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 二章
湘教版
滚滚长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教材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重点难点
湘教版
滚滚长江
教材简介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湘教版
滚滚长江
知识和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读图、析图和绘图掌握长江的基本概况。
(2)通过欣赏诗词,分析长江巨大的水能资源和航运价值。
过程和方法
本节内容将充分运用“三板”教学和多媒体课件,通过读图析图绘图、小组合作、分析资料,多学科的联系等方法全方位的认识长江。培养学生全面地分析事物的态度,进行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本节课的各种活动,体验小组学习,关注环境问题,正确处理人地关系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湘教版
滚滚长江
重点
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湘教版
滚滚长江
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教法
师生讲画同步教学法
学法
活动——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3、回顾收获,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3、回顾收获,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
一、长江知识知多少
二、欣赏诗词赞美长江
三、我是小小科学家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3、回顾收获,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
一、长江知识知多少
展示学生作品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3、回顾收获,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
二、欣赏诗词赞美长江
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米)
6000
4000
2000
0
0
2000
4000
6000
(米)
唐古拉山
上海
宜昌
长江干流剖面图
宜宾
湖口
3500km
6100m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3、回顾收获,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
三、我是小小科学家
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大洪水。1300~1950年,平均每14年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到20世纪下半叶,发生大洪灾的频率提高到每3年一次。进入80年代,几乎年年发生洪灾。阅读下面的材料,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说说导致长江洪灾频发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理?
长江流经地区降水丰沛,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
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洞庭湖承受着长江许多支流的来水,对长江洪水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长江水带来的大量泥沙,湖床每年平均抬升4厘米。加上围湖造地,素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大湖已经分裂成许多小湖,容水量迅速减少,退居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长江的防洪和治理
长江的防洪防汛
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
1931年
193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国发生历史上特大洪水。汉口最高水位28.28米,超过警戒水位1.98米,历时仅一天。从湖北石首至江苏南通; 沿江溢决口354处,淹没农田300多万公顷,倒塌房屋180万间,300万人流离失所,14万人丧生。
1954年
1954年6月至8月,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汉口最高水位29.73米,28.28米水位持续58天。长江干堤决口60多处,300多万良田被毁,京广铁路中断100多天,死亡人数超过3万。
1998年
1998年8月下旬以来,长江流域发生3次持续特大范围降雨过程,上游先后出现8次洪峰,部分中小河流和洲滩民垸决口。汉口最高水位29.43米。沿江城市只有九江发生决口,及时堵口成功。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死亡人数1320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合作探究,获得新知
3、回顾收获,总结方法
教学过程
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
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
河流概况
河流特征
河流与人类关系
《滚滚长江》这节课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条河流,并且知识量大,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教给学生学会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在课堂上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方法,并且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科间的联系,从各个角度认识长江,激发学生了解长江的欲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教 学 反 思
湘教版
滚滚长江
教材分析
教学反思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