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卢沟桥烽火
课型
练习
课时
2
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1、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易混点、易错点:
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学生认知基础:
多数学生已经掌握自主学习字词的方法;能理清课文条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课文,为精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心打下了基础,但是复述课文的能力还是欠缺,需要强化训练。。
时间分配
学 25分钟 讲 10分钟 练 5分钟
教法
学法
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
第一课时
一、做好导学案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前自主学生的内容及方法:
1、自学生字词,能读准字音,正确理解字义,会默生字词,(自学重点:读准“忾、衅、歼、荼”等字词的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同仇敌忾、万籁俱寂、如火如荼、挑衅、蚕食、猝不及防”等词语的意思;找出生字“喉、凌、聋、歼”等生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并组词。把学习结果写在书本上。)
2、反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反复练读后,读给家长听,家长签字;小组长抽时间在课前检测,根据表现予以奖惩。)
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每小结的内容并概括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并把相关内容写在预习本上。)
4、搜集卢沟桥及“卢沟桥事变”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U盘带来。
二、课件
第二课时
一、做好导学案并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前自主学生的内容及方法:
1、熟读课文,思考:“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究竟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2、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蕴含的感彩,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搜集中国抗日资料,做好课堂交流准备。
二、课件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第一课时
活动一、揭题、导入,了解背景。
1、讨论:看了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2、完善课前搜集的资料,做好小组交流的准备。
3、小组交流,确定好汇报的内容和形式。
4、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战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本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活动二、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学习字词。
1、小组自学生字词:小组4号读字音, 3号完成扩词,2号汇报字义。小组长提着默写生字词;分节读课文。(每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小组成员都要互相纠正或指导)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活动三、再读课文,发展情感 。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检查反馈:指名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活动四、全课总结,检查反馈。
1、全班小结。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完成练习。
3、指名回答,完善质疑。
引导:在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板书)
为什么说卢沟桥燃起了“烽火”? 是什么样的“烽火”?
这次事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及时了解学情。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组内检查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要求:读准字音,会默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出示题目: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按 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课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语句有 、 、
、 。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
年 月 日,它的意义是: 。
第二课时
活动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组内互查互评。
2、指名概括课文内容。
活动二、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文是如何通过有条有理的描写体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精神的?找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谈感受。
(1)完善课前学习成果。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全班交流。
(4)感情朗读。
2、思考:我们对日本人充满仇恨,对中国守军充满了钦佩。那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呢?
(1)思考,交流。
(2)小组合作填表格,师生交流。
(3)感情朗读,
3、读7、8小节:
(1)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自己读中的感悟?(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
(2)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3)学习“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位置可调换吗?为什么用三个感叹号?
(4)感情朗读。
活动三、拓展提升,深化中心。
1、思考并完善课前搜集的资料,小组交流。
2、学生自由说,渗透爱国情感。(可以介绍日本过去和现在的一些卑鄙行为)
活动四、课后检测
社会调查实践:
周围有多少人知道“卢沟桥事变”? 他们如何看待日本侵华战争?从你的调查结果看,这些调查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认识?
上交一份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提默词语:咽喉 凌晨
震耳欲聋 歼灭 众寡悬殊
谈话导入
引导、质疑。
巡视、指导,了解学情。
指导朗读。
引导:出示句子,辨别词语的感彩。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分析归类,指导朗读。
)
质疑:除了这点,文章中还有许多类似之处,现在就请同学们帮老师找出来吧! (出示课件)
小结:正如巴金老先生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说到,他是用作品表达他的情感,作者也是在通过作品表达他的情感,我们以后也应该把这种方法用到写作中。
引导:如今,卢沟桥的枪声距离我们已经72年了,我们能忘记那时的枪声吗?为什么?
课
后
反
思
得:
失:
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