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的比较研究,获得的相关数据见下表。
组别
性别
数量/尾
均量/
(千克/尾)
产卵(精)率
出苗率
工厂化[来源:Zxxk.Com]
养殖模式
雌[来源:Z§xx§k.Com]
5
2.5
60%
27.37%[来源:学科网ZXXK]
雄
5
2.72
80%
仿生态
养殖模式
雌
5
2.66
100%
58.17%
雄
5
2.76
80%
原生态
养殖模式
雌
5
2.58
75%
56.16%
雄
5
2.68
50%
①据表可知,为了保证实验中只有____________这一个变量,实验开始前选择了________相等、________________相似、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的大鲵作为实验材料。
②研究中,不仅仅计算大鲵的产卵(精)率,还可以借助__________(工具)观察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态结构,判断生殖细胞的质量。
③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最好采用__________养殖模式,达到保护大鲵、增加大鲵数量的目的。
16.蛙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其幼体有尾。为了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某人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15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蝌蚪等分成三组,分别放在3个盛有2 000毫升提前晾晒3天的自来水和适量金鱼藻的烧杯中,分别标号甲、乙、丙。
②向甲烧杯中加入5毫克甲状腺激素,向乙烧杯中加入2.5毫克甲状腺激素,连续投药7天,每天一次,药量相同,丙中不投甲状腺激素作为对照。
③三组实验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天按要求换水和喂食。
④每天测量蝌蚪身体的长度,并记录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如图。
(1)请指出曲线A、C分别为哪组实验的结果。
A.________;C.________。
(2)曲线B绘制不完整,请补充完整。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人类饮食中缺碘会导致甲状腺增生。请从激素的关系和作用角度简要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龟卵的孵化往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为探究温度对某种龟卵孵化时间、孵化成活率及孵化性别的影响,研究者将数目相同的五组龟卵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孵化,结果如图所示。
图1
(1)龟卵较大,卵内含有水分,卵外有坚韧的________保护,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这是龟________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2)据图1判断,龟卵孵化的最佳温度范围为29~31 ℃,原因是当温度低于29 ℃时,龟卵的孵化时间相对较______,当温度高于31 ℃时,___________。
(3)据图2分析,该种龟在不同温度下性别分化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4)研究者用两组龟卵(孵化时间总长约为58天)进一步实验,处理结果如图3所示。
①由图3可知,温度对该种龟卵孵化为雄性还是雌性的影响主要在孵化________(填“前期”或“后期”)。
②本实验中,研究者并未选择在25 ℃进行研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参考答案
【限时训练】
1.C 2.C 3.A 4.C 5.D 6.B 7.D 8.C
9.C 10.C 11.C 12.A 13.B 14.C
15.(1)鱼 爬行 (2)鳃 肺 皮肤 (3)①养殖模式 数量 大小(重量) 1∶1 ②显微镜 ③仿生态
16.(1)甲组 丙组
(2)
(3)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后者有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的功能
17.(1)卵壳 适应 (2)长 龟卵的孵化成活率下降 (3)在25~33 ℃内,温度升高时向雌性分化,温度低时向雄性分化 (4)①前期 ②在25 ℃下孵化时间过长,孵化成活率过低,不适宜在该温度下观察性别分化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件54张PPT。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幼体 鳃 水 尾 鳃 四肢 肺 陆地 两栖 短小 发达 宽 蹼 肺 裸露 黏液 辅助呼吸 水 鳃 陆地 水中 肺 皮肤 蟾蜍 大鲵 蝾螈 农田害虫 蟾蜍 大鲵 最大 二级 环境污染 水域面积减少 陆地 爬行 头 发现敌害 寻找食物 短小 爬行 干燥 鳞片 保护 体内水分 肺 较强 陆地 陆地 大 养料 水分 卵壳 陆地 水 角质的鳞片 甲 肺 陆地 卵壳 鳖 食用 入药 蛇毒 D B B × B A C C A C D B D C C C C A B C 鱼 爬行 鳃 肺 皮肤 养殖模式 数量 大小(重量) 1∶1 显微镜 仿生态 甲组 丙组 缺碘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促甲状腺激素 分泌增多,后者有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的功能
卵壳 适应 长 龟卵的孵化成活率下降 在25~33 ℃内,温度升高时向雌性分化,温度低时向雄性分化 前期 在25 ℃下孵 化时间过长,孵化成活率过低,不适宜在该温度下观察性别分化 点击进入答案PPT链接点击进入答案word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