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三角形内角和(课件25张PPT+教案+学习单+记录表)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 三角形内角和(课件25张PPT+教案+学习单+记录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6-15 16:10:48

文档简介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四(七)班
执教: 严轶群
1
2
3
∠1 ∠2 ∠3
每块三角尺的内角和
90°+ 60°+ 30°=180°
90°+ 45°+ 45°=180°
小组活动一: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算出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小组相互交流。
活动记录表
∠1(°) ∠2(°) ∠3(°) 内角和(°)




小组活动二:

想想你还有什么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先独立操作,再小组交流。
平角:1800

∠1+∠2+∠3=180°
平角:180°
∠1+∠2+∠3=180°

结论
结论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帕斯卡,法国数学家。早在300多年前这位科学家就已经发现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他当时才12 岁。
数学文化
智勇大闯关
任务:闯三关,登上智慧岛!
去见另一位数学家!
第一关

1
2
3
44°
36°
100°
2
1
65°
25°
第二关

1.一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钝角。( )
第二关


1.一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钝角。( )
2.一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直角。( )
第二关


×
1.一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钝角。( )
2.一个三角形最多有1个直角。( )
3.大的三角形,内角和一定大。( )
第三关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180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

——毕达哥拉斯
数学文化
拓展探索
拓展探索
《三角形的内角和》学习单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算出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四人相互交流。
∠1(°) ∠2(°) ∠3(°) 内角和(°)




想想你还有什么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先独立操作,再小组交流。
智勇大闯关




















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度。

算出每块三角形的内角和

小组活动一

小组活动二

第一关:∠3有多少度?

第二关:判断对错

第三关:拼一拼,量一量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例4,“练一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测量、操作、观察和比较等活动,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并能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结论的过程,培养联想意识和探索意识,提升实践能力,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体验获得结论、发现规律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通过获得结论感受数学是充满规律的学科,学习数学是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和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
[教学难点]
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习单、一副三角尺、量角器、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观察含有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三角形。
提问:刚刚呈现的图片中,共同点是,每一张图片中都含有什么形状?猜一猜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和什么有关?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2.讨论内角是什么。
提问交流:内角是什么,并请同学们上黑板指一指,并进行标记,培养学生符号意识。
指出:内角就是三角形里面的角,也就是这三个角,为了方便,我们把它记为∠1、∠2、∠3 。
探索规律
1.计算每块三角尺的内角和。
引导:我们先来看看每块三角尺的内角和,请大家拿出一副三角尺,同桌相互说说每块三角尺上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在学习单上算一算。(呈现相应的PPT)
找两位同学上台,说一说每块三角尺各个角的度数,并计算结果。
提问:通过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你有什么发现?
追问: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那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有什么猜想(板书: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引导探索
引导:有了猜想,猜想是否正确,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板书:验证)进行小组活动一:我们可以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再计算它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展示PPT)
学生测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提醒:测量时,我们要尽量做到精确,计算结果要准确。
交流结果:填写PPT上的活动记录表。(板书:量)
预设一:学生测量结果刚好是180°,则进行小组活动二
引导:我们量出的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那180°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还是周角)?那我们怎样才能把三个内角放到一起,成平角呢?你还有什么验证方法?进入小组活动二。
预设二:学生测量结果接近180°。
引导:我们量出的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全是180°,你有什么想法?
指出: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说出理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全是180°,但都接近180°那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不是180°,画和量我们可能会出现误差,还需要用其他方法进行验证?进入小组活动二。
提示:180°是(锐角、直角、钝角、平角,还是周角)?请同学们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三个内角放到一起,成平角,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动手操作。
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若操作有困难,适当指导。
点名上台展示,交流,教师评价总结
预设一:撕下来,拼成平角(出示课件,板书:拼)
预设二:沿中点折成平角(出示课件,板书:折)
指出:通过拼和折我么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正好是180°
3.归纳结论
引导:我们经历了测量,剪下来拼一拼,折起来的探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预设一: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强调结论(大家说他说得对不对,谁再来说一遍,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预设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或约等于180°
提问交流:谁有不同的看法?
指出:我们在画和量的过程中由于认为原因,会出现误差,但是通过拼和折的验证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正好是180°,所以通过我们的验证过程,能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数学文化拓展
300年前,法国数学家帕斯卡,也通过猜想、验证,探索规律的过程,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当时他是12岁。(咱们班同学今年多大——真了不起,咱们不知不觉都经历了数学家的探索过程,通过猜想、验证,探索规律,最终得出结论,看样子,你们都有希望成为小数学家呢!)
练习强化
引导,激发兴趣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现在任务来了,闯三关,咱们就可以登上智慧岛,再去见识另外一位数学家的风采。一起来挑战一下。
第一关: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点名回答,并说说怎么做的
第二关: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已经完成的保持安静,思考为什么对或者为什么错,等这个标识飞走的时候,大家做手势(对的做……错的做……),先试一下,看看大家都听懂规则了没有。最后再说为什么对错。
第三关:独立完成,请人上黑板说一说,拼一拼,当一回小老师。
拓展视野
引导:恭喜大家闯关成功,登上智慧岛,我们看看智慧岛上数学家的风采。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的数学家,一起来看一下,他说的一句话。点名读一下,也是老师想送给大家的一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再次总结探索规律的过程(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布置课后探索题,联系今天所学内容,由特殊到一般,猜想、探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




∠1(°) ∠2(°) ∠3(°) 内角和(°)









∠1(°) ∠2(°) ∠3(°) 内角和(°)










∠1(°) ∠2(°) ∠3(°) 内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