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06-13 13:0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美术《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探寻中国画丰富的笔法和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基础知识,运用欣赏、演示、体验、合作与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初步的鉴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探寻中国画丰富的笔法和墨法。
2.教学难点:将学生带入学习中国画的情境,为本课和以后学习中国画培养兴趣。
(三)教学内容
一、“中国画”名称的由来
二、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三、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人的黑人有艺术。”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并使其持久的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下面我们欣赏一段微视频,初步了解中国画。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讲述新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拓展延伸1:中国画的含义
中国画,又简称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泛指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狭义:指青绿设色画水墨画。
广义: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绘画如(壁画、帛画、刺绣、重彩、水墨画、石刻乃至年画和陶瓷上的绘画等的艺术,也包括近代的中国油画和水彩画等)。
拓展延伸2:画分三科
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花鸟画: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
一、“中国画”名称的由来
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首次将西方油画携入中国内地。此后,欧洲绘画越来越多涌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故把外来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了。
因此,中国画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二、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 文房四宝
笔——湖笔(浙江湖州)
墨——徽墨(安徽歙县)
纸——宣纸(安徽泾县,唐时隶属宣州)
砚——端砚(广东高要端溪)
(1)毛笔:根据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可分
硬毫笔: 兔毫、狼毫、鹿毫等。
软毫笔; 羊毫、鸡毫、胎毫等。
兼毫笔 (......)
(2)墨:松烟墨、油烟墨。
(3)纸: 甲骨、竹片 木片、缣帛、宣纸等。
(4)砚 :四大名砚(端砚、歙砚、陶砚、澄泥砚)。
2. 中国画颜料
(1)植物颜料:亦称水色颜料是透明色,可以相互调和使用,没有覆盖力,色质不稳定,容易退色。(图1)
(2)矿物颜料:亦称石色是不透明色,相互之间不能调和使用,覆盖力强,色质稳定,不易退色。(图2)
三、中国画的笔法和墨法
拓展延伸3
谢赫六法: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经营位置、 传移模写
有此可见:中国画中最早且较为规范的“笔法”,从南齐谢赫“六法论”中衍生而来。
1笔法
常见行笔有: 中锋、 侧锋、藏锋、 露锋、顺锋、逆锋、 托笔 、战笔等。
常见运笔有: 转、折、提、按等。
2.墨法
常用的墨法有“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或“干墨、湿墨、浓墨、淡墨、黑墨”。根据宣纸的特性,墨法又演变出了很多形式如破墨法、积墨法、冲水法等。
3.笔墨解读
例:《泼墨仙人图》 南宋 梁楷,通过具体作品让学生们判断与理解墨色的应用。
4.体验中国画
同学们分组画菊花,尝试用中国画的笔墨来表现。
注意:1.中锋用笔表现花头、花杆。
2. 泼墨、破墨法表现花叶,注意水墨的浓淡变化
最后每组选出一幅最满意的作品上台展示,先学生间互评,
最后老师点评总结。
(五)课堂小结
中国画经历了漫漫几千年历史的演变和发展,画山水气韵生动却不真似; 画人物情态传神却与真人有异;画红花墨叶,鲜丽却不失雅韵。在世界美术领域中始终坚持民族文化传统,自成体系。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熠熠生辉。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会欣赏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中国画的艺术精髓,使之源远流长!
(六)课后作业
尝试用本课学到的笔法和墨法来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国画作品。
(七)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赏析加造型表现的课型。赏析层面,学生们需要知晓中国画的相关常识,如中国画的类型、工具材料等。造型层面,学生们需要了解中国画常见的笔法和墨法,并能简单的临摹一幅中国画作品。



在本堂课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还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教师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多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情趣,从而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临摹,中国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出来的学生大都一个模式,画出来的作品都与老师的风格相近,没有融入自己体会的东西,这点应该是作为美术教师特别注意的一点。



整堂课下来反思很多,以上是我最大的感受。总之,要上好一堂美术课,教师应该要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试教,认真做好课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在以后的教学中,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做得更好!


同课章节目录