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3节。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感受伯诺德夫人镇定、勇敢的高贵品质。4.积累关于“勇敢”品质的相关成语。教学基本过程:一、课前交流: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组词语(出示:英勇无畏?? 奋不顾身?? 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 舍己为人?? 舍死忘生视死如归?? 勇者不惧?? 勇往直前 )2.这些词都是形容勇敢的优秀品质的,这些词语让你回忆起了哪个勇敢的人?(生做简单介绍,读了这些词语,我想起了(什么样)的(谁)。)二、认识主人公:1.“勇敢是气魄的再生,是人生航船上快乐的风。”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去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位勇敢的家庭妇女和她的两个孩子,知道他们是谁吗?(指名生回答,指导读好“伯诺德、杰克、杰奎琳”。)三、导入课题:1.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一个漆黑的夜晚,三个强盗似的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并点燃了放在桌上的“半截蜡烛”(出示课题,齐读,指导“截”字的写法)。四、初读课文: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快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是半截怎样的蜡烛?(指名)3.我们来读读文章中的几个词语(二战、伯诺德、杰克、杰奎琳、情报、半截蜡烛、灯芯、楼梯、熄灭)先自己读读。4.谁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上黑板上的一个或多个词语。(指名)五、理清脉络: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请同学们在读课文完成填空。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试着分段,说说段意。六、精读感悟:1.同学们,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要将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默读课文1、2小节,找出其中的答案。(伯诺德夫人一家为把德国法西斯赶出自己的祖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次次地骗过了德军。)2.为了保护情报,诺德夫人一家不计任何代价。自己小声阅读第3小节,伯诺德夫人一家遇到了怎样的危机?伯诺德夫人又是如何与敌人周旋的呢?3.交流遇到了怎样的危机。这意味着什么?(出示相关的句子)4.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5.是的,孩子们都吓坏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可怕的危机。 6.勃诺德夫人是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指名说,出示相关语段。)(1)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追问:假如你伯诺德夫人,你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重点强调哪个词?为什么? A“亮” B“这盏灯”?? C“瞧”?? D“先生们” 小结:虽然你们的语气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伯诺德夫人的想法。 (2)再仔细朗读这段话,看看还有哪些词语能读出伯诺德夫人的镇静,机智? “急忙” (快,蜡烛短必须抓紧时间,也说明反应迅速,应对及时)??? “轻轻” (沉下心来,不能让德军怀疑) (3)短短的一句话,让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伯诺德夫人呢??? (机智、勇敢、果断、镇定、临危不惧、爱国……)7.危机解决了吗?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似乎) 8.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七、小结: 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孩子们能够化险为夷吗?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第二课时
一、铺垫定向
师: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了吗?(生:不是)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它存在什么隐患。(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师: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引读)万一蜡烛——(生齐读: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这样——(生齐读: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自读3—7自然段
二、研读探究
师: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概括自己听了这个故事的感受,你们选择哪个词?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体会。我们首先来看看当时的情况怎样惊险。请边默读边体会。(学生读书体会,读后重点引导交流“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一句)
师:“发出微弱的光”意味着什么?
师:很会读书,注意了联系上文思考。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生答略)
师:能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此时的险情吗?
师:火焰噬着蜡烛,也炙烤着伯诺德夫人的心。谁能读出当时的“险”的?(朗读该句,指导用虚声表现险情,着重指导读好“微弱的光”“最可怕的东西”“提到了嗓子眼上”)
师:面对险情,母子三人各自想出了不同的办法与敌人周旋,看起来方法不一样,但“不一样”中是否也有着某些“一样”呢?默读课文,仔细想想。
师:他们的紧张心情表现在神情举止上了吗?默读课文,口头填空。(出示)
“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伯诺德夫人(轻轻)把蜡烛吹熄。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杰克(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完,得到同意后,(镇定)地端起烛台上楼去了。
(学生口头填空)
师:看看他们三人的表现,这方面有一样的地方吗?生:他们都表现得很镇定,不慌不忙。
师:选择一个人物说说。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师:我们体会到了一家三口的紧张心情,又感受了他们临危不惧的从容神情,从他们与敌人的反复周旋中,我们是不是还有别的感受。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对,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师: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综合想象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闭起眼睛想想。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师:蜡烛在燃烧,火苗在跳动,烛油在流淌,屋子里是那么安静,连空气似乎都凝固了。然而,他们一家三口的内心却像风暴一样。接下来,咱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想象他们当时的心理,好吗?(生:好)我先说还是你们先说?(有学生说老师先说)
师:好,那我就试着说说当时伯诺德夫人的心理。——这可怎么办才好?…… 两个孩子脸色苍白,杰克、杰奎琳,你们可千万不能慌。…… 得赶快想个法子,不管怎样,一定要镇定,不能让敌人瞧出破绽。哎呀,杰克,你干嘛站起来,你要干什么?杰克,真是好样的。……蜡烛啊蜡烛,你烧得慢一点儿……怎么,强盗们恶狼般的眼睛正盯着蜡烛,难道他们发现了什么?就要烧到金属管了,快想法子,决不能让情报落在敌人手里!杰奎琳的眼睛在发亮,哦,她说话了。谢天谢地,敌人没怀疑。情报保住了!狗强盗,你们要完蛋了!(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看来还比较成功,请你们给我总结总结经验吧。
下面,就请同学们从杰克、杰奎琳中任选一个,当然也可以挑战我,选择伯诺德夫人,“瞻前顾后”,想象心理。
(学生在小组里热烈想象描述,后指名数人全班交流,略)
四、课后作业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几个人合作,将故事排成课本剧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