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12 17:14:39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1课 大家好,我叫小明。
为了了解更多历史知识,我在假期有幸的去参观了辽宁省博物馆,但我对自己看到的藏品存在一些疑问,希望大家能够帮助我解决问题。 进入展馆后,我被一幅巨型画卷所吸引,它的名字叫做《盛世滋生图》,是一幅描绘清朝前期生活场景的画作。 当时的生活场景为什么会如此繁荣呢?
《盛世滋生图》(局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既然当时的人们生活没有了衣食住行方面的压力,那么当时的人民会进行哪些娱乐活动来丰富生活呢?《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原名 ,作者 ,共120回,前80回由 所作,后40回由 续写。全书以贵族青年 为主线,描绘了 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在乾隆晚期时排版问世。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生动的语言,把 栩栩如生地展示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曹雪芹曹雪芹《石头记》高鹗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 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贾、史、王、薛 经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当时在市民阶层中流传着一本小说,但是我对这本小说的了解不够全面,大家能帮助我完善小说的简介吗? 曹雪芹,名霑[zhān] ,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豪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温饱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刻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
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
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
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他
不到50岁就去世了。 为了多方面了解《红楼梦》,我观看了周汝昌教授在《百家讲坛》中的有关《红楼梦》的点评。但我对于点评不太理解,《红楼梦》就是一本小说,为什么说它婉转隐晦?难道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名著采用的都是正面且单层次的写作手法,《红楼梦》则不一样,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曲折婉词以及正话反说。红学的研究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更重要的是与原著作者心灵的碰撞。”
——周汝昌点评于《百家讲坛》《红楼梦》主要人物关系图贾府最高权位者贾府的实际施政者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男性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材料一 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的建筑风格如何?由此可见贾府里的生活怎么样?材料二(视频节选于87版电视剧《红楼梦》第16集) 通过观看视频中刘姥姥与贾府众人生活场景的展示,从此段《红楼梦》视频中,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什么矛盾?统治阶级生活奢靡丑陋,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贾府众人统治阶级刘姥姥被统治阶级矛盾生活奢靡生活贫苦材料三《红楼梦》主要人物结局概况贾母去世王熙凤被休,悬梁自尽而亡。贾元春芳陨寂寞深宫中 贾宝玉出家
做了和尚林黛玉抑郁多病而死贾府最高权位者贾府的实际施政者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男性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材料四“《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三部名著采用的都是正面且单层次的写作手法,《红楼梦》则不一样,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曲折婉词以及正话反说。红学的研究不仅仅是技术范畴的,更重要的是与原著作者心灵的碰撞。”
——周汝昌点评于《百家讲坛》 为了多方面了解《红楼梦》,我观看了周汝昌教授在《百家讲坛》中的有关于《红楼梦》的点评。但我对于点评不太理解,《红楼梦》就是一本小说,为什么说它婉转隐晦?难道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吗?相关史事《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此后用活字印刷面世,立即得到广泛传播,以至当时有“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追捧《红楼梦》?其地位如何? 感谢大家帮助我解决了有关于《红楼梦》的问题。作为答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我收集到的有关于清朝前期人民的娱乐活动的资料。 首先要介绍的是昆曲,又被称为昆剧、昆腔。昆曲既集中体现了南曲轻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但清朝中后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逐渐走向衰落。作品:《牡丹亭》
作者:汤显祖
朝代:明朝万历年间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相关史事 《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叙事严谨,文词华美,音律严格,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作。《桃花扇》借助秦淮歌妓李香君与侯方域的恋爱故事,表现出人民的亡国之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词句谨严凝练。当时的观众在观看这两部剧时,多流泪感叹。清朝统治者认为这两部剧有怀念故国之嫌,予以禁演。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京剧,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指北京),在道光年间被称为“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如今被誉为“国剧”。 四大徽班,是指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个徽剧戏班。徽剧是最初形成于安徽徽州一带的民间戏曲,后广泛流行于南方各省。相关史事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中年男子)、丑、武行、流行(即龙套)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的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京剧十二生肖脸谱京剧艺术名家 参观辽宁省博物馆时,博物馆正开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月活动”,大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没有自己的见解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知识拓展 大型典籍的编纂
清朝前期,统治者非常重视搜求、整理典籍和编纂图书的活动。从康熙到乾隆时期,编纂了许多大型的书籍,涉及的内容广泛,门类齐全,在规模上超越前代。康熙时期编纂的《康熙字典》,是一部大型的工具书,共收字47000多个;《古今图书集成》共有1万卷,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的主要学问。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最为浩繁,总计近8万卷,约有7.7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堪称前所未有的巨大文化工程,对我国古
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
值和影响。文津阁《四库全书》
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分装在6144
个书函中,摆放在128个书架上。
这是《四库全书》现存唯一原架、
原函、原书一体保存的版本。泱泱五千年,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应该勇敢地担负起传播与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以经典浸润人生,以诗文陶冶情志,以心灵传承文明,共同守护民族的精神家园――这份足以感动人类和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课堂巩固1.揭示清朝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且达到我国古典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
A.《红楼梦》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2.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徽班进京对京剧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徽班进京的时间是(  )
A.唐朝贞观年间 B.明朝洪武年间
C.清朝乾隆年间 D.中华民国时期
AC3.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5.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AB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的作者是?生活在哪个朝代?
(2)《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趋势?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曹雪芹 清代《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但却严谨清晰,脉络分明,语言精练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富于个性,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平。《红楼梦》因其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把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说明了《红楼梦》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很高、影响很大。 
?
材料二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至民国时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三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成为“四大名旦”。“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他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3)京剧大致形成于何时?其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什么?
 
?
(4)对待京剧等传统艺术,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态度?
 
道光年间。最重要的事件是四大徽班进京。正确的态度应是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保持和发扬,对于那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应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